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第一步,铺好专业路!献给正在准备高考和专升本的人!

  2022年已过去,2023年已经来临,在这里先祝大家2023年高考顺利,升本顺利,考研顺利!

  

  网络上很多关于高考和专升本的文章都会告诉大家,要高考了,要升本了,一定得好好学习,做好考试准备。刷各种题目,看各种学习视频。在这里魏老师给大家整理出来另外一条思路:选专业→定目标院校→系统复习→参与测试→查漏补缺→测试→准备考试→放平心态→参加考试→填报志愿→顺利升学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就是第一步:如何铺好专业路。

  首先表明一点,说一下我自己是如何看待选择专业要排在最靠前位置的,因为准备参加高考和专升本时,开始的时间很早,基本上每年十一月份才报名。从报名到考试是有很长时间的,专升本中在报名时就会涉及到专业选择问题,是从专科专业中找到能够衔接的本科专业,而高考虽然说是高考后才去选择报考专业,但是林林总总的专业,信息量、数据量超大,当时在进行选择已经来不及了。

  

  先去进行专业选择是因为将整体时间放放宽,专升本的同学报名时间之前就要做专业确定,虽然说升本专业框架已经做好,但还有一定的选择余地,选择的专业会与升本的难易程度有直接关系,(同为升本衔接专业,录取分数有高有低)况且与本科之后的就业、考研也密不可分。

  

  高考的中学就更加直接了,本科专业740+,专科专业800+,一旦放到报志愿时再进行选择,时间上根本不允许对所有专业进行筛选和比重。

  如何进行专业选择?

  一、了解专业

  通过历年我们对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的调查得出以下结果:不满意的占比55%,中立占比40%,而满意的仅仅占比5%。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对专业了解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对自身定位失误。

  

  以计算机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很多同学喜欢打游戏便选择了这个专业,但是选择之前没有了解清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真正的内涵:是统计、英语、数学、电器等学科的结合产物。课程设置上以编程逻辑设计电子线路偏多,和当初这些同学报考的想法截然不同。所以说了解专业时不要单凭字面意思来定义,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了解专业的内涵(知道这个专业究竟是什么样的)

  2、了解专业的课程设置(读这个专业,会涉及到哪些核心课程,看一看与自己能力是否能够支撑自己学会)

  3、了解专业的就业方向(我上大学也是为了就业,除了往哪个方向就业,还要知道前景,未来发展)

  4、了解专业是否有深造需求(有些专业专科难用、本科够用、考研无敌)

  只有全方面去了解专业才能更加透彻,更加实用,选择才不会后悔。况且对于考虑专升本的同学来说,进行二次专业选择也尤为重要,不但可以通过专业先筛选出升本难易程度不一样的地方,也可以对专科阶段不喜欢的专业进行二次替换,更何况专升本出不了省,但是不同专业毕业的对口工作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对于高考的同学来说:先进行专业选择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将志愿填报前期准备工作提前做完,有足够的时间去挑选、了解专业,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时间上足够支撑找到最合适自己的专业,而且因为不同的专业核心课程不同,也能够能好的帮助考生查漏补缺。

  二、定位自身

  当我们对专业足够了解之后,在专业选择方面已经有了部分意向专业。但是这些意向专业中究竟哪些专业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呢?这就需要结合考生兴趣、个人能力、职业规划、家庭能力4个方面来给自身准确定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自己有兴趣的专业学习动力肯定是充足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喜欢拆卸东西的孩子,会优先选择机械类专业的原因。但是对于专业选择方面来说,仅仅考虑兴趣因素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个人能力,比如说选择报考机械类相关专业的孩子,物理成绩较好的学习更加省力,选择报考医学类相关专业的孩子,生物和化学成绩比较好的学习更加省力。选择报考法学类相关专业的孩子,政治成绩较好的学习更加顺利。若孩子成绩上某一科严重缺失,应当避开与其相关联的部分专业。

  很多人或机构都会告诉考生,以职业规划结果来选择专业更加合理。但是职业规划不单单是选择专业那么简单,它更深的意义为结合孩子的个人兴趣能力、发展观、人格、毅力等多个方面帮助孩子规划人生道路。除了以倒推的形式来帮助高考的同学确定专业之外,对于专升本的同学更加重要,因为读完大学不深造的话就要面临就业问题,选择的专业若与工作呈现对口状态,那么个人职业的入职、晋升、发展上面都会受益良多。

  

  我们还需要结合家庭能力方面来考虑孩子的专业选择,比如说我们常见的艺术考生,美术生需要买染料,音乐生需要买器材,还有普通考生所报考的财会类的相关专业。这个专业不是在考证就是在报班考证的路上。所有含金量较高的证书考试费用都不低!这些都是需要资金支持的,类似的专业还有很多。

  三、职业规划

  除了用于自身定位外职业规划对于高考的孩子还有哪些意义?

  从狭义上来说:职业便是工作,职业规划便是毕业后的工作安排。广义上来讲,毕竟人需要生活,生活的前提或者说任何阶段的学习都是为了就业。为了实现自身从职业学习者到合格从业者向职业驾驭者转变的过程。

  

  当前社会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就业薪资低、学难致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毒瘤般的存在。不单是高考和升本报考时只考虑热门专业所造成社会上人才供求的失衡,用人单位在接收新员工时,也会经常感念毕业生质量差,不能胜任相关工作。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在我国当前社会情况下职业生涯的几个重点阶段,0一22岁之前属于生涯准备阶段,22岁到30岁属于生涯探索阶段,31岁到45岁属于立业与发展阶段,46岁到55岁属于职业生涯中期阶段,56岁到退休属于职业生涯后阶段。

  

  高考和准备升本的同学,基本上都处于第一阶段。22岁之前在职业生涯准备阶段需要做的工作,更多的是对自身职业生涯属性的认知。这就是为什么咱们说在选择专业时要慎重的原因,一旦不匹配,所选择的专业和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就会出现步调难以一致的问题。

  如果步调一致,便可以达到学以致用。对口就业能够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从业后的晋升也更加顺利,那如何进行职业规划呢?

  

  第一步建模,根据自身的性格、兴趣、特长、毅力、智能、情商、气质、价值观等方面创立数据模型。

  

  第二步分析,经营企业型、常规事务型、健身运动型、刺激冒险型、实物操作型、抽象艺术型、自然科学型、艺术创作型、人文科学型、社交服务型、利他、奉献型、表演展示型以及政治权力型,搞清楚自己属于哪一种类型。

  第三步排序,将自身数据模型与人才类别数据模型作出比较,按照匹配度来排定顺序。

  第四步定类,按照常规人才类型来划定专业门类以及一级学科类别。

  第五步调整,大致框架定下来之后,专升本和高考的同学要去了解专业,并进一步调整意向专业或自身条件。最终敲定专业。

  以上就是今天关于升学第一步,铺好专业路的相关文章信息,大家如果在升学中遇到专业选择、院校选择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给我留言,我会一一给大家回复。

  分享不易,期待关注,感谢点赞与转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