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家长需要做到这三点

季羡林在《读书与做人》一书中所说:「如果人生真的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孩子做人、成人的基础,是他们一生的底气。俗话说教育孩子要趁早,那么我们家长应该如何从小去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1:做家务,让孩子成为家的主人

诗人于戈曾说:「你什么都可以给孩子,唯独对生活的经历,喜怒哀乐、成功挫折,你无法给孩子。」

一个家需要经营,孩子更是家的一部分。做家务并不只是大人的工作,也应该让孩子参与。参与劳动,孩子更能感觉到,自己是这个家的主人。

让孩子共同经历这个家的风风雨雨,抵抗生活中的种种难题,孩子的责任感自然油然而生。

:2:主动示弱,让孩子感到被需要

朋友家乐乐,小时候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人家疼孙子,宝贝得不得了。乐乐妈发现乐乐越来越娇惯,于是下定决心,把孩子接回了家,自己培养。

她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没有什么效果。
同事的一句话点醒了她:你呀,实在太能干了,做妈妈不能大包大揽。要主动示弱,让孩子感到被需要,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责任感。

当天晚上,乐乐妈一回到家,就扎进了卧室,装起病来。乐乐见妈妈生病了,开始不知所措。但很快,在妈妈的要求下,小小年纪的他,一会给妈妈倒开水,一会给妈妈换毛巾,忙上忙下,额头都冒出了汗珠。

乐乐还在妈妈的指导下,打开了电饭煲,笨手笨脚熬起了粥。

从那之后,乐乐妈总是在不经意间向孩子示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也可以完成许多事。

乐乐变得越来越懂事,看妈妈累了会主动给妈妈捶背,妈妈渴了就赶紧跑去倒水。没有了娇惯,学会了照顾人,俨然一个小小的男子汉。

当孩子被身边的人所需要,他就会乐于扮演一个「能力者」的角色。他欣喜于可以用自己小小的力量帮助到他人。当孩子主动去做之后,家长可以先谢谢孩子的付出,然后肯定孩子的工作,夸他完成得很棒。最后告诉他,因为他的付出,产生了美好的结果。

孩子,体验到付出的快乐,自然而然形成的那份责任感,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3:心存敬畏,孩子更有担当

当一个家庭,父母整天围绕着孩子转,以他为中心时,孩子会自然以为这是他本应享受的待遇。

孩子会膨胀,会把自己当成是世界的中心,随即变得越来越自私,变得没有责任感。最后他只会觉得,除了自己,别的什么都不重要。

孩子是一张白纸,敬畏生命、敬畏长辈、敬畏规则,拥有一颗敬畏心,是他认识这个世界的前提。

当孩子拥有敬畏之心,他才会对自己有所束缚,以低姿态看待这个世界,勤于探索。当孩子拥有敬畏之心,他才会明白自己的渺小,不会去挑战规则,会对长者恭敬有礼,更有担当。


愿每一个家庭,都可以培养出有责任感的孩子。让这份责任感,陪伴他们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