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推进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带来良好的教学体验

  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信息化教学以其自身多方面的优越性对于学生历史思维以及历史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下,对初中阶段学生教学与培养方面更加严谨,这就要求教师真正推进教学,探索出推进历史教学的合理方式。值得肯定的是,随着初中历史课堂实践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学对于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作用,不断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合理性应用中依然存在着问题与不足,因而需要教师等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深入探究与反思完善,在不断探究与反思中寻找真正能够实现促成教学的方法,更加合理有效推进历史教学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加良好的教学体验,真正推进学生历史能力发展。

  (一)创新教学方法,合理运用“互联网+”技术教学模式

  教师应从自身出发,做好课前准备的同时在课堂上高效的引导带领学生,为“互联网+”技术教学模式的应用创造条件。以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从“古代印度”为例,本节课主要学习古代印度文明,首先教师做好教学规划,合理运用教学工具,运用自身经验与知识制作“互联网+”课件。教师在“互联网+”课件制作中应当融入图片、短视频、纪录片等多种形式,以本节学习内容为例,教师根据本节课课本内容,以课本为依据为学生搜集有关古代印度文明的真实的史料故事,比如视频、图片、诗集文字等,所搜集的故事内容要具备一定的可信度,并且能够真正让学生进行理解。在本节课开始时,教师播放“互联网+”课件,在课上为学生展示教师自己提前搜集好的相关故事,课本对于古代印度文明的相关知识介绍是有限的,教师需要在课本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背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史料故事展示与补充,通过相关真实史料故事的补充,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古代印度的兴起与发展,更加全面地认识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佛教的兴起与传播。通过多样化的信息化教学让学生从更加全面且可信的角度理解课本所给知识,将真实的历史故事与课本内容相串联,增加知识的融会贯通,促进学生高效的学习进步。

  

  (二)培养学生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意识

  以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文艺复兴运动”一课为例,本节课主要学习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概况,由于文艺复兴时期史料内容范围极为广泛,因此教师在开始本节课教学时,应当提前做好文艺复兴运动相关史料的搜集与研究,运用信息化教学视角对文艺复兴运动进行分析与把握,教师要做好充分的研究,探索如何能够更好地通过互联网信息化教学融到将要学习的历史知识中,在信息化教学研究中教师要与教材相联系,要与文艺复兴兴起背景、内容等史实相联系,在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备课中尊重史料的真实性,不能通过捏造等方式进行教学,并利用互联网信息化背景便捷高效地为学生搜集但丁、莎士比亚等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相关故事以及人物简介,做好拓展延伸的教学研究工作。在本节课开始时,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恰当认识史料、理解史料,在为学生拓展但丁、莎士比亚的史料信息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向学生解释:“同学们,我们对知识的拓展学习,离不开发达的互联网,接下来让我们运用互联网技术来更深入地了解文艺复兴吧!”由此学生跟随教师浏览互联网关于文艺复兴人物的故事以及史料延伸,更好地推进学生的历史学习,利用“互联网+教育”背景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教学课堂,有效推进历史教学的实效性,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意识。

  

  (三)善用微课推进历史教学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背景的发展,微课以其自身根据学习者认知规律进行碎片化教学的优越性在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学生在各方面存在差异,仅仅依靠教师讲解可能不能最大限度地、高效地推进教学任务开展,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利用微课短视频的方式推进历史教学。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课的教学时,由于本节课内容知识较为广泛,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根据“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教材内容运用“互联网+”技术背景制作5-8分钟的微课短视频,并在微课短视频制作过程中引入与内容相关的且具有趣味性的图片、动画等进行辅助,以及在微课短视频中融入其他相关史实史料进行知识拓展,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微课短视频故事化教学更好地理解重难点知识。在本节课堂开始时,教师首先为学生播放自己提前制作好的微课短视频引入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微课短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大致的方向,让学生通过微课短视频在脑海中形成初步印象,并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本节课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师根据微课短视频对于本节课“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并在讲解过程中穿插微课短视频的播放,让学生在教师讲解与微课短视频的相结合中进行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在信息化短视频与教师讲授的合理利用中推进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更好地发挥教学的积极作用,推进历史课堂发展。

  

  (四)重视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联网信息化教学

  学生始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也应当重视学生自身对于史料的分析与解读,让学生融到信息化教学中去,在互联网信息化教学的切身参与中推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发挥历史教学的最大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搜寻新航路”一课时,本节课主要学习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内容,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以教材为主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在进行系统的学习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任务,将学生分为几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根据已经学习的有关新航路开辟的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尝试运用信息联系整合的方式把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进行描述,或者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自主搜集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史料内容以故事化的形式进行叙述,要求学生在进行故事化整理新航路开辟有关内容时,要注重史料运用的真实性,要尊重史实,并运用活泼灵活且具有连续性的方式将知识进行整合。教师要在学生小组合作中跟进观察与指导,在跟进指导中有效解决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遇到的难题,在小组合作结束后,教师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走上讲台为大家讲述本小组梳理的新航路开辟的故事,教师要及时从中发现问题,为学生进行指正并让学生在听取其他小组成果时及时进行思考与反思,并在小组展示环节结束后进行评比,看看哪个小组整合的故事能够更加全面的涵盖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以及是否能够脉络清晰地将新航路开辟的过程阐释清楚,通过这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知识信息化整合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与探讨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印象,通过听取他人整理的故事进行反思与总结,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信息化教学中,通过切身参与更好、更全面地理解所学知识,以更加新颖的方式进行学习研究,更能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作业时可以高效地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来更好的监督管理学生,比如在背诵某一知识点时,有学生就会因此作业是背诵作业而产生懈怠心理,不去积极完成作业,由此教师就可以很好地借助互联网技术优势,规定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将背诵的视频传送到微信平台或者班小二等学习平台上供教师检查,这很好地解决了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问题,也很好地利用了“互联网+”信息化教学。

  

  (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推进信息化教学研究

  “互联网+教学”背景与初中历史教学相结合的同时应当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历史情怀的培养在生活实际中真正得到体现,真正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以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为例,本节课主要任务是学习唐朝安史之乱及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衰败灭亡,教师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教学模式向学生介绍唐朝衰败直至灭亡的原因及其后续影响,并引导学生与今日中国的发展相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繁荣兴盛的重要性,并让学生谈谈通过唐朝的衰败灭亡能够从中学到什么,能够吸取怎样的教训。通过历史与当今现实生活相连,能够让学生吸取历史教训,感慨中国的繁荣发展,将历史经验应用到现实生活的发展中来,让学生的家国情怀得到抒发,家国情怀理念得到培养,从而在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推进信息化的教学研究。

  

  (六)以互联网信息化教学带动学生进行课外研讨

  实践活动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适当地走出课堂的局限更能够发挥互联网信息化教学的灵活性与趣味性,教师以互联网信息化教学引导学生熟知课本知识后带领学生进行课外研讨实践活动,从而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为例,本节课主要学习我国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以及甲骨文的发展,教师在利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学习本节课后,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博物馆进行参观研学,参观青铜器,真真切切让学生感受我国灿烂的青铜器文明,到博物馆中切身体会甲骨文的发展变化,体会我国古文字文明。

  让课本知识变得活灵活现,不再空洞无趣。通过历史课外博物馆研学活动,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与文化认同感,从而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到了历史知识背后的情感价值观。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