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孩子,我们一起调控情绪

人有时会有点坏情绪,孩子更会这样。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他是怎么做的?是站在角落,默默流泪;或是一边哭一边扑到爸爸妈妈那里,非要抱抱;又或是像一头发疯的小狮子,用尽力气大喊大叫,任谁说话都充耳不闻……孩子有坏情绪时的表现会有种种不同。你的宝宝表现是哪一种呢?

孩子哭闹的原因

1、宣布自己受到了冷落

想让低幼宝宝说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哭,受了什么委屈,但是孩子在表达方面可能存在困难,他的词汇很有限,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了解真相的好途径,在于大人的细心观察。和宝宝在一起时,是观察他的举动,随时给予支持,还是利用他游戏的档期,干自己的事?关键就在于此。也许一个瞬间没留意到,大人就会错过对事实的掌握。

2、发泄自己的不满

很多时候听到孩子的哭声,爸爸妈妈的第一反应是想了解他为什么哭,还是想让他赶紧停止哭?在确认孩子安全无恙的前提下,恐怕是后者居多。对于孩子的心情,爸爸妈妈神经总是有点粗大,所以采取的措施也无法立刻奏效。其实哭泣是孩子调节心情的一种方式,积累情绪与压抑情绪都不是治根之法。

3、争取自己的利益

当宝宝的权益受到损害,他多半会以哭的方式发出“受委屈”的信号。被小朋友撞了一下,“我很疼”;手里的玩具被别人拿走了,“那是我的”。已经会用语言表达的孩子会边哭边说出自己哭的原因,哭是伤心之际的自然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一般是容易安抚的。

分步骤安抚情绪宝宝

第一步:接受孩子的情绪

放下对与错的评判,不管宝宝看着是貌似平静,还是词语激烈,哭泣不止,都应该被接纳。总得有一种途径让宝宝的心理从不平衡到平衡,进而再打开封闭的内心。当他发作时,爸爸妈妈只要轻轻地走到他的身边,温和地把他搂到怀中:“我知道宝宝受委屈了,想哭就哭一会儿吧。”并用肢体语言向他传递爱的信息,比如轻拍、抚摸宝宝的后背,孩子的情绪自然从激动的顶点慢慢下落,逐步舒缓下来。

第二步:暂时离开伤心地

在一个避开事发地的安静处,孩子会更愿意打开心扉。拉着他的手,“有只蝈蝈在叫,想不想去看看?”“妈妈陪你先到外面玩一会儿。”用孩子日常喜欢的事物吸引他的注意力,把他带离现场,让他从失落、郁郁寡欢慢慢转入平和、舒适。

第三步:化解误会

先扬后抑的手法易让刚刚经历激烈情绪的孩子接受。“真是的,姐姐怎么只给晓晓夹菜呢?晓晓怎么还需要让姐姐夹菜呢?”“小小孩才需要别人照顾,你都是一个能干的小姐姐了。”“米乐姐姐肯定觉得你很棒,才只给晓晓夹菜的。”“下次你不但像今天这么棒,自己吃,你也给晓晓夹菜吧,就像妈妈照顾你那样,当一个能干的小姐姐。”一边鼓励着,一边告诉孩子到底怎样做才恰当:“你下次也可以告诉米乐,帮我也夹点好吃的,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