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河南高考状元,53岁获茅盾奖,王朔:他比冯小刚狡猾10万倍

  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人,是一位曾经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他曾经是河南省的高考状元,之后进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一直在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终于在53岁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这个人就是当代作家刘震云。

  

  1958年刘震云出生在河南延津县城,当时大家条件都不好,每天累死累活,为的只是一顿饱饭,刘震云也一样。所以在14岁时,就因为部队里有馒头吃而去当兵了。

  在当兵的时候刘震云特别喜欢站岗,因为可以在路灯下看书。除了看很多小说,他还自学了大学微积分课程。

  

  1978年,当时刘震云复员,报名参加复习班,参加了高考。

  5月复员,7月高考。刘震云以1978年河南文科状元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顺利进入他梦想的北京大学中文系。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上学的刘震云,满脑子都是文学梦,毕业后更是拒绝了去做公务员的资格,选择进入《农民日报》做编辑。

  

  刚开始的七八年时间里,刘震云一直在写作,为了省钱连电扇都不买,光着膀子埋着头就写,白天写得不过瘾,晚上接着熬夜写,熬夜到两三点都是经常的事。

  也正是因为这些看不见都的坚持与热爱,所以才有了之后的刘震云。

  王朔:他比冯小刚狡猾10万倍

  对于刘震云,我们熟悉的作家,编剧王朔曾经说过:他比冯小刚狡猾10万倍。

  

  为什么他会这么说呢?刘震云又是怎么和冯小刚认识的呢?

  刘震云与冯小刚认识,据说是因为王朔的缘故,王朔和刘震云都是作家,冯小刚是借着王朔才能走上道。刘震云认识冯小刚的时候,冯小刚已经称呼为冯导了。

  王朔评价刘震云,说道“我很善于自省,所以活得比较辛苦。我不像刘震云老师,他总是让别人辛苦。”

  

  “有一次冯小刚和刘震云约我吃饭,酒喝到正好的时候,刘震云开始和我辩论,但是他每次反驳或者赞同我之前,开头有句话必说:“王老师,您别生气!”我是个从小就很懂得礼貌的人,我也每每回应说:“您放心,我没生气!”

  大概这样有五十个回合后,我发现,其实,我早就怒了。酒没喝晕,到时气昏了头。从这件事上, 我得出一个结论:刘震云比冯小刚狡猾10万倍。”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2009年刘震云写的《一句顶一万句》出版,这本他的得意之作,更是在2011年,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这一年刘震云已经53岁了。

  同年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刘震云以160万元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6位。

  

  而当时的这本《一句顶一万句》我也认真读过,里面的许多语句都让我深有感触,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这一本书,在这里,我为大家分享其中的5句经典语录:

  1,人分这么几种:不认识,认识,熟人,朋友,知心朋友。“朋友”不再当面表白,而是背后说起朋友的时候,是否提到过你。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你把别人当成了朋友,别人并没拿你当朋友。

  

  2.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3.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别人;遇到大事,千万不能把自个儿的命运,算到别人身上。

  4.世界上不存在大智慧,就像世界上本不存在才华这两个字,也不存在事业这两个字,存在的是琐碎。重复的事情在不停地做,你就是专家。做重复的事情特别专注,你就是大家。就这么简单。

  

  人的一生要说亿万句的话,哪一句话顶用,哪一句话不顶用,哪一句话能够有共鸣,哪一句话很难找到共鸣,或许没有一个人清楚地知道答案。

  刘震云自己对《一句顶一万句》的评价:痛苦不是生活的艰难,也不是生和死,而是孤单,人多的孤单。

  找到那个谈得来的人,说一句,就抵得上一万句。

  

  而在茫茫人海中,每个人其实都在寻找那个“一句顶一万句”的人,幸运的人得到了,而得不到的人就一直在寻找。

  如果你也还在寻找,就读一读《一句顶一万句》吧,相信你会从中得到答案。

  《一句顶一万句》后来被北京五大评论家誉为“中国的《百年孤独》,刘震云迄今为止最成熟最大气的作品。

  

  著名评论家张颐武说,该书是刘震云“最具企图心和想象力的作品,也是他超越自我的最为坚韧的努力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