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设计出好的幼儿园|基于以儿童行为特征的幼儿园设计手法

  怎样设计出好的幼儿园?这是许多人在设计幼儿园、寻找幼儿园案例的过程中都会发出的疑问,大正幼儿园设计也有同样的疑惑,所以开辟出一个栏目搜寻整理不同国家或者不同教育理念、儿童发展特征下的幼儿园资料,希望通过这些资料能找出问题的答案。

  3-6岁的学龄前儿童已有简单的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此阶段的儿童行为特征主要分为肢体行为、认知行为和交往行为三大类,儿童的行为特征关乎到幼儿园是否能给幼儿快乐成长的关键。学龄前儿童作为幼儿园的使用者,如何从儿童的行为特征去设计幼儿园是未来幼儿园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也是设计师需要关注的重点。

  深圳幼儿园设计

  基于儿童肢体行为的设计手法

  3-6岁儿童肢体行为特征

  深圳幼儿园设计

  根据3-6岁儿童肢体行为的特征,在进行幼儿园设计时,首先要做的是主动预留空间释放儿童天性。例如,大部分儿童喜欢乱涂乱画,还喜欢往高处爬,如果在设计中加入涂鸦空间和攀爬空间一方面可以释放天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校园文化。

  深圳幼儿园设计

  其次是功能构件创新游乐化,例如有的幼儿园用游戏滑梯实现楼到活动场地的可能。最后是防止摔伤和擦伤的设计,如走廊走道厕所的防滑设计等,锋利边角尽可能用圆滑的细部去替代等。

  深圳幼儿园设计

  基于儿童认知行为的设计手法

  由于儿童视觉感知还停留在对事物的浅表判断与认知上,所以3-6岁的儿童会通过摸、闻以及用嘴巴去尝和感知不同的事物,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基于儿童的认知行为特点,幼儿园设计时应对的要点主要认同亲切感的营造以及趣味性塑造等两个方面。

  深圳幼儿园设计

  亲切感的营造可以借助色彩、材料以及造型来实现,例如许多幼儿园设计中的色彩多为原木色,大量木材的使用,增加了室内环境的亲切感。而幼儿熟悉的造型元素如云朵、圆形等的使用,在增加亲切感的同时也提高了空间趣味性,趣味性主要是通过刺激儿童的感官和想象力来塑造,趣味造型的表达、色彩的渲染,具有变化的景观小品都可以充分激发儿童的认知潜能和想象力,达到教育开发引导的意义。

  深圳幼儿园设计

  基于儿童交往行为的设计手法

  儿童的主要交往对象是父母与同伴,在与父母的交往上处于被动与服从状态,而与同伴的交往则是平等、互惠。因此儿童真正交往行为的启蒙与奠基便是从幼儿园开始的。因此从设计角度来说,需要增加幼儿园园中空间的丰富性和归属感两方面。

  深圳幼儿园设计

  如何增加交往空间丰富性?空间丰富性的塑造手法可以通过设计具有连续性的空间、通透性空间、多样性空间以及让儿童具有归属感的空间上上,空间的连续性以及通透性主要体现在行为者彼此之间能互相看到,而多样性要求空间内能同时满足不同儿童独处或交流的需求,关于归属感的营造可以通过突出儿童自我意识的设计来实现,如设计出儿童专属的橱柜、儿童喜爱的洞洞空间等。

  深圳幼儿园设计

  幼儿园设计时一定要把儿童行为特征作为指导原则,幼儿园的安全性、趣味性、丰富性等都是以儿童行为的特殊性为基础的。良好的幼儿园设计不仅可以满足儿童的行为需求,更可以引导儿童的行为习惯,使儿童在幼儿园中更快乐健康的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