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中国实现碳中和的路径是什么?

  

  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碳中和目标提出后,对整个中国的经济社会带来全方位的冲击。那么到底碳中和会为我们带来什么?如何实现碳中和?

  汽车之家研究院主办的A3大讲堂,有幸邀请到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分享碳中和经济学这一重要议题。他从碳中和对产业的影响,对经济的长远影响以及对企业商业模式上的冲击三个角度,深刻剖析了碳中和引发社会深刻变革的底层逻辑,以及有关如何推进变革的实施路径等问题。

  以下为演讲精选:

  我是一个研究经济学、金融学的学者,我看碳中和这个事情主要是从对产业的影响,对经济的长远影响以及对企业商业模式上的冲击,从这个角度来跟大家一起讨论分享。

  #01

  碳中和国家战略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从经济角度来讲,在整个发展经济学里面最有影响力的学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索洛,他有一个索洛模型,几乎在所有国家,包括我们国家发改委、高校研究经济增长的时候都会用这个模型。模型核心点是,一个国家的增长基本由三个要素来决定,即资本投入,劳动力的投入,资本和劳动力不能解释的部分叫做全要素生产率的投入,这三个增长率加在一起等于这个国家的GDP增长。

  中国过去4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这背后是资本投入增长,还有劳动力增长率驱动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也占很大的比重。中国在2012年前后大致上完成了工业化进程。中国的制造业按产值来讲,是美国加上排第二、三位的日本、德国全加起来等于中国,现在中国制造业一直一骑绝尘。

  工业化进程结束了,一般一个国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会降下来。服务业或者第三产业的占比超过第二产业之后,服务业占主导的经济体里面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比较难。全要素生产率是什么东西?相当于技术进步,还有激励方式、生产的组织方式进步带来的增长,跟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不太一样,是劳动力和资本的使用效率。一般跟技术有关,同时跟生产方式、激励机制有关系。

  在完成工业化之后,我们还希望全要素生产率能保持比较高的增速,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很大的挑战。到目前为止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工业化的国家,像美国、德国、日本这样的国家在完成工业化进程之后还能保持一个全要素生产率非常高的增长速度。如何创造中国经济的第二次奇迹?完成工业化,还能保持相对比较合理甚至偏高的增长速度,而这个增长速度完全是全要素生产率来解释的,由它来贡献。

  如果要实现高质量增长的话,需要把全要素生产率提上来,现在每年2.1%的增速变成3%,甚至再高一点。那么增长的基础是什么?我总结了一下,包含五个因素:

  一是再工业化。即利用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对各个行业再进行一次工业化。

  二是新基建。新基建需要大量投资,5G、6G、量子计算、云等各种各样的投资。

  三是大国工业。现在我们有26%的GDP是由制造业贡献,如果未来这个比例维持在20%以上,不要向美国、日本学,德国现在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为18%。如果我们保持在20%甚至25%的水平的话,那么它本身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有利的条件。

  四是生产组织方式的革新。现在资源配置效率比较低,通过未来高水平的开放、更彻底的改革,我们有可能把资源配置的效率大幅提升,这样还会带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空间。

  五是碳中和。为什么碳中和这么重要?它到底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讲产业互联网讲了好多年,讲新基建讲了好多年,讲大国工业、国之重器讲了好多年,为什么碳中和提出不到两年时间,带来的冲击这么大?

  道理非常简单,首先是一个投资故事。中国要实现碳中和,需要多少钱?我估测255万亿—270万亿。270万亿分布在30年时间里面,意味着每年等比例分配要投9万亿,相当于占GDP的8%左右。它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冲击应该是非常大的。历来在中国的增长故事里面我们知道这样一个结论,只要我们投资率能上去的话,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能保持一定的水平。

  房地产一旦不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能之后,需要找一个新的行业来取代它的位置,只有碳中和,它有可能替代房地产,保持中国一定的投资率,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未来长时间的蓄势里面很重要的环节。这个是第一个原因。跟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投资故事。

  我们未来50年时间全世界能源结构的总量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能源的形式,从化石向非化石转型。清洁能源到2050年占到全球90%以上,能源结构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很多人现在基于这样一种理解来看待碳中和,它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新的文明形态到来,因为碳中和,有可能在这一轮工业革命里面或者新的文明形态推进过程之中,你能卡位成功,能够起到引领作用,甚至在这个过程中主导全世界经济产业、社会、生活方式、价值观的发展。这是大的背景。

  #02

  中国实现碳中和路径是什么?

  碳中和对于任何行业任何企业都会带来冲击,企业和行业怎么参与其中。对国家而言可能意味着整个经济增长方式彻底的变革,你的经济运行方式、政策框架结构该怎么调整,去适应这样一种变化,是一个经济学和管理学的问题,也可能是未来新的文明形态形成的开始。

  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得好好研究一下,到底中国实现碳中和应该是什么样的路径,怎么去做出这方面的部署?中国行动路径要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规划的问题,1+N。“1”是从国家层面上或者行业层面上做的顶层设计,这个工作非常重要。“N”包括行业也包括地域的行动方案。这个工作未来会花很长时间,而且需要大量坚实的工作。

  规划一定要找节点行业,节点行业怎么找?中国的行业按照上下游关系形成一个网络,现在科学界有网络理论,用网络理论就可以完全根据网络图把处于中心位置的行业找出来。中心度很高的,跟诸多行业发生亲密联系的行业把它找出来,这些行业就是我们理解的节点行业。中心度节点行业最重要,换句话说1+N的N要挑那些中心度比较高的节点行业首先来制定它的方案,它会带动下面的行业下一步的动作。

  第二,碳价怎么形成?我们现在的做法非常简单,靠全国的碳交易体系,去年7月16号上线的,不到一年时间,价格起伏非常大,关键交易量太小。这里面有很多社会问题、伦理问题跟经济学问题,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什么问题,需要把碳价大致上合理的区间要找出来。基于我的政策目标,基于我的目的,我的出发点是什么,价值观是什么,把碳价找出来。

  未来中国碳交易体系里面可能会有很多参与者,参与者们怎么参与?通过自己的方式,比如种树是一种方式,或者企业技术进步了,用新的替代性能源,把二氧化碳减的部分能够减下来。同时,有一个核证体系,国家在做核证体系,核证之后证明确实是我干的事情,可以把它放到交易所交易,最终把价格确定出来。

  这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会非常大,大家讲特斯拉,交易碳的排放权,去年好像16亿还是24亿美金的碳排放权收入。假如我是用清洁能源发的电,而不是煤电,核证之后进入交易体系,可以获得10亿、20亿美金的收入。未来对很多企业这是一个很大的推动技术变革的动力所在。

  最后一个维度,最关键点是行为方式。改变生活方式,改变激励机制,改变治理体系,推进碳中和的实现。

  #03

  碳中和对企业有什么启发?

  碳中和离我们并不是很远。企业的碳足迹、排碳信息,或者业务模式跟气候风险相关信息披露可以早点布局,透明度提的比较高的话,越早越好。这点变成全球唯一的共识。

  另外还有一点,你的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排碳信息都要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前段时间注意到欧洲好多企业,因为下面一个子公司属于排碳比较重的企业,把这些子公司剥离出去了。很多绿色做得比较好的欧洲企业开始重构它的供应链,基于绿色考虑,以前供应商在排碳方面在绿色发展方面劣迹昭昭,记录太难看了,我不用它了,我要用别的公司或者重新搭建一条供应链。这些工作在未来都在展开,而且中国在这方面现在有一定的引领优势,我们有大数据的优势,怎么把数据用起来朝这个方向做一些未来在模式上、观念上的变化很重要。

  另外,公司需要确立碳中和计划。即使离我还远,也定一个计划出来。前段时间腾讯搞了碳中和计划,阿里也做了,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积极参与交易,中国自愿核证碳排放市场是有的,就是北京绿色交易所,未来规模越来越大,自愿加入这个过程中,切身体会减排会带来多少财务上的收益,会给你一些动力去更好地规划未来的绿色发展思路。

  此外,在绿色用电、商务出行、无纸化办公等领域,未来围绕这些领域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我就给大家分享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