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地图导航美好生活

  ■扶 青

  互联网地图日均位置服务请求次数最高达1300亿次,日覆盖用户数超过10亿人次,全球兴趣点总数最高达2.6亿、覆盖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导航电子地图、互联网地图产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公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年来,互联网地理信息产业迅速发展,一些企业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地图服务,手机地图、三维地图、街景地图等层出不穷,地图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迅速网络化。开车出门前,先在手机地图上开启导航;想要查询周边有啥好吃好玩的,只需在地图里输入关键词;还有一键可查的“核酸检测地图”“公厕地图”“防溺水地图”“早餐地图”等,已经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社会公众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工具。

  互联网地图蓬勃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在服务政府公共管理、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智能避堵到红绿灯倒计时,从防晒导航到停车引导,从道路管理养护到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科技和地图的联结,为党和政府决策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基础保障和信息参考作用,为公共服务打开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此外,互联网地图促进了资源流动,极大激发了经济活动,而且还带动了涵盖硬件制造、数据生产、软件研发与信息服务等在内的产业链发展,城市道路智慧管理系统、无人驾驶等产业前景光明。

  一组组亮眼的数据背后,是中国互联网地图产业快速发展的缩影。如今,我国在时空基础设施方面已经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部署成功,我国卫星导航定位授时服务做到了全覆盖、高可靠、高精度。当前,北斗产业化应用已被纳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可以预见,北斗与5G、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创新必将更多赋能传统领域,互联网地图的产业规模和创新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同时也要看到,地图无小事。地图不仅广泛承载和使用天文地理、政经文化、衣食住行等多种信息,更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具有严肃的政治性、严密的科学性、严格的法定性。近年来,互联网地图大量涌现并被广泛使用,其中不少是“问题地图”,有的还疯狂采集道路信息、个人信息,对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造成威胁。这种地图的传播速度更快、影响面更广、监管难度更大,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地图监管系统,提升互联网“问题地图”快速精准发现和锁定能力,让互联网地图更好满足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双重需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