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微课精讲+知识点+教案课件+习题

  知识点:

  一、酸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2、酸的通性:

  使紫色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活泼金属+酸盐+H2。(属于置换反应)

  金属氧化物+酸盐+水。(属于复分解反应)

  金属氢氧化物(碱)+酸盐+水。(属于复分解反应)

  盐+酸新盐+新酸。(属于复分解反应)

  3、稀盐酸、硫酸、硝酸化学性质比较

  二、碱

  1、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NaOH==Na+ + OH-

  Ba(OH)2==Ba2+ + 2OH-

  2、碱的通性

  (1)与指示剂作用,碱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仅限于可溶性碱)。

  (2)碱+酸性氧化物盐+水(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3)碱+酸盐+水(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碱+盐新碱+新盐(要求两种反应物均可溶,生产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才能发生,属于复分解反应)

  3、两种常见的碱的性质。

  视频教学:

  练习:

  1.下表所示的是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其中呈酸性的是(  )

  A.A B.B C.C D.D

  2.有关氢氧化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

  B.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C.溶于水时放热

  D.能做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

  3.下列关于盐酸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盐酸中的溶质是HCl

  B.盐酸是一种混合物

  C.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有白烟产生

  D.盐酸常用于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锈层

  4.某地曾发生白色的工业用盐误作食盐食用引起的中毒事件,这种工业用盐可能含有(  )

  A.高锰酸钾 B.碳酸钠 C.亚硝酸钠 D.硫酸镁

  5.下列气体中不宜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

  A.CO2B.NH3C.O2D.HCl

  6.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

  A.碳酸钠、硝酸、硫酸锌

  B.硫酸亚铁、氢氧化钙、硫酸

  C.盐酸、氢氧化镁、硫酸铜

  D.氯化钙、碳酸钙、氧化钙

  7.酸性溶液对橡胶制品具有较强的腐蚀作用,碱性溶液对玻璃制品也有一定的腐蚀性。据此你觉得下列试剂的存放方法正确的是(  )

  A.H2SO4溶液 B.Na2CO3溶液

  C.NaOH溶液 D.Ca(OH)2溶液

  8.某雨水样品刚采集时测得pH为4.82,放在烧杯中经2小时后,再次测得pH为4.68,原因是雨水样品中的H2SO3逐渐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H2SO4,下列关于雨水样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雨水样品酸性逐渐减弱 B.雨水样品酸性强弱未变

  C.雨水样品酸性逐渐增强 D.无法判断

  9.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小明同学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pH比较(  )

  A.偏低 B.偏高 C.不变 D.无法判定

  10.在发酵的面团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的溶液揉和,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该物质是(  )

  A.Na2CO3B.Ca(OH)2C.CaO D.NaCl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是盐都可以食用

  B.凡是碱都可溶于水

  C.凡是酸溶液都含有氢离子

  D.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12.下列盐中不能由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直接得到的是(  )

  A.ZnCl2B.FeSO4C.MgCl2D.CuSO4

  13.由于我国北方某些城市在严冬时节曾用食盐融雪,造成土壤中含盐浓度偏高,使路旁的树木死亡。目前专家已研究出一种新型的融雪剂,既能融化冰雪,又能起施肥养护树木的作用,具有上述作用的新型融雪剂的是(  )

  A.氯化钠 氯化钙

  B.氯化钠 氯化镁

  C.氯化钠 醋酸钙 醋酸镁

  D.尿素 硝酸钙 硝酸镁

  14.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调至中性,得到氯化钙溶液,在没有指示剂的情况下,应加入的试剂是(  )

  A.Na2CO3B.CaO C.Ca(OH)2D.CaCO3

  15.下列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均不可能存在单质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6.现有四种白色固体:氯化钠 氯化钡 硫酸铜 硫酸钠,除可用水外,不使用其他试剂就可以把它们区分开,区分出来的先后顺序是(  )

  A. B. C. D.

  17.要除去NaCl中混有的少量Na2CO3,选用的试剂是(  )

  A.H2SO4溶液 B.稀盐酸 C.K2SO4溶液 D.AgNO3溶液

  18.酚酞是一种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其化学式为C20H14O4.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酚酞属于氧化物

  B.一个酚酞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0:7:2

  C.酚酞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酚酞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5%

  19.某化工厂以石灰石、纯碱和水为主要原料制取烧碱.在制取过程中的变化关系可表示:CaCO3CaOCa(OH)2NaOH.上述变化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0.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FeCl3溶液显黄色不是Cl﹣离子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

  A.观察KCl溶液没有颜色

  B.加水稀释后FeCl3溶液黄色变浅

  C.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

  D.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课件:

  

  

  

  

  

  

  

  

  

  

  

  

  

  

  

  

  

  

  

  

  

  

  

  教案:

  教学目标:

  1.根据实验现象,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之上,能够对实验进行合理的猜想与假设。

  2.初步具备能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对验证猜想或假设进行验证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实验,逐渐形成: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以及解释实验的能力。

  4.通过实验,同学质疑,进一步强化进行对比实验的必要性,以及进行对比实验需要的控制变量思想。

  5.通过五组实验,学会从原理角度,对实验进行分类和归纳。逐渐形成这一类问题的解决的一般思路(验证没有明显现象反应发生的方法)。

  6.通过学生演示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进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7.进一步复习巩固二氧化碳,酸碱盐等相关知识。

  8.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解释生活。树立:“化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的思想。

  教学重点:1.通过小组合作实验,逐渐形成: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以及解释实验的能力。

  2.通过实验,同学质疑,进一步强化进行对比实验的必要性,以及进行对比实验需要的控制变量思想。

  3. 通过五组实验,学会从原理角度,对实验进行分类和归纳。逐渐形成这一类问题的解决的一般思路(验证没有现象实验发生反应的方法)

  教学难点:1.通过一些列实验,学会从原理角度,对实验进行分类和归纳。逐渐形成这一类问题的解决的一般思路(验证没有现象实验发生反应的方法)

  新课导入:通过教师演示实验-----自动变色的“鸡尾酒”。

  教师实验:将事先浸泡过紫甘蓝的紫色汁倒入高脚杯中,向其中倒一定量的NaOH溶液,溶液由紫色变成黄色。

  教师提问: 为什么会由紫色变成黄色?

  学生回答:氢氧化钠显碱性,使指示剂变黄

  教师实验:再向刚才变黄的溶液中加一小块干冰,溶液由黄色变成绿色。

  教师提问: 为什么又会由黄色变成绿色呢?

  学生: 小组讨论思考

  教师引导: 在刚才的溶液中加入干冰后,大家思考,里面一共加入了哪些物质?

  学生回答:紫甘蓝汁 NaOH CO2H2O

  教师提问: 你觉得哪些物质有可能使紫甘蓝由黄色变成绿色呢?请说出你的猜想。

  学生讨论回答:猜想一: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使溶液变色

  猜想二:CO2与NaOH反应使溶液变色

  …….

  教师提问:如何验证猜想一呢?

  学生回答:向紫甘蓝汁中加干冰

  教师操作:向新取的一杯紫甘蓝溶液中加一块干冰,溶液逐渐变成了浅红色。

  学生回答:猜想一错误

  教师讲述:那猜想二中,CO2与NaOH反应有现象吗?我们如何验证确实发生反应呢?这就是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教师讲述:接下来进行一个游戏环节,小组首先讨论,你们有哪些方法能够验证出CO2能与NaOH反应。

  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提问:下面开始游戏环节,老师这边有五张牌,每张牌后面有一些药品和仪器,请结合小组讨论的结果,利用老师提供的试剂和药品,设计出能验证CO2与NaOH反应的实验。

  

  供学生选择的卡片:

  每张卡片背后提供的试剂或仪器:

  (有五组同学分别随即选择五个方案中的一种,并且进行现场演示实验。同学老师观察实验,思考现象的原因,以及实验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

  实验一:

  学生:小组演示实验,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教师提问:什么现象?该实验验证CO2与NaOH反应严谨吗?如何改进?

  学生回答:塑料瓶变瘪,不严谨,因为CO2溶于水也会出现上述现象,

  改进方法:将氢氧化钠换成等体积水重新做对比实验

  实验二:

  学生:小组演示实验,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教师提问:如何解释气球变大?该实验严谨吗?

  学生回答:CO2与NaOH反应,使装置内压强变小,气球变大。

  不严谨,需要做对比实验

  实验三:

  学 生: 小组演示实验,向CO2与NaOH反应后的溶液中,

  分别滴加稀盐酸或澄清石灰水溶液

  教师提问:观察到什么形象?

  学生回答: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教师提问:滴加稀盐酸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应该加过量的稀盐酸,因为少量的稀盐酸可能和氢氧化钠先反应,即使有碳酸钠,也不会有气泡产生

  教师提问:澄清石灰水能否用氯化钙溶液代替?我们来看一个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钙,立刻产生白色沉淀。

  教师解释:大量的钙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微溶的氢氧化钙沉淀。

  实验四

  学生:小组演示实验,向NaOH的酒精溶液中通入CO2

  教师提问:什么现象?如何解释?

  学生回答:产生白色沉淀。生成的碳酸钠难溶于酒精,所以形成白色沉淀

  教师提问:这样的实验严谨吗?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不严谨,要排除CO2与酒精反应的影响,将CO2通入酒精中无现象

  实验五:

  学生:小组演示实验,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教师提问:什么现象?如何解释?

  学生回答:U型管液面左边高右边低,

  教师提问:刚才的五个实验,从原理上能分为几类?

  学生回答:两类:第一类:验证反应物的减少

  第二类:验证生成物

  教师提问:本实验中验证反应物的减少,实际上验满的是什么物质减少?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

  教师提问:我们的哪些实验是验证二氧化碳减少?有什么共同特征?

  学生回答:实验1 实验2实验5.都需要做对比实验,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压强也会变少,也会出现上面的现象

  教师提问:本实验中验证生成物是哪些实验?实际上检验的是什么物质?

  学生回答:实验3实验4.实际上检验的物质是碳酸钠

  教师提问:能不能用酚酞检验碳酸钠呢?

  学生回答:不可以因为碳酸钠 氢氧化钠都能使酚酞变化

  教师魔术揭秘:展示紫甘蓝汁显示与pH之间关系

  学生回答:因为干冰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pH在8-12之间,所以变成了绿色

  拓展延伸:

  请回家以后,自制紫甘蓝指示剂,并分别滴入厨房中的:洗涤剂.白醋.小苏打溶液. 白酒.水,观察现象!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