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体校融合结硕果——逐浪前行的孟佳怡

  原创 上海黄浦 上海黄浦

  对于游泳运动员而言,“上岸”是他们永恒的终极目标。与绝大多数陆上项目不同,游泳的竞技性更多体现在对自我的突破,四溅的水花是他们奋进的音符,悄无声息的水下世界映刻着他们逐梦的身姿。上海敬业中学游泳队的孟佳怡,凭借着十余年来的不懈努力,在一方小小的泳池中书写着自己逐浪前行的青春故事。2023年,她不负众望,考入游泳传统强校——上海交通大学,开启了自己人生的崭新篇章。

  纵身蓝色之梦

  和大多数小朋友一样,孟佳怡与泳池的首次邂逅也来自于家长的助力。“记得当时少体校的教练去幼儿园选拔适合游泳的同学,我因为身体条件比较不错,很幸运地被选中了”,当时的孟佳怡天真地以为以后可以每天玩水了,便十分兴奋地跟随父母前往游泳馆报名参训。出于对陌生环境的好奇,起初的适应性练习进展相当顺利,但随着训练内容的渐进深入和要求的逐步提升,孟佳怡越发感受到了“被教练支配的恐惧”。

  “最令我难忘的是肺活量练习,被教练按在水里的那一刹那,我第一次产生了放弃的念头”,虽然当时已经展现出了不错的天赋与悟性,但孟佳怡还是与家长表达了退训的意愿,“当时我的抵触情绪比较强烈,隔三岔五就会和父母提出放弃,而他们每次都会耐心劝我再坚持坚持”。风雨过后便是彩虹,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换来了不错的成绩,孟佳怡也开始在一些大大小小的比赛中崭露头角,品尝到胜利果实的她也逐渐建立起了对游泳的热爱。

  “一些成绩的取得给了我很大鼓励,我发现我对游泳的感情变了,我开始喜欢在水里争分夺秒的感觉”,就这样,孟佳怡逐渐放下了内心的包袱,全神贯注于成绩提升,同时结合自身的项目优势,不断打磨技术短板,希望在比赛中取得更大突破。

  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

  进入上海敬业中学读书后,孟佳怡更加重视日常时间的规划安排,面对每天的学习内容和训练任务,她习惯于通过罗列清单的方式将零碎的内容整体化解决,既可以保证状态提升效率,又可以为每天的训练、休息与恢复留出更多时间。为了能够更加高效的解决学习和训练方面的问题与疑惑,孟佳怡会主动寻求任课老师和带训教练的帮助,汲取前辈们提供的宝贵经验,不断完善不同时间段的学习和训练计划,力求实现学训兼顾、全力以赴。

  在被问及如何化解压力时,孟佳怡坦然:“高强度的训练和学习之下,压力在所难免,但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这也正是我前行的动力所在”。孟佳怡喜欢把日常的游泳训练当作舒缓学习压力的途径,而在备赛期间遇到训练疑惑时,教练团队都会在第一时间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升学后,我经历了一段瓶颈期,甚至产生了厌学、排斥训练的心态”,面对这样的情况,赵治国教练几乎每天都会悉心询问孟佳怡的状态和想法,耐心开导,答疑解惑,并最终帮助她度过了这段艰难的低谷期。

  除了竞技状态的瓶颈,孟佳怡还曾饱受伤病困扰。当时正值市运会备赛期,由于肩伤复发,她甚至一度无法抬起手臂。即便如此,孟佳怡依然坚持每天随队集结,“没办法训练的时候,我也会下水划单臂来保持比赛状态”,等到训练结束后,她还会通过针灸等方式来缓解疼痛,尽最大努力降低伤病对训练备赛的影响。

  “梅花香自苦寒来”

  “即便是最艰难的时刻,我也从未停下脚步,我不能辜负大家的期待,更不能愧对自己多年来的坚持。”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是凭借着这股韧劲,孟佳怡实现了新的突破:2018年,首次参加上海市运会的她便独得2金2银,个人项目、团体接力两开花;2019年,她代表上海敬业中学参加全国传统项目联赛并一举夺魁,摘得100米仰泳金牌,同时打破了尘封许久的赛会纪录;2020年民立杯50米仰泳金牌、2022年上海市运会100米仰泳银牌……面对接二连三的佳绩,孟佳怡说:“这个泳池从不缺乏天才,但努力才是终极入场券,所有汗水与泪水都不会白流,登上领奖台的那一刻,这一切都值得了。”

  在准备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期间,孟佳怡更是不曾懈怠,学习训练两手抓,不遗余力的加量加练、打磨技术,同时还要兼顾文化知识的学习与巩固,按部就班地完成每日任务清单。最终,孟佳怡共报考了7所国内顶尖高校,收获了其中三所大学的“offer”。今年9月,她如愿进入了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攻读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同时也顺利成为了上海交大游泳队的一员。“游泳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我做人、伴我成长,亦师亦友,我也会继续坚持游下去,让这份热爱继续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期待刚刚开启人生崭新画卷的孟佳怡坚守初心,砥砺奋进,描绘出更加精彩的未来图景!

  记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编辑 / 张姗

  图片 / 邵林峰 瞿煌俊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原标题:《黄浦区体校融合结硕果——逐浪前行的孟佳怡》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