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超12.7万 专职教师队伍呈“年轻化”态势

  央广网北京3月18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有了大幅提升,不少网红青年教师,让思政课变得很“红”也很“炫”。教育部17日表示,自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以来,“年轻化”成为高校思政课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新态势,49岁以下教师超过七成。

  不过,思政课堂也依然存在学生“抬头率”和“点头率”低的问题,下一步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思政课更好的“入脑入心”?

  近三年以来,直播、短视频、H5等新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思政课堂,形成了网上“思政大课”新样态。各地各高校也在围绕教师讲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创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总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教育部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专职思政课教师年轻化成为队伍发展新态势,49岁以下教师超过七成,具有高级职称的占35%。截至2021年年底,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超过12.7万人,比2018年增加5万多人,队伍配备总体达到师生比1:350的要求。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徐青森介绍:“各地陆续落实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繁荣计划’设立思政课研究专项,3年累计立项近1000项,支持经费近3亿元。”

  不过,徐青森也表示,思政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在一些学校还一直存在,有的课堂学生的“抬头率”和“点头率”不高,高校思政课存在针对性、感染力欠缺等问题。

  “客观上来看,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因为这门课对老师的理论素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从主观来说,一些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部分教师理论功底不够扎实,有的课堂教学和现实相脱节,手段方法比较落后,针对性、感染力也比较欠缺,这是当前面对的最突出的问题。”徐青森说。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王易认为,要想让思政课“入脑入心”,就要结合学生特点来融入社会热点,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

  王易说:“从我多年的思政课教学感受来看,讲好思政课,要讲清楚我们的教学重点,要破解理论难点,要融入社会热点,还要结合学生特点。我想,只有把这四点紧密结合起来,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是既解惑又解渴,‘上座率’和‘抬头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网络空间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一环境”。近年来,教育部重点建设了200个优质高校思政类公众号,截至目前,公众号拥有粉丝共6119万人,阅读量超过8.6亿次。徐青森介绍,下一步将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师培训,同时创新教学思路,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徐青森说:“我们正在组织制作各门课的高水平课件,将打造一批示范课,建设教学案例库、素材库和问题库,为一线老师的教学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我们要鼓励老师积极采用案例式、专题化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小组研学、情景展示等方式,激发课堂的教学活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获得感。”

  目前,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超过12.7万人。但快速增长过程中也存在教师配备不平衡问题,部分地方和高校教师配备仍有缺口。徐青森表示,将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我们已经有77.7%的老师是49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他们确确实实年富力强,学历层次也比较高。从我们调研和实际一线听课的情况来看,是有着非常好的基础的。但是,这批老师的成长和发展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和问题,如何能够从这些年轻的老师里面培养和推出更多的名师大家,也是我们面临的下一步的重点难点问题。”徐青森说。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