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举办第十九届国际文化节,展示近40个国家和地区风土人情

  “西班牙的首都是哪座城市?”“请跟我学说一遍俄语的‘谢谢’。”“完成冰球挑战,可以领取加拿大特色的小礼品。”……11月6日上午,北京大学第十九届国际文化节在该校百周年纪念讲堂广场举行。游园会上,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代表们在展位上通过游戏、歌舞、编头发、介绍饰品、讲解画册等互动方式,向校园师生展示当地民风民俗。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青年们笑脸洋溢,一起体验和交流不同文化,氛围热闹又轻松。

  本次国际文化节以“同世界,共梦想,和未来”为主题。北大副校长、教务长王博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大学其实也是一个世界,也是一个实现梦想之地和一个通向未来之地。” 他谈道,北大一直致力于建设一个国际化的校园,一个多元一体的校园,一个四海一家的校园;在校园中,要尽情呈现青春的样子、生活的样子和生命的样子。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展区,留学生在介绍本国的风土人情和艺术文化。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趣味互动让学生们沉浸式体验各国文化

  “这太难啦,有什么技巧吗?”一名尝试日本民间技巧游戏——剑玉的女生问道。展位负责人北條航接过游戏道具,将系在绳上的小圆球轻轻一颠,球就稳稳落在木棒两端的底托上。他连贯且准确地演示了好几次,引得周围试玩同学的一片惊叹。

  北條航是东京大学语言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今年十月,他以交换留学生的身份到北大就读对外汉语专业。“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国际文化节,早上7点就开始准备。但是今天很有趣,有很多人喜欢我们的文化,我可以向他们介绍,这让我非常开心,也让我觉得没有那么累了。”除了剑玉,他和同伴们还策划了水瓶套圈的游戏,套中的参与者可以领取日本特色小吃。

  不少参与游园活动的学生手拿一份集章卡,集齐所有展台印章的前20名可获得纪念品大礼包,之后集齐印章的将随机获得纪念品一份。同学们像持通关文牒一般,穿梭在各个国家的展台之间,通过完成趣味性、知识性的互动或挑战,换取一枚枚印章。

  当日上午11点半,集齐印章的林诺琪领到了她的纪念品:具有北大校园元素的一个文件袋和一个笔记本。“我试穿了日本浴袍和中国马面服,也尝了点心,体验到不同风格的文化。”她是厦门大学生物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因保送到北大读研,目前在此做毕业设计,“非常符合我的预期,挺好玩的。”她高兴地说。

  领到纪念品的林诺琪。新京报记者 罗艳 摄

  游园会现场,为吸引更多参与者,各展位负责人“尽显神通”。埃塞俄比亚的歌舞秀、马来西亚的初级纹身膏套餐、中华文化体验区的投壶、蒙古国的自制奶茶、德国的黑面包、澳大利亚的树袋熊人偶……“我以前也去过越南,很喜欢那里的美食。”“可以扫一下你的微信吗?”在这趟沉浸式的“国际文化旅程”中,各国青年感受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也结识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马来西亚展区,学生在手绘海娜图案。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推出国际美食节、观影会等专题活动

  “它秉承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文化传统,与时俱进,日臻完善,成为中外多元文明交汇的一道亮丽风景,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莘莘学子开拓视野、增进友谊搭建了舞台。”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党委书记马箭飞对本次国际文化节的成功举办致以祝贺。他谈道,当前世界和时代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但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建而丰富。“我们中心通过汉语桥、新汉学计划、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等多个项目,积极支持和参与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活动。”

  在本届文化节的开幕仪式上,乒乓球世界冠军、北大体育教研部2021级硕士研究生丁宁作为中国学生代表发言。她分享到,自己以前虽前往世界各地比赛,但对那些国家的风土人情并不了解,“对于走过的每个国家来说,可能我最熟悉的地方只有赛场、酒店和超市。初到燕园,就有许多的老师和同学提到国际文化节,这是个了解世界文化的宝贵机会,也是我非常期待的校园生活之一。”

  开幕式上,丁宁作为中国学生代表发言。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来自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代表、工学院能源系博士研究生撒普尔表示,“在北大,我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师生深入交流,互相学习,真正理解到人类创造的文明是多元的,每一种文明都闪耀着独特的光彩,都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光发热。”他认为,北大国际文化节为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同学提供了展示各自国家文化风采的平台,加深了中外师生跨越国界的深厚友谊。“尽管我们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渴望加强了解,渴望共同发展的梦想是一样的。”

  王博介绍,除了主题游园会、留学生汉语演讲比赛、留学生十佳歌手大赛等经典活动,本届国际文化节还特别推出新中国北大来华留学教育70周年纪念晚会、国际美食节、荧幕之间·世界缤纷观影会等一系列专题活动。

  新京报记者 罗艳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柳宝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