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十四五”开好局 福建重点组织实施七个方面工作

东南网1月24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2021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全省生产总值增长7.5%;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构,新经济新动能加快培育,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民生福祉持续增加,预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记者从福建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获悉,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提出上述目标。为实现上述目标,福建省重点要组织实施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报告》提出,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发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推动福州建设福建科学城、厦门建设未来科技城、泉州建设时空科创基地。建立健全产业重点攻关技术目录(库),围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实施10个以上省科技重大专项,开展核心技术产学研联合攻坚。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500家。深入实施高端人才聚集计划、“八闽英才”培育工程,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和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全力打造“数字应用”第一省,力争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3万亿元。抓紧成立省大数据公司,承担全省公共数据资源一级开发和授权开放任务。加快5G、工业互联网等建设,培育扶持优质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一批未来领军型创新企业。

培育“三新”经济增长新动能。积极发展与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主体的“三新”经济。推动一批创新型产业“落地生根”。大力推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楼宇经济、街区经济、总部经济的发展。

(二)注重需求侧管理促进形成强大内需市场

继续开展全闽乐购促消费行动,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培育服务消费热点,促进线上会诊,线上课堂,远程办公等消费新业态加快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在知名第三方电商平台建设传统优势产品网店。

强化重点项目支持,初步安排省重点项目1557个,年度投资5239亿元。推进兴泉铁路、浦梅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莆炎高速公路、古雷炼化一体化一期、省委党校、省妇产医院等重大项目建成投用,加快建设福厦客专、漳州核电、福州和厦门地铁等在建重点项目。

(三)建设开放新高地,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高质量建设“海丝”核心区。深入实施“丝路海运”“丝路飞翔”“ 数字丝路”“生态海丝”等重大工程,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重要通道。

深化自贸试验区建设。积极争取扩区,进一步推进投资、贸易、金融,运输、人员往来的便利化自由。积极推动规则,标准等制度性开放,争取电信、医疗、金融等服务业领域率先扩大开放,把自贸试验区打造成吸引外资新高地。

增强外贸综合竞争力。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鼓励建设高水平海外仓。推动福州,厦门平潭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加快培育产业聚集区。推进跨境贸易提效降费减时。

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持续推进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加大对台湾百大企业、龙头企业招商力度,加强与台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接合作。

持续深化闽港澳侨合作交流。聚集新开放领域及生物和新医药,环保等新兴产业,加大招商力度,提升利用港澳资水平。

(四)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全面推行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全省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一趟不用跑事项比例提高到70%以上 。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全省各地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一个工作日内。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落实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措施,继续加大金融,财政等支持力度。

(五)突出城乡融合,优化城乡区域发展格局

以福州都市圈,厦漳泉都市圈为引擎,持续推进两大协同发展区,重点领域深度协作,进一步促进基础设施联通、产业配套协作、公共资源共享和生态保护协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继续在产业、就业、金融、教育等方面予以扶持,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编制实施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

(六)坚持绿色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培育壮大绿色经济。实施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推进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建设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持续推动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试点。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完善绿色金融支持保障机制,推进三明、南平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完善绿色产品消费激励措施,推行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制度。

(七)强化民生兜底,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努力增加居民收入。紧紧兜住就业困难群体,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补好民生社会事业短板。加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省儿童医院、晋江市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等列为国家第二批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推进省属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升,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改造,提升养老机构护理能力,实施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推出更多适老化数字产品和服务,认真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困难。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新增4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提高均衡发展水平。提高义务教育服务能力,鼓励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加快“双一流”建设。

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实施社会服务设施兜底线工程,推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完善长租房政策,培育发展长租房市场,新增各类租赁住房两万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