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梓中学:23年成为梅州教育“新贵”

  

  曾宪梓中学教学大楼。

  

  正在备战高考的学子。

  

  “勤俭诚信”是曾宪梓中学的校训。

  

  曾宪梓中学的办学思想。

  在文风鼎盛、善学重教的梅州,有许多的百年名校,在岁月的沉淀中传承百年的教育风华,在浓厚的人文气息的熏陶下,又产生不少“新生力量”,既有“大家闺秀”的东山中学,又有“小家碧玉”的曾宪梓中学,这些学校的发展令梅州教育在传承中不断焕发出生机。

  曾宪梓中学,一所坐落于梅州城区的中学,只有短短23年的校龄,却成为梅州市属重点高级中学,在历年高考中排名前三名,优美的校园环境、高质量的教学水平使其成为众多学子梦寐以求的学府。

  这是一所侨资学校,是由曾宪梓先生捐资2000万元建设而成,“孩子们需要有好的教育和好的成长环境,带着这个目标,我在梅州一个100多亩的空地上建立了梅州市曾宪梓中学。”曾宪梓不仅在金钱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还在往后的20多年里坚持经常到学校看望师生,他的精神激励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由曾宪梓先生提出的“勤俭诚信”四字成为了宪中人最有特色的标签。

  崛起

  23年成为与百年名校并肩的学校

  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香港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曾宪梓博士捐资2000万元,在梅州创办了这所以他为名的“曾宪梓中学”,现在是梅州市市属重点高级中学、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在梅州,有许多的百年名校,23年的时光对于漫长的教育史来说只是弹指一挥间,可就是这23年,曾宪梓中学从无到有,从初出茅庐到高中学校的“大热门”,这期间除了曾宪梓先生和政府部门对教育事业的鼎力支持外,究竟有何秘诀使这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一跃成为“教育新贵”呢?

  “首先,是因为我们学校一开始的定位就比较高,不论是教师进来的门槛,还是学生进来的门槛,我们都严格把关。”校长李炜豪解释说。

  曾宪梓中学创立之初,只招收三种教师,分别是华南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外省的优秀教师和梅州各县区抽调的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这一批优秀的教师来到曾宪梓中学后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工作中,为该校三年后一炮打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有一段时间学校拥有独立招考的权利,我们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招符合条件的教师,那时候我们也补充了不少新鲜的血液进来。”校长李炜豪说。

  生源质量的好坏是学校能否出成绩的关键。据了解,曾宪梓中学在第一届招生的时候就将范围定为“招收梅州各县区的优秀学子”,在起跑线上相比其他学校就取得了一定的优势。

  学生来到曾宪梓中学,都会有一种深切的感受——闹中取静,有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韵味。学校坐落于梅州城区,四面被热闹的街区所包围,但是一走进校园,那份静谧、恬适的书香气息便扑面而来。

  校长李炜豪说:“二十年前,这样的校园环境,在梅州来说可以算是最好的了,崭新的教学楼,绿树如荫的校道,有独立卫生间的学生宿舍,这些都成为了当年吸引优秀学子的重要因素。”优美的校园环境、完善的硬件设施,这些现代化的教育条件都得益于曾宪梓先生的慷慨捐资,成为该校日后蓬勃发展有利的客观条件。

  首届毕业班,邱伟坡同学考了全市第一名,总共48人的高三2班47人考了本科,当时轰动了整个梅州。1999年,办学仅6年的曾宪梓中学跨入省一级学校的行列,成为当时广东省最年轻的省一级学校。由于成绩突出,曾宪梓中学受到上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先后荣获“广东省侨资学校办学成果”一、二等奖。

  近十来,学校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实现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优质发展:学校获得市级以上集体荣誉称号60多次,老师荣获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近200人次。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级竞赛奖60多人次,市级竞赛奖的有200多人次;荣获广东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团干、宋庆龄奖学金等荣誉200余人。

  “我们的历史与那些百年老校是无法比的,但是通过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我们有信心让更多的学生考上名校!”校长李炜豪说。

  育人

  宪梓精神塑造勤俭诚信的宪中人

  有人说,东山中学走出来的学生是自信大气的,而曾宪梓中学培育出来的学生则是沉静内敛的,这两所学校培育出了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学生,这与学校的育人理念、校园文化的建设息息相关。

  “勤俭诚信、自主发展”是曾宪梓中学的校训,其中,“勤俭诚信”这四字是由曾宪梓先生所提出的,这是他经历过了穷苦的学生时代、艰苦的创业时期至今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之后所总结出的人生体会。该校与其他侨资学校有个很大的不同,曾宪梓先生不仅先后捐资2000万元建设校舍,而且始终如一关心学校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办学指导思想。

  “学生不仅要学好文化科学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怎样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这是曾宪梓先生对学生的殷切教导。5月11日,已经82岁高龄的曾宪梓先生来到学校,顶着烈日,与学生一起放声歌唱,并把自己的传奇故事讲给学生们听,教学生如何为人处世、孝敬长辈。虽年事已高,但曾宪梓先生每年坚持回来与学校的高三学生拍毕业照,并给高三学子作高考动员报告,他的付出和努力,学生和老师都看在眼里,把感动记在心里。

  曾宪梓中学的学生几乎人人都见过曾宪梓先生,都听过他的励志故事,有些学生还与曾宪梓一同在学校的饭堂吃过饭,“曾宪梓爷爷经常回来看我们,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每一次见他我都很激动,我想努力成为像他那样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学生李嘉琳说。

  德育教育是曾宪梓中学的一个亮点。学校充分挖掘“宪梓精神”的内涵,激励学生先成人后成材,通过各种德育途径来实现德育目标:培养具有勤劳、俭朴、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和自主创新、包容开放、创新进取的现代意识的现代化新型人才。“我们希望宪梓精神的内涵能够成为宪中学子终身受用的精神财富,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深刻的启迪作用。”校长李炜豪说。

  一所学校的校训是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学生的“三观”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不仅在读书期间深受“勤俭诚信”校训的影响,毕业后的为人处世也处处体现着这四字。虽然毕业已经2年多了,但是校友林瑜表示,在工作中、生活中常常会有许多的诱惑,每当遇到抉择的时候总会想起高中的校训、曾宪梓先生的谆谆教诲,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诚信做人。

  师资

  建多层平台鼓励教师参与科研

  在社会上,对教师有这样一种说法:“教师这一职业是打不破的铁饭碗”。年轻教师初出茅庐,对工作充满了激情,在教学工作上会投入较大的时间和精力,可是过了几年后,随着职业热情的逐渐消退,教书就成了一份良心活,这对于学校教学质量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曾宪梓中学,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年教师,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学校可谓“用心良苦”。

  “学校为教师成长打造了多个平台,有学习平台、科研平台、交流平台和展示平台,并建立了完善的奖励机制,激励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多出成绩。”学校教务科科长林明说。

  学校积极推动实施名师工程,调动起中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使一部分教师脱颖而出,成长为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奠定教师成为各级名教师、教育家的基础。

  学校省级名师培养对象刘崎老师说:“没有参加这个工程前,说实话,感觉教了多年书了,也有一定的经验,应对教学绰绰有余,就想吃老本,但参加了之后,还真的就倒逼自己,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名师工程要求教师要扎实做好课题,每上完一节公开课都要写反思总结、整理修改课例、调查学生学习效果、写作小论文、与他人交流。环环相扣的考核促使教师“倒逼”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教学水平。

  有不少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教育现代化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光凭经验教书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为此,学校通过建立制度、发放科研经费等多种渠道,对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的教师给予支持。

  曾宪梓中学的教师所研究的课题都是“接地气”的,“不脱离教学一线,为教学提供方向”是他们参与科研的宗旨。“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方向,通过研究课题,为教学解决一系列的困难,这就是我们的初衷。”市级名师吴萍萍说,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课题申报,申报方案通过后,学校也会给予相当的经费,“学校在这一块的投入是比较大的,因此我们教师的积极性也比较高。”

  近两年来,曾宪梓中学在教师培养和科研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继张民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后,刘崎老师入选第二批省级“名教师”培养对象,林芳、吴萍萍老师入选梅州市十位“教育专家”培养对象。

  此外,去年6月份,由该校的李春南老师、林芳老师、谢苑芳老师主持、政治教研组全员参与的《围绕国家课程的<客家文化>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应用》项目在全省申报的2000多份校本课程建设项目评比中勇夺一等奖,语文教研组林明老师主持的《高中写作活动创意设计》项目喜获省二等奖,这两个项目为梅州市全市重点中学仅有的获奖成果。教师的课题数量由五年前的六个增至目前的十九个,其中八个为省级科研课题,所申报的研究课题已经基本覆盖各科组。

  教师在科研上成果丰硕,有效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科研成果是所有教师共享的,对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成绩有明显的作用。”吴萍萍老师说。

  曾宪梓先生和他的学校

  每年10万元扶助贫困学生

  拳拳赤子心,殷殷桑梓情。曾宪梓先生,一个始终牵挂着家乡发展的游子,一个为教育事业倾注大量心血的企业家,每次回梅州,他都会抽空到曾宪梓中学看望学生和老师,以实际行动勉励他们积极向上。

  5月11日,曾宪梓先生又回到了学校,冒着烈日,与同学们一起聊天、唱歌,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成人成材。在这期间,曾宪梓先生收到了一叠来自贫困学生的信,里面工工整整地写着同学们想对曾宪梓爷爷说的话。

  “这一年来,曾爷爷像甘露一样滋润着我们,我们如小草一样,因为得到了甘露的滋润而更加顽强,更加健壮。曾爷爷就如雨后的彩虹,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丝色彩。感谢曾爷爷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在这些饱含深情的字里行间,能读到宪中学子对曾宪梓先生的深厚感情。从小就是贫困生,在政府和学校的帮助下才完成学业的曾宪梓先生对贫困生更是关爱有加,“我从小就是苦过来的孩子,如今我有能力回报社会了,希望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更多的贫困学子完成学业梦。”曾宪梓先生的一番话打动了学子的心。

  曾宪梓先生每年拿出10万元,为学校的100位贫困生发放助学金,每人每月能领到100元。这次回来,他计划下学期将助学金从100元提高到200元,“100元是好几年前定的标准,现在100元怕是不够用了,我想把这个提高一点,希望对贫困学生能多一些帮助。”

  曾宪梓先生常常对贫困学生说:“贫穷不是你们的错,贫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你们宝贵的‘财富’,它可以激励人发奋努力,我过去就是因为穷,被人瞧不起,所以我才有努力奋斗、不断向上的动力。”曾宪梓先生不仅关心着学生的学习,还为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曾宪梓中学建校23年来,曾宪梓先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教导如金针度人、春风化雨,时时刻刻激励着宪中人,他提出的“勤俭诚信”校训已深入宪中人的骨子里,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

  南方日报记者 陈萍 摄影:何森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