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数学题存在歧义,三种理解均可得分

  2023年的中考数学试卷在各地引起了一定程度的争议,尤其是上海市中考数学第22题的解题方法引起了考生和家长的不满。这道题的问题涉及购买面值为1000元的加油卡,使用前得先用9折的价格购买,最后再将加油卡使用。试题后给出三个问题,其中第二个作为重点讨论的问题存在理解偏差现象。如果考生理解出现偏差,就会失分。但家长们认为试题中存在歧义,出题者要考虑到不同理解方式下的得分,因此,出现了一些诉求重新评分的情况。这道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定义面值和实际使用价格之间的数量关系,但不同考生对此的看法却不一致。一般性的理解方式是优惠后的单价为单位油量的优惠总价(即900元)除以加油卡面值优惠部分的油量,得到的函数关系是y=0.9x-0.27。但也有人理解为优惠后先计算单价,然后再减去0.3元,甚至还有人认为直接用原价x-0.3就行了,这就导致最终出现的函数关系不同,第三个问题的答案也有所不同。

  

  试题遇到的问题是多个选项在语义上存在歧义,这和语言表述有关。中考数学试题的出题者不是语文老师,因此在表述时难免存在问题。在设计试题时,编写者往往用比较精简的方式来描述一些复杂的问题,并通过关键词间的逻辑关系来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让学生理解其基本涵义。但这种做法在语言表述方面较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准确理解。因此,试题的表述必须清晰、准确,既避免出现歧义,也要尽量避免语言表述过于复杂,准确地传达出数学问题本身的实质。

  

  数学学科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应该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中学阶段,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数学学科中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能力素养的培养,以便使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并积极创造新的科技成果和新的生产方式。当然,在实践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与生活的结合。试题的设计应该注重问题的实际意义,尽量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这个问题对学生究竟能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有很大帮助。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试题时,一定要确保考生对所涉及的问题都有一定的了解和灵敏度。

  

  在中考数学试题的设计中,需要更加注重真实的问题背景,考虑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一种可行的方式是,根据不同年级和年龄段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试题,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和要求。同时也应该制定科学的试卷组成和出题标准,加强试卷评审,确保试题的科学性和实际意义。试题的答案应该是唯一正确的,不应该存在歧义,如果出题人自己都不能对问题有明确解释,那么这个试题就是有问题的。出题者在设计试题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等因素,尽量避免歧义问题的出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的发展,提高综合素养。

  

  中考数学试题中出现歧义问题,并非个案,这需要各方面人员共同努力,进行评估和改进。在中考试题设计方面,需要注重试题中的真实问题背景,充分体现学科本质,注重学生技能、能力和素质的发展,强调教育的灵活性和综合性。同时,要确保每道试题的表述清晰、准确,以避免理解偏差,保证试题答案的正确性和唯一性。我们不能让试题成为企图引人猜测的“高级语言难解码”的游戏,而是应该注重学科教学转型,加强从数学学科到生活科学的转化与转型,充分发挥数学学科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技能解决问题,提升其素养和能力。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