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孩子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基础

  

  育邻梦

  网友提问:小学生需要素质的教育吗?

  回复: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孩子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基础,比如教育工作的基础工具语言就是人际社交工具。

  教育,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工作以知识为工具赋予孩子们综合独立生存能力,继而通过主动劳动创造实现个人生存独立、展现个人在群体中的综合社会价值。

  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

  人际交往能力,衡量一个公共关系人员能否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标准之一看他是否具备善于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包括:1、表达理解能力,2、人际融合能力,3、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所有自然生命都必须以被动适应+主动索取的方式适应自然生存环境。植物从自然物质中吸纳可溶于水的微矿物质结合光合作用生产生命养料、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动物体内......自然生命悄无声息地形成了具有相对均衡稳定性的“生态食物链”。

  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综合智商最高、成长发育最慢、成长可塑性最强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动物,也是自然生命体系中唯一具备按照自主生存需求通过主动劳动创造生活消费物资的动物族群,驯化播种植物的农业、驯服圈养动物的畜牧业和渔业、采矿加工制成生产劳动与生活辅助用具的工业、辅助人类战胜疾病的医药业、辅助孩子们学习成长的教育业......主动劳动创造已经成为人类与其它自然生命区别开来的根本标志。

  

  学习本身就具有社群性

  文明是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过程中,将特定现实物质的形态+性状+功用提炼汇集成抽象的符号+读音+寓意,从而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抽象社会生存经验集合,物质实体—>物质用途—>抽象字符【包括寓意+读音】—>文明成果。因此,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人类社群进化形成了数千种系统性文明成果,为了将业已形成的文明生存智慧世代传承下去,人类社会形成了自然生命体系中最完备的群体生存技能传承体制——教育。

  生物学家达尔文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任何自然生命绝不能单独存活;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的确,教育工作传承的是人际分工协作智慧+主动劳动创造技能,它不能像农业那样生产粮食、不能像畜牧业那样增加肉/蛋/奶供给、不能像工业那样为人类加工日常生活辅助用具、不能像文艺工作者那样创造出新的精神文化粮食......

  直立行走要学、讲人类社交语言要学、人际社交礼仪要学、耕种土地+饲养动物+开采自然矿物要学、使用人类加工制成的生产劳动与生活辅助用具要学......人类的孩子出生之后,一切综合生存技能都必须从零起步学习模仿。因此,准确表述自己的学习模仿需求、适当理解同伴表述的语义就成为了每个孩子成长进步的基础。如果,讲话的人不能用听话者能听懂的话语清晰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听话者不能准确理解讲话者想要表达的意思。那么,人际间的信息交换将形同“鸡同鸭讲”,谁也没法清楚地向同伴表述自己的需求、谁也没法准确理解别人。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表现出不顾及其他人的意见,盲目自信及独断专行的特点,反映了人们对霸道、蛮横人格的嘲笑和反感。的确,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人,那这人类社会分工协作体制根本没法持续;相反,如果每个人随时都在担心别人会怎么样、从不敢于正视自己的生存需求,那就不存在个人生存价值。

  饥饿迫使动物主动找寻食物、疲倦迫使动物找地栖息、寒冷迫使人类增加衣物......人类的一切主动劳动创造都带有目的性,能够满足人类日常生存需求的主动行为才能被长期保留。同理,现代人类社会教孩子们习文识字的最终目标是赋予他们独立自主生存能力,人类独立自主生存能力的基础便是妥善处理人际社交。所以说,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孩子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基础。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需要来自家庭的无私陪伴、需要来自学校和社会的谆谆教导。育邻人:探索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以期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建成社区邻里相帮的教育服务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