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你为何有那么多领导?学校管理层需“精兵简政”!

  近年来,学校领导的数量在不经意间变得越来越多。

  二十年前,一所教职工160余人的中学,校长、书记各1人,分管教学副校长1人,分管德育副校长1人,另外,教导主任1人,德育主任1人,办公室主任1人,总务主任1人。全校中层以上领导仅8人。如今,还是教职工160余人的中学,正校长1人,正副书记2人、分管教学、德育、总务、科研等工作的副校长6人,正副工会主席2人。校级领导达到11人。中层领导就更多了。教导处正副主任各1人,教导处干事1人;德育处正副各1人,德育处干事1人;学校办公室正副主任各1人,办公室干事1人;总务处正副主任各1人,总务处干事1人。科研处正副主任各1人,科研处干事1人;保卫处正副主任各1人,保卫处干事1人;团支书1人。中层领导共19人,全校中层以上领导共30人。

  领导人数差不多是全校教职工总人数的五分之一。

  个人实在不明白,近年来为何领导人数会越来越多。某些学校办学规模没有扩大,领导人数却增加了3倍多。个人以为,这是中小学教育的不幸。

  1.领导岗位有重复设岗之嫌疑,人浮于事、办事效率降低在所难免。

  有了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何还要设正副两个教导主任和教导处干事?教导处有那么多事需要大小4个领导来处理吗?从前教师要调课外出学习,找教导主任就可以了。现在先要找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签字,而后是正副教导主任签字,最后拿着教导处三大领导签字的文件找教导处干事,才能办理具体调课事宜。要知道,领导是经常不在办公室,他们会多,找领导签字是件很麻烦的事。有时,一个下午,甚至一整天也未必能找到所有的领导。

  这不是典型的人浮于事,办公效率低下,是什么呢?

  2.领导越多开会时间就越长。

  文山会海是谁都讨厌的。不幸的是近年来随着领导数量的增加,学校各种会议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如期末的教学质量分析。从前各科老师分析完后的领导讲话,时间并不长,因为,那时管教学的领导只有副校长和教导主任,当然,偶尔正校长也会参加和发言。可是如今,要讲话的领导变成了4人——教导处干事、教导处副主任、教导处正主任、分管教学副校长。如果正校长也来了,就变成5人。每位领导都要在会议上彰显自己的存在感。

  只要是开会,每多来一个领导,会议就会延长一段时间。领导越多,会议越长。有些老师一开会,就事先准备好零食,防止会议太长饿肚子。

  3.领导越多,出现瞎指挥的领导概率就越高。

  多数一线教师普遍希望领导能“不作为”——不要随意指挥一线教学,硬性干涉一线教学。

  实际上瞎指挥的领导也不多,但是只要出现一位,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就要陷入可怕的混乱。瞎指挥带来的瞎折腾会让学校元气大伤,打击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教育教学质量。

  不久前,一位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要求全校推广“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多数教师都明白,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对于学校多数班级是不合适的,但是副校长一定要全校推广。明明知道这是瞎指挥,但是也只能执行。全校所有教室的课桌全都排列成圆桌式或四方式,有些学生长期不得不扭着身体看黑板。这位副校长很强势,说一不二。小组合作教学推广了2年,结果是中考成绩明显下滑,其它年级教学成绩也有较大的下滑。教学成绩没有下滑的班级多数是悄悄抵制的老师任教。但是这位副校长仍然宣布,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推广成功。

  4.领导越多,一线教师的切身利益就越容易受到损失。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某些学校,在职称评审方面,管理层的领导占尽优势。甚至出现“领导优先”的情况——领导都评上高级教师了,一线教师才有机会。绩效工资的发放也是如此,一线教师教中考科目2个班,又当班主任,却拿不到绩效工资的学校平均数。绩效工资去哪儿了?都去管理层的领导那里了。

  因此,在不少学校,领导越多,一线教师评高级就越难;一线教师的绩效工资就越少。

  5.领导越多,领导的各种“好处”越多,一线教师越难以安心教书育人。

  不久前,教导处需要一名新干事,结果全校有6名一线教师参加竞聘。这6名一线教师几乎都是教学骨干。如今,领导越来越多,领导的各种“好处”似乎也越来越多,如此这般,想当领导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无疑,这是不利于广大一线教师安心教书育人的。学校领导已经够多的了,再增加一个领导,一线教师队伍就会失去一个教学骨干,管理层就多了一个平庸的领导。

  开篇提到的那所二十年前只有8名领导的学校,二十年前是市区一流名校,如今这所学校领导增加到30人,学校却在为保住区级名校而努力挣扎。

  学校管理层需要“精兵简政”!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