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王朝,不是汉朝也非唐朝
中国历史上的宫廷斗争层出不穷,血腥而残酷。像西汉霍光王莽废立皇帝所造成的屠杀事件已令人心惊,东汉外戚专权与宦官专权所造成的血腥事件弥漫了大半个王朝,更令人恐惧。就连盛世下的唐朝也不能幸免,武则天称帝前后二三十年间,宫廷政变居然有三四次之多,加上酷吏酷刑充斥,冤狱兴起,朝廷上血雨腥风。明朝也好不到哪里去,宦官飞扬跋扈,不断制造冤狱,残杀忠良。
宫廷政变、外戚专权、宦官专权,酷吏酷刑,所有这些,北宋基本没有。
即使有,也是扑朔迷离,至少没有造成流血性的政治事件。“斧声烛影”,太祖暴死之迷被后世疑为一桩宫廷政变,却是一件疑案,难有定论,至少未发生牵连重大的流血性事件。至于后来的新旧党争,最激烈的时候,被蔡京诬为元佑党人的官员,不过贬官,很少有性命之忧。北宋可谓“不流血的王朝”。
既是“不流血的王朝”,更是“士大夫的乐园”,北宋对士大夫自然十分优待了。不只仕途优待,一般的平民子弟都可以凭借自己的本事参加科举考试,而且相当公平公正,加之录取人数很广,每届都几乎上千名额,所有这些,都比唐朝宽裕好几倍。而通过考试走上高位的平民子弟多如牛毛。至于俸禄方面,北宋奉行的是高薪养廉,宰相的薪水折合成如今水准,据说年薪高达三百万以上,一般的县令的薪酬也有月入过万,为历朝最高,相比之下,明朝县令的月薪据说只有可怜巴巴的一千五百元左右,还包含了各种经费开支,如此之低,只有贪污索贿才能维持生计,所以,明朝贪污受贿成风,已成了官场公开的秘密,跟北宋官场有天渊之别。
官场廉洁高效,百姓自然受益,起码地方的杂税差役便会少许多,很明显的一个情况是,北宋人口暴增。据说北宋后期人口破亿,这是史无前例的数字,比之前历朝最多的时候(6000万左右)多了近一半,这说明了什么?至少说明了三点:
一北宋的赋役比较轻。民众愿意生育更多的孩子,不像之前的朝代,人口税过重,刚出生的孩子就要交税,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赋税和劳役越重,民众为了减轻负担,往往不愿意多生育孩子而溺婴,即是将无法避孕而生下的婴儿溺死,在古代是十分寻常的现象。
二是北宋生活水准高,婴儿孩子存活率高。北宋的经济发展水平据说相当于今日之美国,GDP爆棚,不然也付不起三百万乃至一千万年薪的宰相薪水了。
三是社会安定,很少有暴乱发生。北宋有暴乱发生吗?有,不过很小型,而且很快被平定,波及面很窄,不足以造成大的伤害,不像历朝兵变和农民暴动频繁发生,对民众造成极大的和负担和伤害。
综上所述,北宋的民众是幸运的,他们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已够幸运,而且还是一个富足的朝代,衣食无忧。最重要的,还有不少可以通过努力(科举取士)改变命运,实现身份和地位转变的机会,这在北宋以前根本难以想象。
平民和士大夫都过得比以前好得多了,那么北宋的皇帝过得好吗?
当然。北宋皇帝共九任,既非被权臣架空的傀儡,也非被门阀士族或拥兵自重的军阀逼得暴跳如雷的暴戾之君。他们都很有权力,却不专制,比唐朝的皇帝更有权力,却比明清的皇帝宽松,对臣下没有形成太大的压力,所以北宋君臣之间大体相处甚洽,很少有不愉快的冲突,臣子不敢僭越,而皇帝也很少拿臣子开涮乃至开刀。
北宋似乎是一个美好的朝代,至少文治方面世所共仰,但武功方面似乎差强人意,为后世诟病甚多。
主要是它未能像汉唐一样开疆拓土,甚至连本属中国本土的幽州也不能收复。
这确是有遗憾的地方,但单不能开疆拓土就否定北宋的伟大,以及其武功就未免不近人情。
一个朝代是否伟大,应该主要看能不能为民众谋安定,谋富足,而不是像汉武帝一样地穷兵黩武,不顾百姓死活地去开疆拓土;或者像秦始皇一样对民众高度戒备,如临大敌,“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以为天下从此安定,结果,武功天下无敌,还是给灭了。
北宋武功远不如秦皇汉武,结果大治。既然大治,就没必要过份依赖武功了,所以北宋“重文轻武”有其必然性,或许这正是北宋的高明之处,正是少依赖武力,“杯酒释兵权”,不用暴力流血、波澜不惊地解决了唐朝后期以来的地方“毒瘤”——节镇,又通过一系列文治措施,消除了内患,使这个曾经大病一场的中国巨人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而且从未生过大病,达一百六十余年。
对于上千岁的中国巨人来说,堪称史无前例。
从秦至唐,巨人隔三差五就要伤病一次,甚至大病一场,各种大规模的农民暴动、兵变、宫廷血案频频发生,层出不穷,暴君暴官也多如牛毛,不断加到巨人身上,使他伤痕累累,叫苦连天,几次死去活来。只有在北宋,他才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
北宋真是一个高明的医生。他防微杜渐,养生有方,把巨人调理得身心康健,根本没有生大病的可能。
既没有大病,又何需治大病的医生?所以北宋似乎一直缺乏“治重症”、拨乱反正的“名医”,因为他们没有用武之地。
问题是:能医重病的医生高明,还是防患于末然,能治“未病”的医生高明?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可告诉我们答案!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