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川藏之路 永葆初心使命

  石少帅,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破格),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院长助理,岩土工程中心副主任,川藏铁路工程临时党支部书记,川藏铁路科技创新办公室主任,交通基础设施军民融合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隧道及地下工程机械化智能化探测与灾害防控、国防和军事地下工程精细化探测与安全防护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2009年毕业于潍坊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2014年硕博连读毕业于山东大学岩土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2015~2017年在山东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9~2021年在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任川藏铁路公司工程技术部助勤;

  2022年至今挂职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铁路技术标准所所长助理。

  工学启蒙:心有所往 扬帆起航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高中时期的石少帅和每个工学人一样,从始至终都有一个匠人梦。自小,他崇拜的偶像便是《大国工匠》里“百炼成精铜,一锤始定音”的精益求精的匠人们。高考结束后在填写报考志愿时,石少帅听从内心的声音,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潍坊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当录取通知书邮寄到家时,石少帅正式开启了自己的追梦之旅。

  追梦之路并非一路坦途,在大学修读学位期间,由于紧凑的时间安排,石少帅在前三年甚少在凌晨1点前入眠,也时常有难以承受课业压力的感觉,他也有过质疑,深夜静卧时也会询问自己这条路是否是曾经的自己想要继续走下去的路。但在翌日黎明破晓时,石少帅认真审视着个人当下状况,仔细规划着未来路线,在辅导员和老师们的帮助下重新定义攻读土木工程专业的意义。慢慢地,他逐步适应了专业强度,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正如董必武所言:“精通一科,神须专注,行有余力,乃可他顾。”找到自己的定位,系统地学习丰富且紧凑的课程,同时风趣且渊博的老师让石少帅深切感受到工学的深度和沉淀。“百舸争流千帆竞,波涛在后岸在前。”现在石少帅回忆起大学生活,让他感触最深的是土木工程专业课,因为这是他扬帆起航的起点。老师们在课堂上的讲述让书本里看似枯燥乏味的理论变得鲜活立体,石少帅在这样的课堂上,不仅学习吸收了专业知识,而且还和老师同学们共同完成了一次次对社会发展的深度理解,他本人也对于自己所处的时代、所学的专业、所处的行业有了更客观、更清晰的认识。那是他第一次从土木工程专业的角度去理解日常所接触到的建筑,理解其中建筑技术的奥妙,感悟一砖一瓦构建起的艺术美。也是从那时,石少帅更加深刻地明白建好一个安全且多功能的建筑是何等得不易,一锤一淬出精刃一塑一敲定锣音。专注且精致,是每一位土木人需要终身践行的标准。

  当今社会或存在浮躁功利之风,但无论是学生还是工人我们都不应弃去匠心,而应呼唤匠人精神的回归,唯有始终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葆有踏实专注的匠人态度,方能创作出永恒的经典。石少帅用热爱点燃生命中的土木之火,怀揣着一份对梦想的执着,坚定地在潍坊学院细心地雕琢自己,脚踏实地地描绘起航后的未来。

  追梦求索: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从潍坊学院毕业后,为完善自身的知识架构,提升核心竞争力,石少帅选择读研深造。他不负学院老师们的期许,闯进了向往已久的山东大学。事不分难易,为之,则难为易。尽管有时读文献、做实验、实地考察、分析数据、开组会的日子有些枯燥,但石少帅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梦想和身为土木人的使命,脚踏实地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奋斗。

  从潍院到山大,石少帅非常重视学习上的正反馈,一直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奖赏激励自己,以便在学习与生活中拥有更好的体验。无论是攻读博士还是留校工作,石少帅有幸一直得到导师的指导,他知行合一,开始了“理论联系实践”的研究之路。长期以来,石少帅深入工程一线,在深长隧道突水突泥等灾害防控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将所学运用在实处,促进各项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作为山东大学李术才院士团队首批“全国样板党支部”和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核心成员,多年来,石少帅坚持党建育人和思政育人的教育方针,结合国家重大工程,贯彻“党建引领育人”,将“党旗插在工程一线”,带领学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教育培养学生践行“黄大年”精神,树立“勇于担当、扎根现场、服务国家重难点工程”的情怀。

  同时石少帅主持和参加了“新工科背景下面向领军型本科生隧道多源融合地质预报教学改革项目”“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下工程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等多项教学教改项目,切实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工作融入到重大工程难题的科技攻关中,获得山东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高等教育类)一等奖。

  

  筑梦川藏:匠心独运 永葆初心

  在日新月异的当下,变化无处不在。苏子曾言:“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石少帅身处土木工程建设行业转型浪潮中,大脑不断被跨行业冒出的新技术、新方向冲击着。尽管也会有迷茫与手足无措的困境袭来,但他始终坚信土木行业终将会迎来属于自己的华丽转型。源于对所选择的职业方向拥有充足的信心,石少帅总能去除浮躁沉下心来,专注于自我的提升,不断反思,用心沉淀自己,努力成为划时代转型中幸运的一份子。

  石少帅时刻抱有一颗迎接挑战的心,而成功的秘诀在于随时准备把握机遇。当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决定全面启动川藏铁路规划建设时,石少帅抓住了重大历史机遇,全程参与了川藏铁路可行性研究、深化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隧道专业的工作。

  川藏铁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世纪性战略工程,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的标志性工程。它位于中国的西南部,被国家地理称为“中国的景色大道”,雪山、草地、原始森林、若干的大江大河成为无数人向往的线路。同时该铁路也被称为中国建造难度极大的铁路之一,在建造过程中会面临“超高的隧线比、极端复杂的地质条件、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极度敏感的生态环境”等世界级挑战。多种极端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的混杂便要求石少帅等工程师们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思想觉悟,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川藏铁路贡献青春力量。

  由于长期在西藏开展工作,石少帅深刻体会到了在高原、高寒、高海拔的恶劣环境中工作与生活的艰辛,也体会到了“建工人”应有的使命和担当。尽管川藏铁路的工程规模和建设难度相比于其他铁路的修建来说异常困难,但民间有句俗谚“要想富先修路”,为了让西藏地区的人民群众拥有更加便捷的交通条件,便于与外界交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石少帅和其他建设者们践行新理念,立志要在新时代创造新作为。

  伟大时代造就伟大工程,伟大工程铸造伟大丰碑,石少帅说:“有幸参与川藏铁路这项世纪性战略工程的建设,是我一生的荣耀!”从成都平原爬上“世界屋脊”,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石少帅和无数科技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艰苦奋斗的精神突破各种技术难题,勇当新时代开路先锋,用实际行动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做出了自己的奉献。

  通讯员:李欣冉 陶欣 张梦瑶 李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