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大名将为何都出自秦国和赵国?

  作者:孤寂寒光

  史书中没有出现过所谓“战国四大名将”,但这个说法在坊间流传甚广,而且确有出处。

  《千字文》里说:“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写《千字文》的是南北朝人周兴嗣,这个《千字文》主要就是教儿童识字。显然,周兴嗣不会把无名小卒写到《千字文》里,这四位之所以能入选,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战绩和名声确实了得。

  由于战乱频仍,战国时代在军事上出名非常容易。纵观整个战国历史,有孙膑、吴起、乐毅、田单不少名将。但能上战国四大名将榜单确实不容易,第一要有对手,第二要有战绩,第三要有名声。

    就拿乐毅、田单、赵奢来说,虽然也打出了亮眼的代表作,但次数实在是太少。乐毅虽然灭齐70城,但更多的是外交能力不是军事能力。田单摆的火牛阵挺厉害,但破燕之后就没有太多胜迹了。赵奢也是同样的问题,在击败一次秦军之后也没有太多施展的机会。相比之下,廉颇、李牧、白起和王翦打的仗那就数不胜数了。

  能成为战国名将的另一大特点是有对手,比如廉颇和白起、李牧和王翦他们都是同一时代的将领。如果没有对手很难衬托自己的能力。

    信陵君、吴起和孙膑就遇到这个问题了。三人虽然军事能力很强,但他们的对手远没有白起、王翦这么重量级。吴起的对手在他面前基本都是菜鸡,信陵君并没有面对过白起或者王翦。庞涓虽然跟孙膑是同学,但庞涓的战绩更多是依靠魏国强大的国力。何况庞涓在如此强大的国力下仍然不是孙膑的对手。

  起翦颇牧能成为四大名将,也是天时地利造就的。从天时来说,秦国进入战国后期已经一强独大。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在公元前307年,那个时候已经是秦武王时期。楚国、齐国都已经衰弱,魏韩已经沦为小国。只有赵国与秦国在军事上有一战之力。

  更重要的就是地利,因为赵国已经在地缘上成为秦国统一中原最大的障碍。也正是这个原因,秦赵两国在战场上不断交锋就成了常态。而赵国经历胡服骑射后实力猛增,这才有起翦颇牧成为四大名将的故事。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走向强大,但秦国国策的转变还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在刚开始的时候,秦孝公主要是为了变法图存。那一时期秦弱魏强,吴起曾经用五万人就打败50多万秦军。虽然这个数据有点夸张,但也看得出秦魏两国在军事上的差距。所以,秦孝公变法成功后主要就是取得河西和函谷关两个地方。到了秦惠文王,秦国更进一步拓展生存空间,这才有了秦国关中山河之固。

  不过秦惠文王与秦孝公的眼界并没有那么宽广,可能还没有统一天下那么雄伟的目标。在这一时期,秦国在攻取新的地盘后都将其他国家的百姓驱赶出去。整个秦国还是以秦人为主。

    其实整个秦国历史都有类似的状况,就是到了李斯生活的时期还会出现驱逐外人的情况。这一国策就会让秦国的步伐止步在函谷关,因为出函谷关就很难在驱逐人口的情况下守住城池。战国时代没有常备军,大部分军队都是临时征召。没人,秦国就很难守住空城。

  范睢到秦国后,就向秦昭襄王进言改变这一国策。范睢原话是:“今王将攻韩围陉,臣愿王之毋独攻其地, 而攻其人也。”在这一政策转变下,秦国的战略方针也发生了变化。

  中原地区人口稠密,韩魏两国虽然地盘不大但兵员十分充足。尤其是魏国,即便失去了河西、河东大片国土,但仅凭借大梁周边土地就仍然可以动员几十万大军。秦国开始转为夺取中原土地的同时留住那里的人口。也正因为如此,秦国不再以函谷关为界,逐渐向东扩展。秦国向东扩展的第一步就是打通河洛之间,而这个关键就是宜阳。

  拿下宜阳之后,秦国就将韩国一分为三了。第一部分就是河洛间,也就是韩都新郑这片地方。第二部分是秦国攻占的宜阳。第三部分是北部的上党之地。秦国拿下宜阳之后开始北上进攻上党。对于秦国来说,攻占上党是灭韩的前奏,但这对于一直冷眼旁观的赵国来说是生死之战。

  三家分晋之后,韩、赵、魏在今山西省的领土盘根错节。在秦国强大之后不断蚕食三晋在山西的土地。到了长平之战前夕,秦国已经可以从宜阳等地从南向北跨过黄河进入赵国腹地。但这样的路线很容易被韩魏联军切断后路。所以,如何在山西打下稳固的根据地是秦国要考虑的问题。

    上党高地就是秦国看中的一块重要根据地。拿下上党之后,向南可以继续蚕食韩魏,不用担心赵国从上党地区南下切断秦军后路。向东可以通过太行八径进攻赵国都城邯郸。

  对于赵国而言,一旦失去了上党地区就意味着邯郸大平原暴露在秦军面前。赵国之所以把都城从晋阳迁到邯郸就是因为邯郸稠密的人口以及粮食产区。这里变成前线后将大大增加赵国后勤压力。于是,长平之战对于秦赵就是一场决战。谁控制了这里,谁就占了先手。也正因为如此,双方都把赌注投入到长平。而能与廉颇成为对手的只能是“人屠”白起。

    到了李牧时代,秦赵同样是生死之战。虽然赵国在邯郸之战后恢复了对上党和晋阳的控制权。但长平一战赵军步兵主力已经全部损失,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如此庞大的军队。这也就导致秦国再次东出后轻而易举控制了上党地区。这个时候如何守住邯郸周边的华北平原就成了重中之重。这个时候李牧率领的赵国骑兵南下了。

  对于赵国来说,邯郸已经是最后的底线。邯郸沦陷后,赵国将彻底失去产量区。北边的代地根本无法作为抗秦基地,因为赵人毕竟是要吃粮食的,不可能一口马奶一口牛肉。秦国也是一样。秦始皇如果想完成统一战争,赵国就是北边最大的障碍。魏国并没有骑兵,而中原地区论步兵谁也不是秦国的对手。赵国骑兵是六国在北边最后的希望。

    李牧也不负众望,靠着长期与匈奴作战的精锐骑兵跟秦军打得有来有回。也只有李牧能成为王翦的对手。无论是廉颇、白起还是李牧、王翦,他们之间的战争已经不只是两国的战争,而是中国历史进程的战争。正是这种关键战役中身经百战的名将,才能登上战国四大名将的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