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解

  中国的教育体制中,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没有对学生进行职业方面的培训。比如说:没有人会跟你讲,究竟什么是职业,不同的岗位是做些什么的,不同岗位进入的要求是什么,未来发展的空间在哪里?专业和职业有什么关联?行业与行业之间有什么不同,我所选择的专业在哪个行业就业更有优势?职业应该如何规划,才算合适?同时,又因为中国教育的主体更关注的是分数和文凭,对于自己究竟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不擅长做什么,也缺少基本的认知。

  美国长期实行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所以对人才的需求也带有明显的市场竞争的特点。职工教育的积极性来自职工本人与企业(公司)两个方面。为适应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及本人追求升职、提薪、良好的工作环境,许多在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自赞参加专业学校、企业或社会举办的各种专业、文化技术培训,以适应和提高自身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企业为职工组织的培训形式多种多样,完全是从提高职工岗位技能,满足本企业总目标需要,为提高竞争能力而进行。美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和极少的人力闲置,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美国发展职业教育非常得力。

  美国的普通中学都开设职业技术课程,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大规模向普教渗透。培养中学生具有初步的专业技能,以利分流。学历性质的工艺院校,又是成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一校两用,一师两教,师资设备可充分利用。各州政府都有法律规定,青年从业之前必须经过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成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上岗前的必由之路。职后教育(即成人在职教育)是职工争取自我发展的必经阶梯,也是取得晋升的必备条件,又为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发挥作用。

  通过德国的2018年职业教育统计可以发现,德国有超过50%以上的学生进入的是职业教育,而这种数据形成的背后除了教育分流和法律的保障外,还有就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成功推广。

  1.“双元制”建立了学校和企业间的联系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形式,也是目前世界上公认比较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它是一种由企业和学校共深度合作,共同完成对学生职业教育的模式。 因为其“一元”是职业学校,另“一元”是企业,两元混合且互通,故称为“双元制”。参加“双元制”教育的学生要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接受其为企业的学徒工,参加企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最终培训结果受行业协会考核。同时,“双元制”学生还要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的理论和文化知识的教育,成绩合格者才能发毕业证。“双元制”职业教育强调,学徒为以后的就业而学习,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商量确定,其比例为30%和70%,或者20%和80%,理论课程以适应实践需要为主要目标,确保了培训质量和效率。

  “德国制造”已成为耐用、可靠、安全和精确的代名词, 也成为宣传国家形象的金字招牌。凭借扎实稳健的制造业, 德国成为了世界强国,欧洲的中心,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的支撑。目前,德国的职业教育正在进入“职业教育4.0”时代,它使德国工业在新时代仍然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高质量的品牌魅力持续增加, 正在开启德国“工业4.0”的时代。

  中国一些留学生毕业之后,为什么也经常要面临就业难,甚至家里蹲的问题?为什么花了一百多万上学最终换来的是不到五千每月的工资?其实归根结底是因为一方面出国党在国内的时候没有接受过足够的职业教育,选择专业和上大学期间并没有为职场做好准备。

  职教与经济不匹配,无法支撑中国经济升级转型

  “卫星已经上天,马桶却还在漏水,开关虽不常用,但一碰就坏!”谈及我国社会各领域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极端表现。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而发展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就是要破解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高素质劳动者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荒”问题。

  目前,我国农民工接受技能培训的比例较低,大约只有33%接受过农业或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因为没有一技之长,他们的收入水平很难提高。企业要实现绿色发展,实现产品高端化,技术工人就得由原来占比30%提高到60%-70%,甚至更高,这就迫切需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教育是强国的基础,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教育必须担当的国家使命,从职业教育大国到职业教育强国是教育强国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从大国迈进强国,教育力是“核动能”,在社会的转型与发展中作用巨大;职业教育从大国迈向强国,拼的是教育力,只有强大的职业教育力,才能担负职业教育强国的重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