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迎调整,幼小衔接将被纳入,预计秋季学期全面落实

  总的来说,学生的教育大体分为这几个阶段——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但如果细化,在幼儿园和小学之前,还有一个过渡阶段,被称为幼小衔接。

  

  打好基础是很重要的事,这也是幼小衔接之所以出现的原因。毕竟幼儿园里,学生们主要就是玩,学习上接受的只是一些常识性的知识,课程安排也比较稀疏。

  但进入小学之后,学生们就要准备面临升学压力了,学习任务和幼儿园相比也相差甚远,如果直接从幼儿园的学习节奏进入小学,学生很有可能会不适应。

  

  幼小衔接自此应运而生,但本是为了学生们适应节奏而产生的学前班们,却反而打乱了学生们的学习节奏,这是怎么回事呢?

  很多家长对教育抱着简单的想法,认为只要赢在起跑线,学生就会一直领先,因此如今,对于学生进行“超前教育”的诉求非常大,这就让部分学前班和幼儿园有了可趁之机。

  

  为了迎合家长们的诉求,很多机构打着“蒙恩教育”、“超前教育”的名号进行宣传,也吸引了大量家长报名。而进入这些幼儿园或学前班进行学习的学生,也的确学到了更多东西。

  所以这有什么不好的吗?

  

  家长不解,早点学,多学点,难道还有错了?实际上,教育、知识的摄入都不是简单的事情,在学生没有那么大胃的时候,让学生吃了太多的饭,除了会厌食外没有好处,学习也一样。

  学前班的目的就是为了“过渡”,为了让学生们能够“适应节奏”。但超前学习完全违背了初衷,也违背了成长规律。让学生们过早的面对学习压力,从而过早的消耗了学习兴趣。

  

  因此,早在很久之前,教育部就明确公布了有关超前教育的规定,不允许幼儿园对学生进行超前教育,学前班也被逐渐取缔。毕竟如果从幼儿园就开始内卷,那教育界的问题就太严重了。

  学生超前学习的弊端被阻隔了,但学前班取消后,家长又有了新的担忧:幼小衔接怎么办呢?能不能直接将幼小衔接直接纳入义务教育呢?对此,教育部也作出了回应。

  

  万事开头难,理论上讲,如果小学一年级能够适应,那么基本上学就无碍。因此教育部也针对一年级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同时降低课程难度,让一年级作为缓冲期。

  从整个调整可以看出,教育部打算将幼小衔接的职能纳入义务教育阶段,这样既能够让学生适应小学的生活,又能根据具体需要,调整学生一年级的学习节奏,更加有科学性。

  

  而这样也是将教育大权近一步收归学校,算是对学生的保护,也防止了一些家长仍旧抱着让学生进行超前教育的心。而超前教育,终归是对学生自己,和其他学生都是不良的。

  学生的年龄段,超前学习很有可能会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错误判断,从而不认真听课,养成不良的上课习惯和学习态度,而对于其他学生和大环境而言,也是一种不良催化。

  

  这一调整将于今年秋季学期全面落实,与它同期落实的政策还包括小学招生的问题。如今部分小学依旧存在通过入学考试跨地区招生的情况,这无论对于本地还是外地的家长都不太友好。

  对于外地家长和学生,跨区上下学,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都会增加,对于本地学生和家长也是同样的,家附近有学校,为什么不能上呢?难道小学也要设置门槛,也要内卷吗?

  

  因此教育部推出“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名字通俗易懂,就不多做赘述了,这样的举措无疑会让家长和学生都方便不少,饮食健康和上下学安全方面的问题也能够很好规避。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的成长也要比种一颗种子复杂得多。因此家长们不能够,也不应该在教育这件事上用草率,甚至以短期效益衡量成果的眼光来对待。

  

  能够跑完马拉松的孩子,不一定不是一开始跑得最快的那个,但一定不是最开始跑得最用力的。目标设得过近,过早的消耗,只会让学生早早的疲惫,早早的躺平。

  保持长远的眼光,不要在太小年纪给学生太多的压力。多关心学生的喜好,专注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学习习惯,督促养成良好学习态度,这些才是学生长远学习路上最需要的助推力。#百度知识英雄大会#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