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应该以原则为限

  原则性指的是行为或决策的基本原则和准则,这些原则是指导个体或组织在特定情境下行动的基础。原则性的行为或决策是基于一套明确的原则或价值观,并且在不同情况下保持一致性。

  原则性在个人和组织层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个人层面,原则性是指个体在面临选择、决策或行动时依据一套内在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来进行。这些原则可以涉及诚实、公正、正直、尊重他人等,作为指导个人行为的基本准则。

  在组织层面,原则性是指组织制定和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和价值观来指导其行为和决策。这些原则可以包括诚信经营、客户至上、员工参与、社会责任等。通过秉持原则性,组织能够建立信任、保持道德规范,并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合适的决策。

  原则性在行为和决策中的应用具有多方面的好处。首先,它提供了一个明确的道德和伦理框架,帮助个人和组织在道德困境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其次,原则性有助于建立可靠性和可预测性,使他人能够信任和依赖个人或组织的行为。此外,原则性还能够增加一致性和公正性,确保决策和行为不受个人感情、偏见或利益的影响。

  在很多电视剧都有看到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家乡的父老乡亲来到北京找毛主席要官的场景 --- 原则性体现的淋漓尽致。可见,原则性对于管理者来说,也是需要必备的素养。

  回想创业这段经历,切入新赛道后,半年多的时间后,商务都没法独立报价。每次来个项目,在商务的环节都要3-5天,可见效率有多差。对于管理者来说,这一点并非没有看到,而是:试图想着通过商业项目的历练达成成长的目的。殊不知,商业机会稍纵即逝,客户没法在一个商务标的方面还要等上大半周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就应该集中进行业务培训,商务方面的培训,报价方面的培训,报价逻辑的培训,等等。吃大锅饭,在创业阶段是完全行不通的。明明看到了关键一环的问题,就需要抽时间出来集中攻关,而不是试图通过实际的商务战争来培养 --- 也许这样的培养方式根本就不对。这种时效性带来的公司整体运作的原则性问题,我们领悟的时间太长了。

  回到今天想讲的主题:原则性。总而言之,原则性是指行为和决策基于明确的原则和价值观,它在个人和组织层面上具有指导作用,有助于建立信任、确保道德准则,并在复杂的情境下做出明智的选择。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