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秀才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比博士生厉害多了

  说起古代的科举制,我们对这个都非常熟悉。这个制度从隋朝时期开始创立,一直运行到清朝末期。运行了1300多年,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熟悉科举制的人都了解,科举制有一定的级别的。就像今天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样,级别都是不同的。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秀才、状元、举人等这些级别了。而且很多人对秀才第一印象就是穷酸秀才,觉得这个很不值钱。说真的,秀才的地位确实不是很高。不过,如果放到现在看的话,大家就知道秀才有多厉害了。

  

  科举制在在明清两朝非常完善,分为四个级别。分别是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童生试如果通过的话就是生员,也就是我们说的秀才。乡试考过之后,称之为举人。会试考中之后被称为贡士。殿试考中之后被称之为进士。当然第一名就是我们熟悉的状元。我们看一下在整个清朝时期所有级别一共有多少考中的人就知道了。如果从1644年开始计算,到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制,科举制一共实行了261年。那么,这261年里,清朝到底录取了多少人呢?

  

  先看一下秀才。童生试是三年举行两次,在县衙举行。清朝一共录取了46万人的秀才。也就是说,清朝一共进行了174次童生试。录取了46万人。平均每一次录取2643或者2644人。这个是什么概念。我们今天每年录取的博士生都有10万人左右,而且每年都在上升。

  

  再看一下举人。乡试是三年一次,一般是在8月份举行,都是在当地的府举行,和现在的市是一个级别的。清朝一共录取了15万举人。举行了87次会试,平均每一次录取1724人。考中举人之后是可以取得做官的资格。而且国家有很多补助,优惠。一个县里面不管发生什么事,举人都有资格参与的。

  

  还有贡士。会试也是三年举行一次。在南北双方同时举行,主考官都是中央派去的。都是大学士、尚书以下副都御史以上的官员,由部都请派充。具体录取数量不清楚。但是平均下来每一次只录取200至800人。

  

  最后看一下殿试。这个级别就比较高了。这个是在皇宫里面由皇帝亲自监考的。清朝一共录取了26000进士。平均每一次是300人。

  现在看到这些数字的话,你还认为清朝的秀才不值钱了吗?放到现在的话,估计我是一辈子都考不上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