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联行动”让幼小衔接“水到渠成”

  本文转自:临沂日报

  

  □临报融媒记者 孙 云

  通讯员 王贵君

  在幼小衔接的教育实践中,只有幼儿园和小学都意识到幼小衔接问题的重要性,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近年来,平邑县教体局立足本地实际,构建长效衔接机制,建立保障措施,深入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平稳过渡,提高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质量。

  开展联合调查

  确保衔接有序推进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相互呼应的过程。为了解各学校、幼儿园对幼小衔接工作的认识,平邑县教体局面向全县小学和幼儿园,分别对7000多名教师、儿童和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用集体智慧专攻幼小衔接研究的堵点和难点,帮助解决课程、教法等研究中的实践问题。

  大部分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还停留在提前学拼音和计算等知识性学习上,认为这就是做好了入学准备,不知具体需要衔接什么,对孩子怀有过高期望,让家长感到焦虑;而校外培训机构开展超前培训,扩大宣传,很多家长却随波逐流。面对此情况,教体局通过各试点园(校)工作进展情况,进一步明确了幼小衔接工作的重难点,力求形成全县推动、教科研支持、家校园共同参与的幼小衔接新样态。

  组织联合观摩

  体验园校教育生活

  为打破幼小壁垒,平邑县教体局开展了常态化半日观摩活动,为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之间搭建了幼小衔接的对话平台,共同观摩、体验。

  小学老师进入幼儿园了解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方式,感受自主游戏与幼小衔接的新模式,观摩后,很多老师感叹幼儿天真烂漫的笑脸,反思为什么入小学后有的孩子变了,不爱笑了。幼儿园教师看到了小学课程安排、丰富的活动、规则秩序、课程学习方式的变化及教师上课的严谨性,看到孩子们的变化和成长由衷地开心。大家互换角色、互相学习、互相理解,建设学校、幼儿园相互融合的育人氛围。

  加强联合教研

  共探衔接新路径

  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平邑县教体局启动小学、幼儿园双向联合教研机制,在教研中理清思路,从幼小衔接的广度和深度去思考解决问题。

  自2019年9月份以来,全县举办自主游戏与幼小衔接的联合教研活动七次,分别在卞桥镇、兴蒙学校等试点园(校)进行了专题教研,大家立足实际情况,讨论问题所在。如:提出在室内环境创设方面,大班下学期和一年级在现有基础上可以作哪些改变?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孩子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的习惯,特别是整理物品的习惯和良好的时间观念从何入手?双向共研共改变共提升,达成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循序推进家校、师生、幼小的三方联动与融合的共识。对从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四个准备到四方面的适应,多方位、多视角探讨衔接的有效途径。

  实行联合研修

  以点带面分层推进

  平邑县教体局将幼小衔接工作作为近两年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重点工作之一,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具体措施,扎实研究实践,以点带面、分层推进、全面参与,形成幼小研训一体化。

  在试点园(校)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从课程、教学、教研等方面加强学习与合作,总结经验,把零散的活动变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在县域内公办幼儿园与就近小学通过参加自主自学、小组研修、县级交流等联合研修方式,明确幼小衔接目标,互商、共研衔接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分层研修,找到适宜本园的工作方法;发挥县—片区—镇—园四级教研机构职能,结合宣传月工作制定衔接实施方案,学好用好市教育局下发的《幼小衔接法规文件汇编》,并依托省实验区指导专家、市一幼结对等项目,组织线上专题研修,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带动全县幼儿园和小学开展幼小衔接研究。

  加强联合宣传

  精准衔接平稳过渡

  为顺利完成幼儿园阶段的衔接工作,平邑县教体局加强联合宣传,从各个方面开展宣传活动,帮助新生适应小学生活,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县教体局通过学前公众号、校园网站、家长群等公共媒体平台,定时推送幼小衔接政策措施、各园校的经验做法、专家访谈等宣传活动,积极宣传“小学化”危害,解读幼小衔接的各种误区,为家长答疑解惑,为幼小衔接平稳过渡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联合督导

  共同推动衔接落地

  “六联行动”作为一种固定的教研模式,有助于多方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这一机制,平邑县教体局通过多方打破壁垒坦诚相对,直面问题、集聚智慧,形成合力。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从县级层面上,通过建立长效联合督导机制,构建幼小衔接拉网式、常态化管理机制,带动幼儿园和小学双向奔赴,全面提高学前教育及义务教育质量。

  下步,平邑县教体局将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继续扎实有效地推进幼小衔接工作,搭好幼小衔接阶梯,实现科学有效衔接,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