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前班的孩子而言,是正确引导好还是直观误导对?

  对于学前班的孩子而言,是正确引导好还是直观误导对?

  我遇到一个问题比较纠结。这个题目是孩子上幼儿园书本上有的一题,那么孩子放学回来跟我说:妈妈,你说的和老师说的不一样。图中铅笔字是我教孩子这么算的,那么今天回来后孩子把作业给我看了下,遇到老师在书本标注这么说的,大家可以看看【红色字体】。我完全不赞同,给孩子老师去了电话,问老师这个做法怎么来呢?老师说,她们是以孩子的直观条件来讲这道题。也就是说孩子看到车上有几个小朋友,减去下去的,然后再加上上去的小朋友。我就问了,公交车停车没开门前是不是有个总人数?开门后下去几个减几个?再加上上车的?老师说了,其实她们都知道是这样算的。那我问,为何要这么误导孩子的理解能力呢?图中红色文字这种算法大家也同意吗?就是孩子看到车上坐着的人数减去下车的,然后加上车的人数,最后是得出结果。我听后是真不认同的,题目就是题目,正确的总数做老师的我肯定希望正确去引导孩子知道是这样。哪能这么减人数呢?孩子都是以老师说的为主,既然是这样我更不会这样认同老师的做法。在预习这道题之前有问过孩子你怎么算?他就是和我想的一样的。所有在车上的小朋友人数再减下去的,得到坐在车上不用下车的。那么这个问题如果大家遇到这样的,你们怎么办?

  先表明态度:我认可家长的讲解,不认可老师的讲解!

  题目出的不好

  很显然,这位老师也说了,他是支持认可题主的讲解方式,那么为什么老师还会坚持用他的方式给孩子讲呢?这是因为这本书后面的答案或者是解析里面用的就是老师的这种方法。

  所以这个老师缺乏质疑精神!

  这道题出题极其不严谨!不过这一点题主也不用太过生气,以后孩子上学了你就知道了,孩子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严谨的题目,尤其是在数学上。遇到题目描述不够准确,精确的问题,不光我们那个年代到现在这个年代一样存在,如果是平常也就算了,你可能还会发现,当孩子有些考试测试的时候都会遇到这种情况。

  我的态度很简单,一定要教会孩子,有一种质疑的精神!过去我会说,一般来说只有中考,高考的时候卷子才有可能,不会出什么错误,但是今年的高考也是啪啪打脸啊。所以在日常就一定要让孩子养成一种不要迷信权威的这样一种学习状态!当然了,这里面一定要控制一个度,不要让孩子走上另外一个极端——什么都不信,只信自己。

  老师讲的不好

  姑且不提老师“缺乏独立思考、思辨能力”,单从给孩子们的讲课就出现了两个我不能接受的问题:

  1、在不能否认题主讲解方式是错误的前提之下是不能将答案进行唯一化的。题目有错,这个问题不是老师能够左右的,但是如何正确的理解这个题目,确实老师可以正确引导的,如果我是这个老师,假如说我必须要坚持这个教案的讲解的话,那么我一定会把这两种情况分别进行独立的阐述。我会让孩子明白“这道题不好!”。

  我觉得这位老师也知道应该这样做,之所以不做的原因是怕孩子们脑子乱套!

  但是就如同我前面所言一样,老是在教会孩子们知识的本身,也应该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去思考和思辨,不是吗?这才是学习的最重要的目的。

  2、违背生活常识

  我非常认同题主的解释,这个一点毛病都没有。如果说孩子已经是成人了,或者年龄比较大,那么当问题进行抽象化的时候,我们可以把问题剥离出生活来另行讨论分享。

  但是作为小朋友他们在最初的学习、认知时候我很更多的应该是通过“生活中的数学”来让他们理解!!!

  我看回答中有人说“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是车上的小朋友下车了”,但是这个问题如果有小朋友问:

  “假如是双胞胎呢?”、

  “假如车上的人只是在排队下车呢?”、

  “加速车上的人是刚刚上车呢?”

  ……

  面对这些“脑洞大开”的问题,你作为老师会高兴还是会抓狂呢?

  如果是我,我一定会非常惊喜,孩子们会有这么多想法,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才会展示出不一样的思维分析能力!

  所以我认为孩子的老师在这个问题的教学上表现的是非常低级的!

  

  建议

  通过群主的表述,我发现题主完全是有能力对孩子进行比较好的辅导的,因此我建议两条腿走路吧,不要指望着孩子的老师们了!但是这个过程我希望题主千万千万不要让孩子产生“不尊重”老师的念头来。比如在这个问题上,你完全可以把条件和情况进行明确的分类,把老师的那种方式让孩子去理解,但是必须清楚“假设的前提是什么”,但是重点的还是要讲一讲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合理的情况!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从生活实际上理解。同时我以上几个引号的问题你也可以问问孩子,这样可以把这个题“无限”扩大出去让孩子的思维活跃起来。

  不过你一定要做好一个思想准备:思维过于活跃的孩子,在未来上学的过程中,尤其是低年级的时候会犯很多很多“神奇”的错误。这些错误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不会,而是因为他们考虑问题太过细致太过全面。

  比如我给你举两个例子:

  1、左右问题。如果孩子的老师没有讲清楚或者事,孩子没有听清楚,那么他在做作有的问题的时候,思维活跃的孩子会把自己想象成自己在纸里往外看。

  2、长度、角度问题

  那些思维比较活跃的孩子,他们往往比较较真一些。我曾经见过一个孩子,试卷上说这是一个直角,怎么怎么样,但是给出的图明显它就不是直角,这时候较真(严谨)的孩子就容易出问题。

  3、对称问题。

  这也是我遇到的情况,题目是问下列图形,哪一个是对称图形?那些较真的孩子,他真的会拿尺子去量一量是否对称。但是你要知道,及时原稿上的图是正常的,但是印刷的过程也有可能变形…………

  诸如此类的问题,那些思维活跃、比较严谨但孩子往往就会被判错!

  所以未来这种问题基础一定会遇到很多的,而且多数情况下我们是没有办法去改变别人的,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让自己的孩子,不要因为这些无谓的干扰而影响他的思考、思辨能力。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