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智慧校园研究中心丨红岭教育张健:未来教育的高阶思维逻辑

  

  红岭实验小学校园一景 /来源网络

  未来智慧校园研究中心联盟学校——红岭教育集团、红岭实验小学,受邀做客本期《白丁会客厅》,畅谈“疫情下的反思:我们与未来学校的距离”。

  访谈中,集团校长张健,红实执行校长臧秀霞、红实课程协调员董龙龙讲述了疫情下学校对于教学发展的反思,教学建筑空间如何与教学理念融合,以及红岭建设未来学校的规划等精彩内容。

  因篇幅较长,此份采访实录将分3次进行文字推送,敬请关注。

  (注:本文为视频专访实录,未经本人审阅)

  受访嘉宾

  张健

  红岭教育集团校长

  臧秀霞

  红岭实验小学执行校长

  董龙龙

  红岭实验小学课程协调员

  主持人

  郑德林 (白丁)

  未来学校研究院执行院长

  中国教育智库网总负责人

  

  红岭实验小学校园一景 /来源网络

  传统教育与未来教育的区别:

  高阶层思维逻辑

  白丁:我们今天对话的是著名的深圳红岭教育集团。到场的三位鸿儒也是我们深圳红岭教育集团的梦之队,分别是红岭教育集团的总校长张健先生,去年刚刚开学,但是已经名扬天下的红岭实验小学执行校长臧秀霞女士和红岭实验小学课程协调员董龙龙女士。

  接下来我们就直接进入今天对话的主题。张健校长曾经吹过一个牛,说是到2025年,要让红岭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后边还有一句话,要建成世界一流的设施环境,形成全国领先的办学体系。张校能不能为我们介绍红岭目前的教育现代化进展?为了这样一个目标,学校做了些什么?对未来有怎样的规划?有请张校。

  张健:好的,谢谢。主持人好,各位校长、各位老师同行、各位关心教育的朋友们大家都晚上好。近几个月,我们都在经历一场百年难遇的新冠肺炎重大疫情的爆发。随着疫情不断演变,我相信它必将给整个世界带来很多动荡。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科技等等。各行各业都将在这场疫情之下产生变化,要重新适应和发展。

  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这场疫情当中,经历了从寒假开始准备,如何落实好停课不停学,老师从讲师变十八线主播,学生也经历了居家学习,经受了自我管理、自主成长的考验。其实这段时间,在疫情下我们的教学组织各项工作,应该说也确实不容易。从匆忙地应对,到逐步地适应,再到现在,能够高效地运转,也确实体现了各个学校老师的智慧。所以在此,我其实也想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向用生命守护我们健康的医务人员表示敬意,同时我也想向用智慧开启了空中课堂的、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表示敬意。因为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实现了停课不停学。我们让整个社会教育领域在正常地运转,达到了预期的一些目标。

  这场疫情其实给教育也带来很多变化。我刚说我们老师从线下到线上,从讲师变主播。我们学校信息化的运用,包括智慧校园的建设,也应该说更显重要和迫切。从这个角度讲,我觉得疫情对我们的教育,也产生了很大的刺激,引起我们的反思。所以,今天郑院长给我出的这个题目是《我们与未来教育的距离》,那么红岭教育集团的高中、初中、小学,他们在自己这个学段的教育实践当中,是怎么思考的?在疫情的背景下,我们又应该怎么思考呢?

  第一个思考,关于学校教育和我们的学生成长,其实这也是我们对未来教育的一种思考。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一直在实践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可能更多关注的是办学质量、办学水平。换句话说就是老师的水平、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生的现实表现。传统的教育可能更关注的是课堂,更关注的是学业考试、成绩、奖项、学生的表现。这是因为我们要面对家长,要面对中考、高考和社会多方对学校的评价。在这样一个学校教育的大氛围中,我觉得我们教育的实施路径,包括课堂教学,可能关注的是记忆,因为要考试;关注的是理解,因为要解题;也关注应用,包括学生的能力,技能水平的提高。但是,技能水平的提高是不是未来教育所要关注?我觉得还有差距,而且差距还比较大。

  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有什么区别?

  学生的成长,其实真正呼唤的是未来的教育。学生的成长或者说真正的学习的发生,应该是学生主动地钻研、兴趣导向、个性化地成长,如果在这样的教学定位下,那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什么?是兴趣、体验、学生的合作。因此,学校在实施课程、实施学生教育的成长路径时,关注的重点就不能是记忆、理解,也不是运用的技能,而应该是分析、反思、评价和创造。

  所以我们在了解未来教育或者我们在期待未来教育的情况下,孩子这种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成长、主动地产生兴趣和愿望,这些所带来的着力点就是要我们要关注高阶层的思维逻辑:分析、反思、评价和最终的创造。其实这就是现代教育,或者说未来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区别。

  通过这次疫情,也可以看到现在的传统的学校教育和未来的学生的学习,在目前状态下的理解是不同的。传统教育是我们给他的:我们的规范、要求、规定、流程。但是我们所期待的未来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自觉的、兴趣导向的、个性化的和个人综合素养提升。所以我想,在疫情下我们反思第一个问题就是传统的教育、传统的学校教育和未来教育、学生真正地自主学习、个性化地成长,它们之间的区别和我们的期待。

  

  线上教学带来了特别效应

  张健:第二个反思,大家可能都很关心,就是线上和线下教学到底有什么利弊?线下教学就是平常的学校课堂教学,其实习以为常。线下教学的好处很多,看得见、摸得着、把得住、控得紧。学习按照学校的制度发生。其余的好处也不用去罗列。

  再来看一看线上教育。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线上教学,我们反思它有什么特点呢?我感觉课堂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我们在课堂上看得见学生,虽然现在通过屏幕也能看见,但这个看得见,跟我们真正面对面的情况截然不同。所以我们的组织形式、讲课方式、作业练习的方式、师生的互动、学生的交流和体验都不同。那我们的课堂教学、主播老师,怎么样调整自己的课堂组织,以及教学整体的课堂安排、课堂流程和整个的教学过程?

  所以第二个反思,我们更加重视的是课堂教学的流程变化。这也就是经常说的教学方式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就是背:背学生、背教材;讲:讲重点、讲难点;练,学生可以反复练,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检测考试来加深。当然还有其他的方式方法。包括对学生的辅导,通过各种已有信息化的一些形式,也可以通过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学生和学生的互动来改变。但是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其实更容易颠覆传统的教学流程。

  创新流程,我觉得有这样几个方向。第一,一般的教学都是先讲后学。线上教学其实也可以先学后教、先练不学。可以让学生分享、表达。在这样一个状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和信息化的通畅连接学生,而且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可能显得更加活泼。

  所以,第三个问题,就是线上教学还有一个特别的特点。这段时间很多老师跟我交流,我们师生的距离,其实产生了效应。这个效应表现在哪呢?就是减轻了学生的压迫感。在这种情况下,我感觉线上教学,似乎更能达到班级的教学的均衡,或者说平等。因为很多孩子在线上学习的时候,没有同学在身边,没有老师给他压迫感,他的学习、提问、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更充分。最近线上教学,我们用问卷跟家长、学生沟通的时候,发现了这种特别的现象。当然,无论是老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在一起,可能他的表现和他独自在他的书房里、在电脑前,就是两种不同的状态。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关注到的。

  线上线下的教学其实各有利弊。线上教学还是没有一个校园的平台,没有一个实实在在跟学生交流能够实现“把得稳”的平台。我们有的老师也很着急。学生在线上就像风筝一样,你可以收但是你抓不住。我觉得疫情过后线上线下教学应该会通过不断地整合,共同优化。老师们在这个问题上,一定会有很多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这一次疫情下,我们逼着老师尽快地熟悉信息化、智慧校园的一些软件应用,这也促使我们更好地建设智慧校园、更深入人心的让老师、学生、家长感受信息化教学。我们把这两种优势整合好,对我们下一步的教育、未来教育,也就是要改进的教育、要关注的教育、要提升的教育,是有很大的好处的。这是我今天想表达的第一层意思。

  

  红岭的教育现代化:环境、体制、课程

  张健:刚才院长问我们的建设目标。我们有一个想法,这个想法也基于对未来的思考。党的十九大提出战略目标,到本世纪中叶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或者各省市对教育发展的规划当中,也很明确要实现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必须先行。只有教育现代化,才能够培养更多的人才去建设现代化。

  红岭在深圳经济特区,是1981年特区政府建立的时候第一个建设的学校。经过39年的发展,从创业到规模不断扩张,到规范地办学,到现在基本上拥有了一个卓越的绩效。应该说各项办学水平都有很高的提升。那么,在这个基础上红岭往哪走?我们通过集团党委班子、通过老师的集思广益,就提出了能不能提前十年,到202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刚才郑院长也谈到了,我们提了三个目标:建成世界一流的设施环境、形成国内先进的办学体系、打造深圳排头的发展目标。

  红岭实验小学,其实是2019年新办的一所小学。我们就由红岭实验小学最先开始,逐步到整个集团的各个校部都实现这个目标。大家从屏幕上可以看到红岭实验小学的建筑。学校是育人的环境,从建筑开始,从每一个学习的空间开始,它都要体现出我们整个课程的理念和学习的要求。红岭实验小学就是这样一个建筑。去年,几大网站在评选世界最佳建筑的时候,它作为教育学校的建筑入选。它的设施环境就体现了这样一个育人的理念。我们的高中和几个初中也在改扩建。我们还新建了红岭中学九年一贯制的深康校部。它也是一个全新的非常现代化的新建的学校,也很好。

  第二个,要形成全国领先的办学体系。改革开放40年,各行各业可能变化都很大,但是教育变化不大。应该讲整个教育的体制、机制,包括制度没太多变化。包括政府办、政府管、政府评。包括整个的人财物,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们都在积极推进。我们很多兄弟学校也做得很好,推动课程改革、推动教育学方式改革、推动整体学校的创办新理念。但是从每一个改革的角度来看,要形成领先的办学体系,体质机制可能最重要。所以在2015年我们成立红岭教育集团的时候,在市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就开启了学校整个集团的管办评分离改革。这是一个重大的制度改革。其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里面谈到教育改革的内容最多,谈到了高考改革、制度改革、课程改革,但是还有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就是学校的办学体制改革。教育部出了管办评分离的指导意见。管办评分离其实就是一个对学校的办学体制的改革的探索。

  红岭教育集团就在这个基础下,做了几个层面的改革。第一个层面。成立了红岭教育集团的理事会。这个理事会干什么?理事会承担了政府、教育局对教育管理的部分责任。聚集了教育专家、社会贤达、既能够体现出政府在主导,也有社会各界的参与。对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的实施过程、整体的投入各个问题都可以参与一些决策、一些督察、一些学校具体的目标性的事务。

  第二个改革,我们成立了红岭教育基金会。在16年的时候,政府出面,我们和万科集团签署了一个合作协议,叫做推进红岭中学集团的改革。我们成立了红岭教育基金会,万科集团捐赠了5000万,政府又配套了5000万的基金会。它能够推进我们在人财物上的改革。人财物的改革,一定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要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红岭基金会目前通过万科为主的这种捐赠、政府的配套拨付,现在已经达到两个亿的这样基金规模。它是个独立法人,通过基金的管理条例来支出,专项支持我们在体制的改革、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学校内部管理的改革。

  第三个层面,要想改革一定要找到一个抓手。新开办的红岭实验小学,就是我们推进改革的一个集中体现。郑院长来红岭实验小学指导、视察过。政府对这个学校的建设、投入是跟公办学校是一样的。同时,政府也分配了学校人员编制的划拨。虽然红岭实验小学目前有编制,但我们没有使用。红岭实验小学目前能够推行的就是在人事制度、财政拨款的使用,包括学校的发展目标、课程的定位等各个方面都在推行。

  红岭实验小学实施的是公立委托管理。公立就是公办,就是政府主导、政府财政拨款,但委托管理就是委托给红岭基金会来管理,不再按照传统的公办学校的人财物来管理。红岭实验小学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了新的人事制度。我们通过4种聘任招聘教师,以短期的聘任来考察选拔人才,以固定性的聘任来培养人才,以长期的聘任来留住人才,以特别的聘任来招揽高材。而这样一种人事制度对应的工资制度,在财政拨款的大的体系下,基金会又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这样一个新体制,学校老师的薪酬体系完全按照绩效考核的方式。应该讲是企业化的考核,完全是定量的考核。上一次,我们跟有些专家在探讨的时候,我说就是记工分的方式,我们的工作在整个学校里面,都能够体现出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红岭实验小学还有一个很新的课程。我们把完整的国家课程与我们传统的各学科的课程,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整合成一个红岭自己的课程。这个问题待会请臧校长来分享,她作为执行校长比我理解的更深刻讲得更清楚。总而言之,我们想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或者通过这样一个规划和设计,通过这样一个实施方案就能够完成环境设施一流。这是教学的基本环境,也是未来学校需要的场景。它一定是孩子非常喜欢的,孩子喜欢你的学校他才会喜欢这的老师、喜欢学习、喜欢这里的一切。环境建好了,就一定要建设一个好的制度。从体制到具体的人财物的管理制度。到学校里面,整体的现代学校物理体系要跟得上。如果有这样的一个一流的设施环境,有孩子们非常喜欢的这样一个场所,又有一个比较完备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或者说新的体制。当然,核心还需要有一个孩子特别喜欢的课程。我想这样一所学校,一定是现代的学校,一定是未来的学校,一定是离未来教育最近的学校。

  编辑整理:王乙琨、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