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真的有用吗?

  01

  提起“心理咨询”,大家可能都会觉得,心理咨询的费用比较高昂,但就只是坐着聊聊天,聊完还不一定能解决核心问题,为此花那么多钱是不值得的。

  例如,有一位因为灾难失去了多位亲人的老人,处于强烈的痛苦之中,但当心理专家提出免费帮助她排忧时,她却委婉拒绝,原因是她认为这位心理专家也只是和她随便聊聊,没有什么作用,又是城里来的,肯定不理解受灾乡下人的情绪,所以不想聊了。

  这个误解,一是因为心理咨询的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二是因为心理咨询通常采用的疗法都是非药物的,而大部分人对于治疗的认知都是吃药、做手术等,认为“聊天”是没有那么大力量的。

  但心理咨询真的只是日常坐着聊聊天吗?

  心理咨询和日常聊天是有区别的。日常和朋友的聊天,多数时候得到的是主观性较强的安慰、说服或是评价,比如“是你想太多了”“我觉得这个事儿没有这么复杂”,这些话语实际上给当事人情绪、心理上带来的帮助并不大,甚至有的时候可能因为朋友的评价而带来二次伤害;

  但心理医生通常是以客观的视角,理解当事人的情绪、心理和想法,摈弃说服和安慰,注重于看到深层次的心理归因和本质,通过深度倾听、共情后给予当事人科学反馈的谈话,这并不是普通聊天可以做到的。

  02

  第二种误解,大众会认为只有很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出现精神问题才需要心理咨询或治疗,例如精神病、抑郁症。

  并不是只有抑郁症、精神病才需要治疗,这些是心理积压恶化的结果,就好像人的肠胃会胃炎,不加以治疗可能会演变为胃溃疡甚至更严重的胃病一样,心理上也是需要把隐患扼杀在初期。

  但人们的深层心理其实是害怕承认自己需要心理咨询或治疗的,因为大家会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咨询,而大部分人都不认为自己的心理问题到了那么“恶劣”的程度。

  多数人把“做过心理咨询”这件事,看成丑闻一般的存在。

  实际上,并不是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时才用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就好像我们的身体会感冒,心理也会感冒,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应当同对待“身体健康”一样。当我们的心理“打喷嚏”时,也应该像正常感冒一样,找到医生诊断并且治疗,不应该把这看作一个“污点”。

  去看心理医生并不意味着你就不是一个正常人了。

  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又包含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心理亚健康已经慢慢成为当代人挥之不去的隐患。

  4月29日,《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发布会在“2018中国整合医学大会整合健康学论坛”上举行。《白皮书》通过对全国26个省市,总计约110.3万城镇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白皮书》数据显示,目前,73.6%的城镇居民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城镇居民有 16.1%,心理完全健康的城镇居民仅为 10.3%。同时,城镇慢病人群心理问题伴发率极高,心理健康的仅有5.1%。

  回想看看,多少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人,因为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分析和治疗,从而演变成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呢?越是想着自己忍一忍就能过去的人,往往越容易不断给自己的心理施加压力。

  错误的调节方式只会适得其反。

  03

  在出现难以调节的情绪及心理时,务必要去向心理医生求助。很多人会好奇,真正的心理医生是什么样的呢?或者说,真正的心理医生会怎么对待来访者以及进行治疗的呢?

  就拿面对抑郁症来访者来说,抑郁症可能带来的问题是,习惯性将过错和冲突向内归因,也就是不管是和朋友、恋人相处,或者是工作、生活上遇到什么问题、矛盾或是冲突时,抑郁症患者会认为都是自己做得不好或都是自己的问题,这种时候,就会给心理带来巨大的压力。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当中,心理医生首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打开来访者对于陌生人的“心防”,只有这样,才能从最真实的表达中,汲取信息,在深度倾听、共情后给予当事人科学反馈。

  而后,再根据来访者的情况进行阶段性治疗,例如在谈话过程中采取认知行为疗法,把重心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患者对自己、他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善心理问题。

  心理医生能够准确捕捉到问题所在,然后对症分析,协助来访者剖析真实的内心世界。就好像医生发现我们身体生病的地方并且予以治疗是一样的,当事人自己和家人、朋友是没有办法做到这一切的。

  同时,真正的心理医生,是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工作伦理守则的。

  今年7月,山东一名女高中生举报心理医生和她的聊天暧昧不堪,这件事很快成为舆论场上的热点话题,这位“心理医生”打着“心理治疗”和“科学引导”的旗号,对患者进行性骚扰;

  在美国,还有一位儿童咨询师,打着教育的名号,说着玄妙的理论,但是却用打骂的方式去进行咨询;同样的,还有不少人打着”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名号,兜售各种鱼龙混杂的课程。

  这些都严重违反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真正的心理医生,不能也不会对来访者乱来,更不会对来访者进行打骂或性骚扰,出发点只能是以“来访者”为中心而不会是“销售课程”。

  同时,因为要避免“多重关系”,心理医生不能给亲戚好友做咨询,也会避免谈及任何与来访者有关的私人信息。一旦心理医生违反伦理守则,被举报查证后,就会被行业相关协会记录进黑名单。

  虽然吊销执照这一法规尚未出台,但随着心理行业的普及和完善,来访者的权益必将会在最大程度上受到保护。

  生活中,如果你的心理已经发出了“求助信号”,就不应该去否认它,也不该否认心理咨询其实只是再正常不过的治愈良药。

  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被无谓的顾虑禁锢住手脚,选择一个合适的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才能让自己摆脱“亚健康”,才能给自己的心理一个呼吸的窗口。

  - THE END -

  作者:傅苏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