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先“自鸡”?当暴风雪来临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2021年教育最受关注的话题——“鸡娃”。

  什么是“鸡娃”?

  通俗点来说就是打“鸡血式”的教育孩子,为了让孩子成才,花费巨资与精力,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任何和活动,目的是让孩子走上同龄人前面,将来能出人头地。

  

  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鸡娃”的故事数不胜数。

  比如孟母三迁;孟母为了孟子不被周边人打扰读书,不断举家搬迁,三次搬家,最后到了学堂附近,这与当下家长辛辛苦苦买学区房并无区别。

  比如“过庭训”典故,孔子询问儿子孔鲤学习情况,当得知孔鲤未学《诗》和《礼》时,当场训诫“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鸡娃”教育真的有效吗?

  这是肯定的,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家长“鸡娃”了;但“鸡娃”教育并非一劳永逸,教育成果维持的很短。

  德国曾进行过一场大规模的试验,50个孩子以玩为主,50个孩子以超前学习为主,对比两者之间的区别,结果却是超前学习的孩子一开始在学习上有明显优势,可优势最多保持到四年级,而之后成绩就直线下滑,而且这些孩子在社交情感表达方面都远远不如同龄其他孩子,这可不是个例,类似的试验其他国家也做过,但结果都惊人的相似。

  甚至有试验显示,从小就开始超前学习的孩子,大量做作业考试的孩子,在长大后更叛逆,更容易受挫折,更容易受到情感上的伤害。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纵观当下的教育现状,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早早就安排上了超前学习,小学学初中知识,初中学高中知识,高中学大学知识,哪怕幼儿园毕业,也要去一趟幼小衔接班,否则孩子有可能会不适应小学高强度生活。

  但很多家长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是否承受得了?

  与其说是“鸡娃”,还不如说是鸡自己。

  “鸡娃”更像是家长把未来的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他们用自己当下的观点去定义未来孩子之间的竞争,但却忘了时代是瞬息万变的。

  

  鸡娃的目的是为了孩子成才,将来过得幸福,可在鸡娃的过程中,我们传递给孩子的却是焦虑,试问,在焦虑中长大的孩子,未来真的能成才,过得幸福吗?

  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当暴风雪来临的时候,没有一篇雪花是无辜的,在教育上同样如此,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自家孩子走在最前端,于是斥巨资费精力开启了教育“内卷”这场战役,毫不夸张的说,教育之所以“卷”,教育本身有一定的原因,但“鸡娃”家长也难辞其咎。

  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将来势必会有更多的家长面临“鸡娃”的选择,届时,你会怎么做?

  对于“鸡娃”你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