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套路”多,聪明家长快来学

  小孩子天真、活泼、可爱,甜甜的笑容、萌萌的表情、暖暖的举动、意想不到的惊喜,简直让你爱TA爱到骨子里,感觉整个世界都无限美好。可是等这些小家伙们调皮的时候,大人说什么也不听的时候,总是和你对着干的时候,真的分分钟想暴走,世界再也不美好。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而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想法、态度、行为特点又是与众不同的,面对这些自带众多“变量”的小家伙们,每天好像都有解决不完的问题,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有时候可谓是要“斗智斗勇”啊。各种办法好像都用了不少,但是有时又发现并没有达到我们所期待的效果。

  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些发生在幼儿园里老师和孩子们之间一些有趣又好玩的小故事,其中可是满满的“套路”啊。我们也从这些“套路”当中看一下幼儿园老师是怎样智慧地、巧妙地、又有趣地解决了那些令人头疼的问题的吧。

  。

  。

  喝水的故事

  苗苗是一位刚入小班而且很不爱喝水的小朋友,自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可是不喝水怎么能行呢?起初老师各种耐心的劝导,可是效果并不明显,每到喝水时间,都要来一次“抗衡”,虽然老师“赢了”,可是赢得真心好累啊。于是在与苗苗短暂接触之后,老师也很快地了解了苗苗的性格特点,还有很多生活中的小细节,于是,老师的“套路”也开始啦,嘿嘿……

  套路第一步,接受白开水。苗苗在最初来园时拒绝喝水,能少喝则少喝,可是喝水环节在幼儿园里每天都要重复N遍。大家都喝,而老师也不止一次地强调喝水对身体的好处,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苗苗虽然还不能完全接受,但是他已经知道这是一件一定要接受的事情。

  套路第二步,自愿喝水。经过观察发现,苗苗每次到了喝水时间都要找个角落“做点事情”,如果老师恰好没有发现他,他便“逃过一劫”,如果躲不过了,他也有理由,“玩具掉了,我捡一下”。可是,他怎么可能躲得过老师的“火眼金睛”呢。老师便问:“是你自己去接水还是老师帮你接呢?”

  苗苗可是一位喜欢亲力亲为的小朋友,只要一听到这句话,苗苗势必立马过来赶紧去接水喝。而且他也知道如果老师帮他接水的话一定会接一大杯的,而他自己接的话只接一小杯。当稍稍习惯这种模式之后,自然不必多说什么,老师只要用一个眼神或者手指一下他的水杯示意一下,苗苗自然会赶紧自己拿起水杯去接水。

  套路第三步,量的增多。苗苗已经很接受喝水这件事情,可是每次的饮水量还差得远。怎么办呢?“苗苗,你看,别的小朋友都是喝一大杯水的,这样吧,你每次接两个小杯怎么样?”苗苗答应得甚是脆快。

  如果老师只是一味的强调要多喝水,多喝水对身体好,或者一直处于“抗衡”状态的话,孩子对喝水这件本身就有些“负担”的事情会变得更加抵触。大杯水对苗苗来讲无疑是加大了“负担”,可是“两个”“小杯”,虽然量是一样多的,但是孩子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他便欣然接受了这“两个小杯”。

  。

  。

  1呀嘛1呀嘛1呀嘛1

  有没有发现,小孩子都特别喜欢内容有趣、节奏性强的儿歌、顺口溜、手指谣呢?而机智的老师在幼儿园里也是将这些儿歌、手指谣运用得淋漓尽致!比如秩序有些乱,孩子们都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的时候,老师一个简单有趣的手指谣就能把所有小朋友吸引过来哟。

  小朋友挑食是很常见的情况,班里的东东就不太喜欢喝粥,碰见不喜欢的粥甚至一口都不想喝。为了营养均衡,老师们也开始想办法让东东能多喝一点粥。“老师,我不想喝粥。”“不行,如果喝不了那么多,倒是可以少喝点。”于是我们商定喝五口,后来可以增加到十口。

  再后来,老师巧妙地把“节奏”应用到了“数数”中。同样数1,老师有节奏的数着“1呀嘛/1呀嘛/1呀嘛/1”,而每次节奏停顿时,东东都会喝一口,于是“1”就变成了“4”,“5”就变成了“20”,就这样,半碗粥就愉快地喝进了肚子里。

  有趣的是,在东东喝粥的习惯还未建立之时,老师就被“反套路”了。东东最近迷恋英文数数,“老师,用英文数吧”。瞬间有点懵,可是这也难不倒机智的老师啊,因为老师知道东东也很喜欢识字,来尝试一下英文拼写管不管用呢?

  “ONE/O/N/E/ONE。”哇,果然奏效了。就这样,“one”又神奇地变成了“5”,“three”变成了“7”,最后一共喝了多少呢?嘻嘻,我只知道真的很开心的喝了很多!

  。

  。

  这两个故事典型地代表了幼儿园老师在一日教育教学中常用的“套路”,如果说你在这两则故事中没有学到适合自己家孩子的“套路”的话,我们也一起来看一下“套路”背后更深的“套路”吧,毕竟只有掌握了秘笈的核心,我们才能运用的更加自如。

  首先,我们要,真正的理解、了解我们的孩子。

  能够把握到孩子的小心思,知道他需要的是什么。所以,我们也看到在上述的故事中,那些具体的方法并不是适用于每一个孩子,可能这个方法只适合这一个孩子,或者只适合这一个特定的情境。然而,只要我们对孩子有足够的了解,我们便能够以不变应万变,亦以随机应变。

  第二,我们要,尊重我们的孩子。

  当我们的孩子感受到了我们对他的尊重,感受到大人和他是平等的,他才愿意信任你,像朋友一样表达他的想法,然后倾听、接受我们的建议,重要的是,我们要真的要成为说话算数、值得他信任的朋友。

  第三,我们要,有原则,坚持原则。

  孩子总是善于摸清大人的“底线”,“底线”就是大人的原则,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同样的事情,孩子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面前完全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所以这就要求大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大家能基本统一原则,并且贵在坚持。孩子的坚持往往来源于大人的坚持,如果大人轻易放弃自己的原则做出“妥协”,我们就等同于给孩子制造了“管辖空白区”。

  第四,我们要,让孩子做出选择。

  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个屡试不爽的好办法。有一个经典案例就是“关掉电视机”。很多妈妈都头疼怎样才能让孩子干脆地关掉电视机,有妈妈就会问孩子“是你自己关掉还是妈妈帮你关掉呢?”而孩子在作出比较之后就会选择自己去关掉电视机。其实我们最终的目的只是让孩子关掉电视机,谁关并不重要,但是当请孩子做出这样一个选择的时候,孩子的心理感受就变得不一样了。

  第五,我们要,用大人情绪引导。

  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更多的还需要我们情绪的引导,这就主要依靠我们的语气还有表情的引导。幼儿园老师的语气、表情有时候真的很夸张,而这种夸张能够强有力的吸引、感染小朋友。同样一句话,我们用不同的语气来表达,他人的感受就变得很不一样,所以在孩子面前,我们可以夸张,可以示弱,可以装傻,可以疯狂。

  对待孩子,我们的“套路”也只是满满的真诚,我们只是希望能用一些更加科学、智慧、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孩子,能够真正帮助到孩子,让他能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