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县壶山小学乐读云端智慧新型教学空间建设

  武义壶山小学是浙江省百年名校。现有2680名学生,59个班级。近二十年一直致力于推进“乐读”文化的建设。学校2017年迁入新校区,硬件设施一流。体育馆、食堂、专用教室配备合理。“国际化、现代化、科技化”是学校发展方向。特别是是科技建设,不仅仅是引领学生有着“从小爱科学”的理念,更是把“动手创新 展望未来”为基点,成为金华市科技特色学校。

  现学校各班级及功能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千兆网络进校园,百兆网络入教室。2018年学校网络升级后,无线网络覆盖率已达100%。学校配有2间移动终端使用教室,3D打印室、创客空间、机器人实验室各一间。至2005起,学校就开展了INTEL未来教育培训,近3年每位教师都参与了信息素养提升工程,师生网络空间开通率、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率达到县内领先水平。近3年,学校也加强信息化经费投入,累计完成35间触控平板教室、1间远程互动录播教室及基础网络改造,共计投入二百多万元。学校是武义县区域内较早开展机器人教育的学校,于2018年成为了浙江省教育机器人应用试点示范校,在2019年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今年年初,学校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的精神,在中国教师研修网的协助下,将研修项目与学校的建设规划系统地结合起来,使研修的方案融入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全局。

  一、空间的建设思路:

  (一)总体设想

  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中明确指出推进编程教育、发展人工智能教育;教育部印发的《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中提到,教育要点之一是推动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推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应用。我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完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充实适应信息时代、智能时代发展需要的人工智能和编程课程内容”。以上这些都表明,国家层面对人工智能进入中小学教育有了明确的要求。

  壶山小学新型教学空间根据浙江省教育厅有关中小学新型教学空间建设要求和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学校教学空间效能提升项目要求进行设计。主要遵循“学校新型教学空间建设以正式教学空间为主,兼顾非正式学习空间”这一原则,空间总体设计突出专业性和灵活性,营造浓厚的学科氛围,结合课程实施动态展示教学成果,配备轻便的灵动课桌椅,根据教学方式灵活变换座位排布,适应集体授课、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教研等多种教学活动;教室设备配置突出先进性和实用性,在学科教学仪器设备的基础上融合信息技术装备和数字教育资源,满足学科日常教学和拓展性课程教学,并支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远程同步课堂教学。

  (二)品质建设

  1、 壶山小学是武义县窗口学校,是金华市科技特色学校。各项设施一流,学校科技氛围浓厚。金华、温州等地多所学校专程来校参观学习。也受邀北京,海南做过经验介绍。在学校“十四五”发展中提出“智慧教育”的理念中,急需打造一间多功能,综合化,科技型的一间智慧教室。是学校品质发展的一个需求。

  2、学生在科技创新教育中,各学科知识的整合越来越紧密。不在局限于单学科知识要求。STEAM课程不只是停留在口号和表象层面,一个多学科智慧型的新型空间教室是我校学生品质发展的一个夙求。

  3、我校是浙江省“互联网+义务教育”支援学校,现承担两所学校的支援输出。我校也是壶山小学教育集团的本部校区,承担更多引领示范作用。网络教研,空中课堂,线上教学频繁。与省内外多所名校是友好缔结学校,如杭州天长小学、学军小学,绍兴鲁迅小学。线上互动课堂、教研特别频繁。学校原有的一间录播教室已不能满足学校教学的发展。这也是学校品质教学的一个刚需。

  (三)建设内容

  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学科负责教师教学理念等进行空间个性化布置,主要借助于配置文化卷帘、学科挂图或建造学科环境装饰墙等,营造浓厚的学科氛围。有如下几个优势。

  1、先进性和实用性

  在学科教学仪器设备的基础上融合信息技术装备和数字教育资源,满足各学科日常教学和拓展性课程教学,并支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集团化办学远程同步课堂教学。

  2、专业性和灵活性

  通过对教学环境的精心打造,体现教学空间的科技感营造浓厚的学科氛围,结合课程实施动态展示教学成果,配备轻便的灵动课桌椅,根据教学方式灵活变换座位排布,适应集体授课、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教研等多种教学活动。

  3、个性化

  师生共同参与空间环境布置融入太空舱元素,以及物联网控制系统,实现从门锁,到窗帘,灯光等一切教室可控设备的物联网连接控制,加入情景模式中控系统,实现各情景模式下的灯光,窗帘等设备的选着性开启和关闭,并预留了较多的接口以满足乐读云端空间日后的动态更新,突出学校乐读和科技特色。

  通过空间的灵动桌椅等设备,满足了主科、副科、乐读课程、STEM、机器人等各个学科均可在空间内进行教学,并结合课堂互动和录播一体化设备,使得可以让常规教学和乐读课程相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优质视频资源的整合与应用,供校内教研和跨区教研。借助硬件设备和直播录播系统软件,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进行同步课堂互动,还能通过保存教学资源,上传系统平台,实现多地区教学资源共享和交流互动。此空间具有录播教室的所有功能,能实现同步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教学互动功能,适合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满足基础性课程的教学,又能开展拓展性教学和特色项目学习。通过引入移动录播、移动终端系统,结合云教学平台,构建混合式课堂学习方式,推进学校教育的智慧发展。支持教学过程的可回溯和数据化,支持对教学管理或教学行为的数据采集与分析,个性化教学活动。

  二、主要配置:

  根据浙教办函[2020]41号文件要求“学校新型教学空间建设以正式教学空间为主,兼顾非正式学习空间”建设原则,优学空间建设方案设计分为三个部分:基础设施设备、同步课堂支持设备、精准教学支持设备。

  我校云端智慧新型空间教室的建设,外围空间的打造是致力于一个科幻、科技、录播、灵动为一体的一个概念。所以在空间整体框架的打造上要求比较高,投入的资金会比较大

  三、建成的效果

  (一)空间教室的微观效果

  1、科普实验空间:打造一个集参观、科普体验、分享等功能于一体的实体空间。通过环境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并且人工智能体验平台为师生提供了人工智能中基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机器学习等项目的体验。

  2、智能综合教学区:包括人工智能课程资源包和教学平台等,建设成集讨论、制造、展示的区域。让学生看到不是一套套冷冰冰的实验设备,而成为一个能激发创新灵感、想动手创造、有温度的探索“创新场”。

  3、智能实践创新区:通过人工智能创新项目,可以让学生参与相关重要活动和权威赛事,实现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学科的持续开展。

  4、教师借智慧课堂云平台,以云学习、大数据系统为依托,以知识库为基础,组件技术为核心,教师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各种服务,获得精准、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实现网络备课,本地以及远程课堂实时互动,布置作业,网络答疑,完成教学的各环节。

  5、“互联网+义务教育”教学区:进一步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结对帮扶扩面提质工作,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的老师受益于我校优质的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育理念。

  (二)空间教室的宏观效果

  1、促进学校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发展

  云端智慧新型空间的创建,让学校人工智能课程的建设有了实质性的操作空间。提升学生的探究、合作、创新和创造能力,并融合相关学科知识,进行跨学科建构,渗透人工智能思维和技术。

  2、提升学校开展人工智能创客赛

  云端智慧新型空间的创建,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行智能机器人的拼装、创意程序的编写、创客作品的制造,有了一个落脚基地。以此为着力点,继续开展创意制作项目的活动。由孩子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从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图纸、制作作品、作品演示等环节,培养了他们对未知领域探索和追求的兴趣,并且初步培养起科学研究的方法。

  3、促进专职教师成长

  云端智慧新型空间的创建,促进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特别是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在此新型空间都能得到体验、活动、学习。通过积极参与及培训,提升教师的技术运用能力。

  当前本校乐读云端智慧空间新型教学空间已经建设完成并开始投入使用,通过智慧课堂设备,极大的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教学模式,结合互动,抢答等功能,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课堂互动和录播一体化设备,使教师可以在课后观看自己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对以后的教学提升提供了很大帮助。纳米黑板,物联网控制设备等,也对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四、预期的绩效

  我们认为我校的云端智慧新型空间建设至少应该达到三方面的预期效果

  1、课堂教学模式转变

  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型,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台投影的1.0版本课堂教学时代;到互联2.0白板教学时代;到互联3.0互动课堂时代。课堂转型都是建立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而逐步转型的。特别是高新技术在教学中便捷的使用,让课堂变得高效、立体更具有体验性。

  2、学习方式更加灵动

  灵动的桌椅,互联的技术,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在这样的空间教室中,学生的学习既有合作,又保持独立思考的空间。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打破空间的隔阂。反馈更加时效,统计更加便捷。大数据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课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深层次的互动交流,协作学习促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锻炼提高。

  3、 教学质量更加高效

  建立在大数据下的教学会更精准的把握课堂教学的难度、进度。因材施教更具有科学性。题海战术,重复作业会得到有效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自我诊断会不断加强,个性能得到充分发展,学校的教学质量会有一个有效的科学的发展和保障。

  4、 建立一个立体、远程、时时的互联发展

  远程同步课堂,家校互联沟通、校级线上交流。让学校、学生、家长都共同连线在一个互联网互通圈内。打破区域、时间的隔阂。跨学科、跨校际的进行交流沟通。体现新时期“互联网+”在教育中的作用。(作者:陈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