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信类博物馆概览:国内通信博物馆该更新了
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通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飞马驿站、飞鸽传书、邮政邮票、电话广播、网络即时通讯,以及未来的身临其境,通讯在不断地加速人类活动,成为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科技。蓝裕文化工业旅游规划设计院了解到世界上有许多精彩的通信类博物馆,我们这就带大家去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一探究竟,到人类通讯的历史中穿越一番。
一、西雅图通信博物馆
西雅图连接博物馆,前身为小赫伯特·H·沃里克通信博物馆,是电信历史的一部分,位于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的乔治城附近。
这是一个很棒的博物馆,里面有各种电话系统,从早期的总机到各种自动交换系统,以及电信行业的其他迷人领域。古董电话、配电盘、室外植物展示,包括电线杆、电缆、拼接设备、工具和其他相关通信设备和机器,这里应有尽有。连接博物馆还设有一个编目电信参考图书馆,对研究人员很有用。
二、柏林通讯博物馆
柏林通讯博物馆位于柏林米特区莱比锡大街16号,所在的建筑原来是帝国邮政博物馆。柏林通讯博物馆的前身是由德意志国邮政署署长海因里希·冯·史蒂芬于1872年建立的帝国邮政博物馆。这座博物馆是当时世界上首批以技术史为主题的博物馆之一,其主要功能是“从文化史的角度展示交通及通信从古代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
德意志帝国邮政博物馆于1882年增加了电信部分,1910年增设航空部分,1928年增设无线电通信部分,因而馆藏丰富多彩,还藏有中国的邮驿文物。不幸的是博物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毁,并损失了大部分文物资料。1995年博物馆作为德国国家邮政系统的一部分而建立,并于2000年开馆,逐步恢复原来的永久性陈列。柏林通讯博物馆讲述了柏林邮政业和通讯业从中世纪至今的发展历史,游客可以欣赏到早期的各种通讯设施,以及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包括有各个时代的电话、对讲机、计算机以及现在人们发明的高科技通讯仪器等,此外,游客还可以欣赏到大小不一的邮筒和位于大厅的三个机器人。
柏林通讯博物馆的收藏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运输历史和交通。交通工具的例子,比如四轮马车、邮政火车车厢、汽车,此外还有地图类藏品和邮资交割的相关物品。
邮政局的历史和它之后产生的各类机构,以及相关的档案和照片收藏。这方面的展品主要是邮局标志、邮差制服、邮箱、邮票自动售卖机,以及信件分拣设备、邮局建筑和邮政机构的相关物件、邮政广告和邮政为社会提供的其他服务。
书信的历史,信件、明信片,书写文化的设备(书写工具,书写家具,印章等等),雕版印刷,邮戳,邮票设计。
三、法兰克福通信博物馆
法兰克福通信博物馆是这个城市历史较为悠久的博物馆之一,这里向人们展示通信的历史,包括教人如何制作隐形墨水和破译密码。这里有历史陈列,有现代艺术,有亲子互动,能够将一段专业的发展史做得充满了趣味性。
法兰克福通信博物馆成立于1958年1月31日,名为联邦邮政博物馆(Bundespostmuseum),是法兰克福博物馆岸最古老的博物馆。1994年以前,博物馆属于德国邮政。目前的建筑为现代风格的玻璃建筑,于1990年投入使用,由建筑师Günter Behnisch设计。地面层设有信息中心、商店和咖啡馆,展览则设于地下,内容涵盖人类历史上各种通讯手段发展与传播的历史,包括邮件、电报、电话、无线电、电视和电脑等。
四、丹麦哥本哈根英格玛--邮电博物馆
丹麦的邮政通信博物馆(Post & Tele Museum)位于首都哥本哈根,是一家免费向人们展示不同历史时期邮政通信方式及设施的特色博物馆。
2022年重新装修的博物馆,是一个互动的博物馆,可以了解1624年创建以来邮政服务的演变情况。四个不同的展览区和活动区展示了从达诺的通信和媒体的历史,直到我们这个时代的数字现实。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同一个主题:画像、事实者的制服、宣布他们到来的衣领,在世界范围内几乎都成为了邮政的标志......
在这里,你可以了解监控、数字通信等科技知识,破解一个又一个谜题。
游客会发现人们在古代、电脑出现之前以及逐渐演化至现代的各类通信设备。青年人和小孩子会注意到从以前的写信跨越至现在快速的互联网通信。展览室内有古老的电话、第一台无线电设备、现代的手机、邮政制服以及以前的邮局等,这些都会勾起人们无限的回忆和遐想。此外,邮政通信博物馆内还收藏了许多1851年至1998年间的丹麦邮票,非常有纪念意义。而游客在邮政通信博物馆的楼顶还可以坐下来欣赏哥本哈根的美景。
五、瑞士伯尔尼通讯博物馆
伯尔尼通讯博物馆原名邮政博物馆,它是世界上较大的收藏珍贵邮票的博物馆之一。在这里可以看到起初翻越圣哥达山口的邮政马车、瑞士一个电话交换局的机器,以及现代化的通讯相关展品等等。博物馆以寓教于乐的轻松方式,从多角度介绍与邮政、通讯等相关联的历史和技术发展。
宇宙交流--体验城市游览。与StattLand协会合作,通讯博物馆针对信息传播推出戏剧性的伯尔尼之旅,信息量大、互动性强且富有娱乐性,此展览也面向在校生群体。
通讯博物馆聚焦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主要探索信息传递与文化和技术的联系。此馆的永久展区内容在横向和纵向上都涉及很广、很深。
“既近也远——人与媒体”永久展馆从宏观角度出发,向人们展示了信息传递以及从肢体语言到新旧媒体的信息转化的历史发展过程。
计算机和数码文化方面也设有永久展区:“字节之路”展馆聚焦在新式媒体,以及从上世纪至今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
“图片的意象:印章的世界” 是一座收藏了带有各种有趣故事的邮资印章展馆,旨在通过邮资印章这面镜子去认识世界。
六、澳门通讯博物馆
澳门通讯博物馆是政府为配合社会与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而兴建的项目,成立于2006年,规划为两大展区,一楼是邮政与集邮展区,二楼和三楼是电讯展区,展出的展品充满互动性和实验性,大部分是可供参观者动手参与。
澳门通讯博物馆带领人们进入无穷无尽的通讯世界,大家可以参与打电报、造邮票等活动,发觉原来通讯的应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了解通讯媒介及技术与尖端科技的发展。
博物馆的展览规划为两大展区:
一楼的邮政与集邮展区集合远程通讯发展中使用过的系统与技术藏品和设备,展示了与邮政局历史息息相关的邮票珍藏和邮政器具藏品。
二楼和三楼的电讯展区是博物馆中极其互动的区域。除了展出与邮政局历史发展相连的电讯设备外,广集以电磁、静电、直流电、交流电、电报、电话、无线电广播、资讯处理、传输、模拟电子和数码电子为主题的科学展品,让参观者了解通讯媒介及技术与尖端科技的发展。
七、中国电信博物馆
中国电信博物馆位于中关村地区,具体地址是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 42 号。
2021 年 6 月,中国电信博物馆经过整修,重新对外开放。中国电信博物馆的经营费用全部来自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属于企业下属单位。所以,馆内部分展示内容是围绕中国电信(包括重组拆分前)发展史进行介绍的。
综述:中国电信博物馆设有中国电信发展史厅、电信科普厅、电信新业务演示厅等展厅,全面展示了中国通信的发展历史,趣味通信科普和信息时代最新的电信业务。
电话卡厅位于该博物馆一楼,该展厅通过各类电话卡、卡式话机与设计图稿等展品,此展厅全面介绍了中国电话卡的发展轨迹、分类和设计生产过程。
通信史厅位于该博物馆二楼,该展览展示中国的通信发展历史,包括古代、近现代和当代三个部分。该场馆汇集了中国电信博物馆的千余件通信藏品,其中清末的龙图案电话机、韦斯登重锤式电报机、共电式人工交换机等。这些展品与景观、模型、沙盘、绘画、雕塑一起,交相辉映,构成了中国通信发展史的完整陈列。
科技科普厅位于该博物馆三楼,该展览普及通信科技知识,演示通信原理,介绍通信科技发展最新成果及趋势。主要演示项目有程控交换、数字通信、微波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数据通信、光纤通信、多媒体通信等。观众可以动手操作通信设备,亲身感受现代通信的魅力。
中国电信专题展厅位于该博物馆三楼,该展厅通过现代多媒体展示手段和电信技术与业务的互动真实体验,展示中国电信针对政府、企业、农村和社会公众的不同需求,提供的综合信息服务。参观者可以登陆中国电信全球眼平台,实时观看千里之外的视频图像;进入“数字城管”、“电子政务”和“信息田园”等平台,体验信息化的强大功能,还可以自己动手操作IPTV、家庭远程监控、多媒体电话等家庭信息化项目。
八、上海电信博物馆
上海电信博物馆坐落于延安东路34号,前身为192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外滩建造的电报大厦(现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上海是中国最早兴办电信的城市,是中国电信业的发祥地和枢纽地之一,也是党的红色通信事业起源地。发韧于1871年,创建于1881年的上海电信业,经历了从被动开放到自主经营、从艰难起步到全面发展曲折而辉煌的里程。
在几代电信同仁的不懈奋斗下,通信技术和网络建设与时俱进,服务水平和通信质量不断提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18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电信业依靠技术创新和市场驱动,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产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广大民众不可须臾缺少的亲密伙伴。
本馆陈列内容分电报通信、市内电话通信、无线通信、长途电话通信、综合荟萃五个部分,简明地展示了上海电信的发展轨迹,是上海电信的百年历史缩影。
纵观以上通信类博物馆,蓝裕文化工业旅游规划设计院对德国法兰克福和瑞士伯尔尼的通信博物馆印象深刻,因为他们引入了历史展陈之外的互动体验甚至DIY展示互动手段。国内的许多博物馆依然停留在实物展示阶段,这样的博物馆难以吸引人,也无法达到工业旅游博物馆吸引人,助推行业和企业名气的需求,国内的通信博物馆需要更新换代了。
关键词:蓝裕文化,酒庄设计,博物馆设计,展馆设计,工业游设计,工业旅游设计,文化产业园设计,特色工业园设计,特色文旅小镇设计,酒厂游设计,回厂游设计,酒体验设计,白酒营销策划,体验店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环境设计。
声明:除非另有标明,本文图文来源于“公共网络”,由蓝裕文化编辑整理,我们未能找到出处,如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