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剂是什么?如何避免被调剂
调剂是什么?
调剂:高校为完成不同专业的招生计划,将达到专业组投档线、但未达到志愿专业分数线的同学调整至没招满人的专业。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什么是“专业组”和“投档线”。
专业组:家长朋友们自己高考的时候可能是按学校来填志愿的,但自从上海高考改革后,现在都是按照“专业组”来填志愿了。像上海大学,总共分了5个专业组,包括两个物理组(一个基本按专业招生,一个按大类招生),一个化学组,一个商科类的不限组,一个社科文科的不限组。每个专业组之间互不相干,各自有各自的投档线,因此不用担心文科生被调剂去理科专业、理科生被调剂去文科专业的情况。投档线:投档线是投档完成后自然产生的,不是事先划定的!假设某专业组招100人,系统按分数从上往下进行投档,最后一个投档成功的同学的分数就是投档线。
录取线:录取分数线也是在投档录取完成后自然产生的,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录取线,同一个专业组内有高分专业、也有低分专业,而整个专业组内分数最低的专业通常就是被调剂进的专业。举个例子:2022年高考中,某考生521分,想报考提前批上师大的文科师范专业,想未来做小学或初中老师。她的提前批志愿是这样的:
但由于22年上师大提前批师范不限组的实际录取分如下:
我们可以发现这位同学虽然达到了上师大提前批不限组的投档线(520),但没有达到其所填4个专业的录取分,同时接受调剂,那她就会被分去还没招满人的“学前教育”专业。如果这位同学非常不想去学前教育专业,其实是可以选择“不接受调剂”的。因为这是提前批志愿,之后还有普通批可以兜底;但如果是普通批志愿,请一定要接受调剂,否则可能会面临“退档”的严重后果!
如何避免调剂?
一、清楚定位自身,酌情放弃“冲一冲”志愿
调剂最常发生在“冲一冲”志愿中,“压线录取”往往意味着被调剂去分数比较低的、其他人都不想去的专业。在确定自己的分数和位次的情况下,结合学校往年的录取情况,基本可以摸清自己能进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如果专业兴趣明确,建议酌情放弃“冲一冲”志愿。每年有超30%的学生都是被其第一志愿专业录取的,放弃“冲一冲”并不可惜。当然,也有一些更看重名校头衔的同学,会在名校冷门专业和差一档学校的热门专业中选择前者,这个见仁见智了。22年时上海财大01组新增加了一个“日语”专业,和它最受欢迎的会计学、财务管理、ACCA放在同一个专业组,很多565、566的学生因此不太敢填报这个专业,最后有学生选择了“冲”,结果就被调剂去了日语专业
二、梯度填专业,自己“选”调剂专业
填志愿的时候每个专业组里可以填4个志愿,有些学生偷懒,只填1、2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勾选了调剂,后面就直接交给命运了。这是非常不明智、不划算的。4个专业,应该有梯度地填1-2个热门专业,1-2个中游专业,再加一个相对而言比较愿意去的“调剂专业”。与其等着学校把你分配去最不好的专业,不如自己选个还能接受的。
三、仔细研究专业组,有“坑”的别填
个别学校为了抬高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会将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打包在一个专业组里进行招生。如果一个专业组里有自己非常排斥的专业,同时你不能保证自己的分数一定能稳进目标专业,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填。20年时海医大曾把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打包在一个专业组里,着实不友好,不过21年时它把临床医学类专业和药学、护理学拆成两个专业组了,值得表扬。点名表扬的学校:像上应大的香精香料和化妆品专业,报考热度很高,早几年的时候上应大就把这两个专业单独拎出来成了一个专业组;上海体育学院,普通批总共就6个专业,索性分了6个专业组。这些都是很值得参考的做法。今年的《招生专业目录》将在6月20日出版,而《考分》一书则在22年12月底就通过学校发到了各位考生手上,希望大家都能利用好这2本工具书,擦亮眼睛,多方考量,慎重决定自己未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