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动能持续迸发 湖北24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图为“天空地遥感数据高精度智能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证书。新华网发
新华网武汉11月4日电(连迅、吴江龙)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3日在北京颁奖,此次湖北共有24个项目(通用)获得奖励,其中湖北主持完成的项目9个。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从左至右分别为王密、李德仁、闫利、刘泉声、何光存、郑怀。新华网发
由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德仁院士主持完成的“天空地遥感数据高精度智能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一项目围绕我国高分遥感系统“好用”和“用好”的目标,首创卫星遥感全球无地面控制高精度处理和数据挖掘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打破了国外空地遥感高精度定位定姿核心装备和遥感信息实时智能服务系统核心技术的封锁。利用这一技术研制的地形勘测车实现高精度天空地遥感系统核心装备和技术自主可控,为国产卫星遥感影像自给率从15%提高到85%以上作出重要贡献。
图为“高密度高可靠电子封装关键技术及成套工艺”项目科研团队。(受访者供图)
本次由华中科技大学及武汉大学刘胜教授联合国内科研院所及企业共同完成的“高密度高可靠电子封装关键技术及成套工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我国从“十五”开始,把封装技术和装备列为重大战略发展计划,经20余年“产学研用”校企联合攻关,这一项目突破高密度高可靠电子封装技术的技术瓶颈,通过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打造了一批国际知名的封装企业,助力我国电子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
图为武汉理工大学胡曙光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新华网发
武汉理工大学胡曙光教授主持完成的“深水大断面盾构隧道结构/功能材料制备与工程应用成套技术”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一技术项目成功解决了深水大断面隧道工程面临的材料与施工技术挑战,并应用于武汉长江隧道等数10座深水大管径隧道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推进了我国隧道工程技术和建筑材料的科技进步。
湖北省科技厅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基础研究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在地球科学、测绘科学技术、水产科学与海洋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等领域研究实力全国领先。今年以来,湖北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湖北省产业经济发展需要,组建一批走在科技创新前沿的湖北实验室,集中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基础研究竞争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