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长城到底有没有用?美国专家说出7个字:长城害惨了欧洲
原标题:中国长城到底有没有用?美国专家说出7个字:长城害惨了欧洲
中国自古就有许多与长城有关的故事,例如烽火戏诸侯、孟姜女哭长城、击石燕鸣、定城砖的故事等。
中国修建长城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
从西周到清朝,长城的修建与使用囊括了整个中国封建时期。
为什么古代帝王重视长城?中国长城到底有没有用?有什么用?
中国长城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在抵御外敌、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民族融合等方面有着重要贡献。
中国长城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美国专家却说中国长城害惨了欧洲。
这又从何说起呢?
中国长城的发展史
早在西周时期,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智慧的古人就想到了修建连续排列的城堡来防御,用修建烽火台来传递军事信息,以便诸侯能迅速支援周王。
这也算是中国长城最早的样子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王朝分崩离析,诸侯国为了争霸,相互防守和攻击。
出于各方面考虑,诸侯国纷纷在自己辖区里修筑长城,用以守卫边界,同时也防止本国人口流失。
除了各诸侯国之间相互防备,靠近北方游牧民族的秦赵燕三国,还修筑了“拒胡长城”。
在古代,人口和土地便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二了。
长城的修筑,对保护人口和土地资源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这时候的长城都比较分散和短小,并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权力高度集中,为了维护和巩固空前统一的秦帝国,秦始皇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军事方面就有修筑万里长城这一项。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命大将蒙恬率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
为了巩固边防,秦始皇特命蒙恬主持修建“西起临洮,东止辽东,蜿蜒一万余里”的长城。
在修建的过程中,还将秦赵燕三国修筑的“拒胡长城”连在一起,包括在万里长城之内。
自此,这是中国第一次有“万里长城”的称呼。
长城依山仗势,充分利用地形、天堑等设立要塞,有力地防御了匈奴的侵袭,给中原农业地区提供了发展机会。
不过因为工程量浩大,修建过程动用了近百万的劳动力,沉重的徭役和赋税引得怨声载道。
“孟姜女哭长城”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此后的各个朝代,也都陆陆续续修缮和筑建长城,到了明朝时期,对长城的修筑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明朝建立后,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仍然虎视眈眈。
蒙古鞑靼、瓦剌诸部经常骚扰边境,抢掠人财物。
特别是明中叶以后,蒙古鞑靼、瓦剌诸部的骚扰更甚,而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又兴起,更是让明朝统治者头疼不已。
明王朝存在的200多年历史中,几乎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建。现在我们看到的中国长城,基本上都是明长城。
明朝国力强盛,又注重长城的军事防御作用,所以对外族的侵扰一直是处于压制阶段。
也正是因为如此,明朝时期从来没有一位公主被派去和亲。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的朝代。
到了清朝时期,因为清朝的统治者本身就是游牧民族,所以不存在用长城来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作用。
这个时期的长城,反而成了清朝统治者用来镇压农民起义和民族起义的工具。
清朝也曾少量修筑过长城,不过比起明长城,就不足为道了。
中国长城也叫“万里长城”,它真的有万里长吗?还是国人夸大了?
中国自西周以来,几乎历朝都有修筑长城,不过有些因为年代久远而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对于中国长城的长度,曾有国家测绘局的专家去考察、衡量过,最终确定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就单说明长城,总长度就达到了8851.8千米。
除此之外,还有现存的长城墙体、壕堑、界壕关堡等各类遗存,总计4.3万余处(座/段) 。
可见,中国长城称万里长城,是一点不夸张的。
长城有什么作用?
长城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不过它的作用可不止体现在军事上。
北方游牧民族从小在马背上生活,吃肉喝奶,身强体壮。
加上常年游猎放牧,自然不缺少古代重要的军事资源——马匹,所以游牧民族的人异常凶猛,作战能力极强。
北方苦寒,基本上靠天吃饭,若赶上年运不好,就资源匮乏。
而中原地区,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各方面条件都比游牧民族更先进、安稳。
为了掠夺生存资源,他们就会骚扰中原国家。
可以说,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几乎贯穿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成为众多统治者的心头大患。
打仗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劳民伤财不说,还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所以统治者大多选择“以守代攻”,修筑长城等作为军事防御。
中国长城的修筑,大大增加了游牧民族来中原掠夺的难度,让善于马上作战的游牧民族无法长驱直入,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而且也增强了我方的作战能力,从而保护了国家边疆不受侵犯,维护了国家安定与统一。
北方游牧民族从西周时期的犬戎、汉朝的匈奴,到明朝的蒙古鞑靼、瓦剌诸部等,兴衰起伏,更迭变化。
而中原地区的汉族百姓在长城的守护下,文明一代代延续。
长城的军事防御作用之厉害可见一斑。那美国专家又为何说中国长城害惨了欧洲呢?
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犯中原国家遇到长城阻碍,于是不得不另寻沃土。
于是,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便向西前进,最终抵达欧洲。
有历史曾记载,曾有一支东方骑兵抵达欧洲后进行掠夺和屠杀,给欧洲文明带来极大伤害。
不过欧洲被东方骑兵掠夺,也没必要甩锅给中国长城。
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扰屡禁不止,是巍峨长城的默默守护,是一代代中国人的浴血抵抗,用身躯血肉阻止了外敌来犯的步伐。
而当时的欧洲,既没有先进的技术,又没有坚固的城墙。
落后就会挨打,只有不断发展强大自身,才能在外敌侵扰时有抵抗之力。
而且,修长城并不只是中国人的专利。
古希腊人曾经建造了早期的地峡长城,开启欧洲长城的先河。
罗马帝国时期,修筑的哈德良长城虽然长度比起中国长城差很多,但是其军事构造上完全可与中国长城媲美。
另外还有俄罗斯与伊朗,都曾经修筑过军事目的的长城。
所以,美国学者大可不必将欧洲被侵扰甩锅给中国长城。
除了军事方面的作用,长城的修建与长期使用,还对我国的经济、民族、文化等各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长城的修建与戍守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许多劳动力和士兵被发派前往修建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民族融合。
再加上统治者的政策,命归降的少数民族在长城沿线一带居住生活,实现了华夏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和谐同存,促进了少数民族接受先进的文化和经济,促进了民族融合。
在经济方面,长城的某些关口逐渐发展成城镇,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另外长城也保护了古代丝绸之路不受匈奴的侵扰。
而依赖于长城的军事防御功能,不仅带来了社会安定,还保护了人口。
在农耕社会,人口和土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长城内的人们生活安定,农业文明便也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长城的现代意义
长城在古代冷兵器时代,确实是一项卓有成效的军事工程。但是在火炮、枪弹等现代化兵器出现后,长城的军事作用有所下降。
但是长城却没有消失,反而逐渐演变成现代中国人的精神象征和珍贵文化遗产。
电影《长津湖》中,抗美援朝的士兵乘坐列车路过某地,在争执中不小心撞开了列车车厢门,夕阳下的长城宛如一条巨龙,在霞光笼罩下映入每个士兵的眼睛。
就连一直倔着劲儿、不服气的伍万里都不由自主地停下了动作,深受长城的震撼。
长城,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演变出了“保家卫国”的含义。
而祖国的大好河山,却有人妄图破坏,这是每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不能忍受的。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抗日战士就有“誓与长城共存亡”的口号。
而我国的国歌中亦有“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语句。
长城,已经变成中国人保家卫国、百折不挠、坚不可摧的精神象征。
在现在,长城的军事防御作用已经比较微小了,但是却成为了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
长城的英语名称为the Great Wall,意为伟大的、宏伟的城墙。
中国长城又被称为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连外国朋友都为我国的长城而惊叹叫绝。
同时,它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和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总结
中国万里长城到底有没有用?答案不言而喻。
蜿蜒盘旋在中国大地上的长城,不仅是华夏大地的守护者,也是每个华夏人心中的信念浓缩。
只有在这片热土上生存繁衍的华夏民族,才能深有体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