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留学,一篇文章带你解决心中疑惑!

  图片

  2023年度中国高考已经落下帷幕,虽然还没有正式出分,不少同学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规划并向往自己未来崭新的大学生活了。对于绝大部分八零后九零后们来说,当年参加高考后,要么读大学,要么直接参加工作,似乎并没有很多其他的选择。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中国家庭经济实力以及对个性化教育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零零后们高考后的选择除了国内继续深造的选择外还有出国留学这个不错的选择。

  我适合留学么?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高中生适合高考后留学呢,在这里小编做了总结如下:

  1. 学习成绩优秀,对海外大学教育体系比较认可,渴望建立国际化朋友圈的小伙伴;

  2. 高考发挥失常或者成绩不理想,但是不希望复读,同时又渴望大学享受较好的教育资源的小伙伴;

  3. 英语(或其他外语)成绩优秀,理科成绩薄弱,参加国内高考总分比较吃亏的小伙伴。

  以上这三种情况只是比较典型的情况,实际上所有高考后同学如果有兴趣,都可以开始准备留学,正如中国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魏士强所说:“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 是中国多年来的留学政策,进入新时代还是要一以贯之地实行。

  我适合去哪个国家留学?

  那么你也许紧接着会问“我适合去哪个国家留学呢?”

  大家可能平时听到最多的就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留学信息,其实每个家庭、每个同学的情况是不同的,大家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评估适合自己的留学目的国,目前中国留学生主要的留学目的国或留学地区有 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欧洲、新加坡、中国香港、日本、韩国。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几个要素来判断自己适合的留学目的国:

  家庭经济状况

  高中阶段英语(或其他外语)学习能力

  在跨文化地区与人沟通的能力

  自制力

  如果家庭经济实力较好,英语学习能力较好,认可西方教育模式的同学比较适合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留学,这四个留学目的国的教育资源优质,可以容纳的留学生规模最大,留学生可选择的专业方向也最多,但是学费生活费也是较高的,留学家庭需要承担的经济压力较大,同时由于每年申请这四个国家的同学很多,所以申请压力是很大的。

  如果家庭经济实力一般,英语学习能力稍弱,在跨文化地区与人交流的能力比较薄弱,比较建议去新加坡、中国香港留学,总的来说,去这两个国家或地区留学期间,是可以继续使用中文学习和生活的,尽管很多专业课程是英语授课,中文环境还是很友好的,对于留学生的语言压力较小,且总体花费相比英美较低,但是这并不代表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学校品质低下,比如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是第12名,比美国耶鲁大学还要靠前)、中国香港的香港大学(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22名,比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排名靠前),能申请到这些大学的同学,也是非常优秀的。

  如果高中阶段有韩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学习经历的同学,也可以考虑韩国、日本、欧洲各国留学,总的来说,去这些国家留学的人数相比英美澳加等国较少,申请压力较小,如果可以定位到自己满意的大学或者专业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以上几个例子粗略地为大家说明了不同特点的家庭适合选择的不同留学目的国或地区,如果还是没能解决你的具体疑问,可以扫描文章最后二维码,由专业的老师一对一为你进行分析。

  高考后再准备留学来得及么?

  图片(以下内容全部以美国留学方向为例进行说明)

  先说答案:来得及。

  事实上,每年高考后各个留学机构都会接受大量的高考后计划留学的家庭的咨询,高考后留学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其申请流程在业界已经很成熟和透明。

  首先,我们申请任何国家的本科留学,都需要了解一个概念 “申请季”。也就是什么时间段可以去申请去某个国家的大学留学。

  图片申请季:某个国家的大学系统面向海外学生招生的时间周期起止点,如上图,美国本科的申请季是每年的10-12月。对于高考后留学的同学们来说准备期最长可以到12月,在申请的目标大学关闭国际生申请渠道前递交全部材料即可。

  美国的本科阶段大学最重要的申请季是每年的10-12月。在这三个月期间海外同学可以申请几乎所有的美国本科阶段大学(包括综合大学和文理学院)。具体来说10月属于早申请阶段(Early Decision)、11月属于加州大学系统申请阶段(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2月属于常规申请阶段(Regular Decision)。除11月的加州大学系统外,其他的大学有些在10月份开放早申请同时在12月开放常规申请,有些仅在12月开放常规申请。除此以外,零星大学可能会在1月-2月期间补录少量的国际生,不过数量很少,无法作为申请重点纳入计划。

  也就是说,高考后的你,如果想去美国留学读本科,那么你最多可以用于留学各项准备工作的时间段是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大约七个月的时间,再按照申请时间细分一下,如果你打算申请10月开放早申请的大学,那么你大约有五个月的准备时间,如果你打算申请加州大学系统,那么你大约有六个月时间,如果你希望多给自己留一些准备时间直接申请12月的常规批次的大学,那么你会拥有七个月的准备时间。

  那么,如果去美国读本科我们这5—7个月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图片

  上图是按照不同的大学排名来划分留学准备工作内容的。大体来说,申请美国本科大学需要提供硬性标准化成绩(GPA、托福、SAT)和软性背景经历(至多五个奖项经历、至多十个活动经历)。其中有几点需要大家格外注意:

  十个活动,没有具体的方向或者性质要求,只要是积极向上的,尤其可以体现领导力、沟通力、理解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的社会实践活动都可以。

  其中“其他国际课程”和GPA有可能是重合的,比如某些国际学校本身就是A Level或者IB国际课程体系,那么这些国际课程的成绩本身就是GPA。

  SAT分数并不是所有大学都要求必须提交,具体要看当年大学官网的招生信息,但是TOP50的大学基本都是需要的。

  五个奖项和十个活动,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填满,美国大学本身对这个部分没有具体的数量要求,申请人在填写网申系统的时候最多可以填写五个奖项经历和十个活动经历,且这些经历需要是从9年级开始到申请季开始前发生的。

  五个奖项,可以是和校内学科学习相关的学术类奖项,也可以是和自己其他课外特长相关的比赛的奖项(奖项一般分为国际级别、国家级别、省级、市级、校级)

  根据以上的分析,高考后决定去美国留学的同学需要对自己申请的大学排名有个大概的规划,根据这个规划倒推出你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每个月制定备考计划或其他的社会实践计划。

  虽然不同申请目标的同学需要准备的具体工作不同,但是托福成绩(除非选择有条件录取项目)都是需要的,那么下面我们以托福备考为例简单介绍一下高考后留学的托福备考思路:

  如果你到今年12月份的目标分数是100分,那么从现在起需要做什么呢?

  做一次托福模考并找到专业老师做一个模考分析,了解自己的托福水平现状;

  在专业老师的帮助下制定阶段性备考和考试计划;

  七个月内,参加1-3次托福正式考试,合理安排考试节点,根据每次考试结果安排下阶段备考方向,逐步实现托福100分的目标;

  对于高考后留学的同学来说,可以备考的时间非常宝贵,所以选择托福培训机构的机会成本巨大,建议选择专业、学术底蕴深厚、实力雄厚靠谱的教育机构进行托福学习,比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集团考试培训部就具备以上所有特点。

  图片

  除了托福培训计划,高考后去美国留学的同学还需要选择自己申请的本科项目种类,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

  直录。根据申请大学的要求,准备完善的硬性标化成绩和软性背景资料,直接申请目标大学本科大一入读;

  有条件录取:在没有考出目标大学本科录取所需的最低托福分数的情况下,目标大学仍然会发放offer,但是申请人需要在某个约定日期考出托福成绩或进入美国当地语言学院先读语言班,语言班成绩合格后升入大一;

  预科项目:国内外合作办学,申请人在国内读预科课程,课程结业后升入美国本科,一般来说这样的项目有保底校。预科项目学期一年,如果是今年秋季入学的预科项目,同学们入读美国本科的时间是2024年秋季,和高考后选择申请留学的时间轴一致。既不会比其他同学晚入学,也不会白白浪费“高四”这一年的宝贵时光。北京外国语大学IFD本科留学预科项目详情如下:

  图片点击图片跳转项目招生简介

  针对不同的留学方式,大家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判断适合哪种

  如果希望把学习压力更多地放在国内,建议选择直录的留学方式,这样可以选择在年底前考出所需标化成绩,虽然可能会苦一些累一些,但是毕竟是在国内,有家人的陪伴和支持,内心会踏实一些。

  如果感觉到12月自己可能无法拿到目标大学的最低分数要求,可以选择开放有条件录取项目的大学进行申请,这样留学前压力会小一些,但是开始留学后压力稍大,还是要过语言关的。

  如果自己的学习自制力较差,希望系统地进行留学准备,在完善的教学体系中学习,不虚度大学入学前这一年的时光,建议选择本科留学预科项目。

  综上所述,本文带领大家大致了解了高考后留学的几个重要问题:谁适合高考后留学、适合去哪些国家留学、留学需要做哪些准备,希望对大家未来的留学计划有所帮助。本文内容是以美国本科留学为准进行编写,如果大家有针对其他国家的留学问题也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沟通,我们会一一进行解答。

  图片

  最后预祝所有高考考生锦鲤附体,金榜题名!

  图片长按识别二维码预约咨询

  图片北外考培

  图片升学规划

  END

  图片点击阅读原文,给个“在看”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