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家庭教育

  作者:yaoyao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139869624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先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看看什么叫灌输式教育。

  真实案例:

  母亲看到孩子从放学到现在,一直在玩手机,已经玩了1个小时了,母亲实在按捺不住,从厨房走出来大声说道:“你都玩了多久了,赶紧去写作业。”孩子听到后说:“我再玩10分钟就去写”,母亲强忍着不耐烦的情绪,默许了。

  过了10分钟后,母亲探头出来看到孩子还在玩手机,怒声道:“韩意轩,给你脸不要脸是不是,你再玩手机我揍你信不信”。

  孩子听出了母亲的怒火,虽然不想去写作业,但是也逼着自己下床去拿作业本了,过程中磨磨蹭蹭的,脸上写满了五个大字:不想写作业。

  看着孩子的状态,母亲终于爆发了,拿着拖鞋就朝着孩子的屁股打过去,边打边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差劲,我让你不写作业,写不写!写不写!”

  看到这里,我们大概明白了,灌输式教育就是把一种观念、方法等内容直接灌输给孩子,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案例中的母亲一直在灌输给孩子一个观念:放学后应该先写作业。这个观念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关键在于母亲是把这种观念直接灌输给孩子,没有任何辅助的方法。

  当孩子不执行的时候,我们应对的方法是严令禁止。乍一看,好像这种方式不太合适,但是如何换一种方法去引导,想不出来。所以,这种灌输式教育成为了现在父母主流的教育方法。

  尤其是父母忙了一天,压力比较大,或者正在想某些事情、正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这时,孩子出现某种问题,我们的心理偏好是,赶紧解决问题,而灌输式教育就成为了我们的教育方法偏好。(注:偏好是指在多个选择中,更想采纳某一种选择)

  再看第二个案例:

  小明的家庭似乎是一个和睦的家庭,高中时候,小明个人性格比较内向,看上去比较单纯,不谙世事,很难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他自己内心也很苦恼。

  因为从小到大,小明的爸爸妈妈从来都是教育他要好好学习,长大成材,他也知道这点,知道学习很重要,他也是一直这么做的。但是看到周围的同学平日里聊东聊西那么愉快,看到他们之间关系为什么可以这么好,他也想加入进去,但是好像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要好好学习,他不知道如何和别人打交道,他不知道除了学习,除了打游戏之外人生还有什么多余的追求。

  他时常回想,在初中的时候,他确实是一个好学生的形象,在班级里面,他一直名列前茅,老师夸奖他,家长也很放心,看到同学早恋,小明一直嗤之以鼻;有女同学似乎喜欢他,他完全置之不理,甚至反感厌恶。他表现的现象就是十分沉稳,十分听话,但是似乎没有什么精气神,虽然是好学生,但是他从来不敢举手回答问题,老师喊他起来,如果遇到不会的题目,就吞吞吐吐面红耳赤。

  人毕竟年少,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人生的疑问,但是他一向沉默寡言,他不会吐露心声,只是觉得自己有点奇怪。对于他来说,埋头学习是最值得做的事情,虽然不知道学习的意义在哪里,但是至少,可以让家长放心,至少可以收获一些周围人崇拜的目光,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学校一直以成绩好为优,只要成绩达到班上前五,就是三好学生。

  到了高中时期,周围都是很优秀的人,他们不仅学习成绩很好,兴趣也十分广泛。小明还是那样,老老实实一个人,老老实实学习。小明还算是一个很要强的人,一直努力学习,但是他发现,周围实在高手太多,无论他怎样努力,都没办法很好超越他们,于是他感到了压力。

  高中学习的压力还是蛮大的,一次次考试,一次次排名,让小明绷紧了神经。他非常在意他的学校成绩,因为对于他现在来说,这就是他的一切,他还是同样不修边幅,沉默寡言,看起来就是个内向的老实学生。但是别人不知道,他还是非常苦恼为什么和同学们总有一种距离感无法跨越,为什么自己考试越来越紧张,压力越来越大,成绩还是普普通通。

  高三的时候,小明心里设定了更高的目标,他确实想考个好大学,于是愈发给自己加大压力。最近考试的时候紧张感有减无增,甚至在特别紧张的时候,心跳突然加速,完全下不了笔,这让小明感觉非常不好。但是性格内向的他,觉得自己这种奇怪的毛病肯定没有人愿意帮助解决,他不向同学倾诉,也不向父母说明,就是自己忍着。他愈发觉得自己是个奇怪的人,他走在路上总感觉周围有什么东西想要袭击他,他下楼的时候总害怕自己一骨碌摔下去,他感觉自己和周围人格格不入,遇到一些风吹草动,他都会感觉危险来临。

  有一次晚自习的时候,教室里安静异常,大家都在认真的写着功课,但是小明的心却在怦怦跳,他不知道为什么,感觉自己的毛病又犯了,心中烦躁异常,他跟同桌说自己肚子疼,想一个人出去走走,在教室外面可以看到教室明亮的灯光,走过走廊,可以看到一个个都在努力学习,只有自己完全不安分,只有自己像个怪人,学习成绩不好,还要忍受这种煎熬,他想着高考还有三个月,接下来的日子只会一天比一天难熬,他觉得自己实在受不了了,他只想轻松一会,他只想平静地休息一会,却怎么也做不到。

  小明跳楼的前一刻,是他感觉最放松的时候。

  案例中的小明,就是一个当代高压学习环境下典型的无法承受压力的中学生,他们父母可能永远也不会想到,家庭里不争不吵,父母一心要求他积极上进,努力学习,为什么会有这这样一个结果,明明自己做的这么”正确“,明明自己这么用心。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学校过大的压力是客观原因,家长漠视孩子的身心全面成长是决定因素。

  孩子不是不知道积极学习,他太知道了,他知道努力才能成功,他知道学习是人成才最好的出路。但是对于中学生来讲,是人生中其实有很多疑问的时期,他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其实没有办法深入理解学习的意义;对于一味强调学习的家庭,孩子没有办法去兼顾校园生活中其他的丰富多彩,他根本就没有排解压力的方式;对于小明这样内向的孩子,压力感就尤为强烈,父母如果总是扮演一个劝他努力学习的角色,从来没有跟他谈一谈生活中的其他趣事,从来没有真正地跟他谈谈心,他就只能陷于这种压力,无法自拔。

  父母虽无心于此,但是应该负主要责任。

  案例三:

  谷爱凌妈妈

  谷爱凌的妈妈到底什么来头 - 知乎 (zhihu.com)

  以上这三个案例,想表达的观点很简单,最终成才的人永远都是个人努力的追求,父母着急干预没有意义,孩子或许也慢慢长大了,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更多也是来自于自己看过的书,见识过的人,将父母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动力罢了,督促永远不是学习的主要动力,甚至忽视另一方面的教育和沟通会带来反面的影响。

  对于已经成年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如果孩子有幸已经健康长大,已经具有了相对独立的人格,那么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更多交给他自己,在原则性的事情上做好提醒便可;如果及时发觉自己的教育理念确实太单一,那可以及时纠正,多多沟通,如果发现不了,那尽量保持沉默,交给他自己,成名和成才,不是家长念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