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东梅:长相酷似外公毛主席,曾坦言:我不想活在外公的光环下

  1972年,孔东梅出生在上海,她的母亲是李敏,外公是人们敬爱的毛主席,因为外公的光环,孔东梅从小就受到了很多额外的关注,很多人看到她的样子,就感慨她和主席长得一模一样,就连那颗痣的位置都分毫不差。

  但是,作为最像毛主席的后代,孔东梅却坦言,她不想活在外公的光环之下。

  

  血脉相连

  孔东梅并没有见过外公,他们只在照片上“见过面”,她出生之后,李敏带着她的婴儿照给主席看,主席看着照片上的外孙女很高兴,对李敏说:“这个女娃想我。”李敏说:“没名字哩!您给取个名字吧!”

  主席就说:“我看就叫东梅,我的名字里有一个“东”字,“梅”又是我最喜欢的。”李敏点头说:“好,就叫东梅。”

  

  孔东梅的童年是在上海度过的,“上海市湖南路262号”,这是孔东梅最初的家,当然也是她外婆贺子珍的家,因为父母工作繁忙,孔东梅基本是跟着外婆长大的,平时很少能见到父母的面。

  这让李敏一直对女儿心有亏欠,李敏小时候就和父母聚少离多,但是没想到她的女儿还是缺少父母的陪伴,这真是一件让人倍感无奈的事情。但是孔东梅并没有责怪母亲,她明白母亲是很爱很爱自己的,只是世上的事情很多时候没那么完美。

  外婆贺子珍是孔东梅最亲近的长辈,她记得外婆是个很沉静慈爱的老人,对于孙辈都非常尽心。孔东梅小时候是个蛮淘气的小孩,每次放学回家,她都要把书包踩在脚底下,去按那个自己够不着的门铃,如果外婆不来,她就一直按,直到外婆笑着出来把她抱进去。

  

  孔东梅总是对那个过去的年代很好奇,但是贺子珍很少提起,很多故事孔东梅是在书上、报纸上了解到的。很多人觉得贺子珍和毛主席再无来往,甚至觉得他们早已反目,但孔东梅在后来的访问中表示,他们哪有什么深仇大恨?事实上他们虽然分开,但依然是朋友,有几次李敏到上海来,带了几条洋烟,那是毛主席让她带给贺子珍的,他晓得贺子珍爱抽烟。有时候贺子珍买了南方的好青菜,也会让李敏带给主席尝尝鲜。

  默默无闻

  四岁的时候,孔东梅得知外公去世了,她觉得有些惊愕,虽然她年幼,但是她知道,对于中国而言,毛主席是独一无二的,主席走了,那大家该怎么办呢?丧礼期间孔东梅见了母亲几次,李敏强打精神,不愿意在女儿面前掉眼泪,但是孔东梅能感受到母亲心里难以言喻的痛苦。

  

  所有人都很难过,即便是孔东梅这个小孩子想到主席不在了,也会觉得心里酸涩难当。但是他们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那位一直保护着中国的老人离开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又过了两年,孔东梅被接到了北京,和父母一起生活,李敏居住的地方是一个管理很严格的“大院”,和外婆的住处很像,孔东梅进了北京的小学读书,李敏教育女儿要谦逊低调,尤其不要对别人乱说自己的外公是毛主席,这话外婆也时常这样说,孔东梅问:“为什么?”年幼的她并不理解,母亲告诉她:“别人知道了,会给我们搞特殊的,那样很不好。”

  孔东梅懵懂地把大人的教导记在了心里,直到渐渐长大,她才理解了母亲,也理解了外公。毛主席一辈子那么多儿女亲朋,没有一个人因为主席的光环得到优待,甚至杨开慧、毛岸英等人还早早为国牺牲,作为一国领导人的妻子、儿子,他们本可以享受优待的,但是他们没有这么做。

  

  毛主席的后代,为国奉献一生且默默无闻的并不在少数,他们过着简朴的日子,甚至生活待遇还不如那些一般的官二代,但是这正是毛主席一家的伟大之处,主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打破了那些封建专制、官僚主义,他的后人虽没有像他一样做出经天纬地的大事业,但也都默默保护着他所做的一切。

  永恒的记忆

  这让孔东梅感到骄傲,也让她决定继续践行这份原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孔东梅在世人眼中毫无姓名,人们不知道毛主席有一个叫做孔东梅的孙女,孔东梅的同学和朋友们也不知道这个女孩不平凡的出身。

  

  孔东梅觉得这样平静的生活很不错,如果自己因为是毛主席的外孙女而得到超出常人的待遇,科幻片那她只会感到羞愧,外公的成就是外公自己奋斗得来的,而自己除了血脉之外并未做什么贡献,又如何能够借着这份光环给自己换取好处呢?

  直到她出国留学回来,承担了一些“红色文化展”的策划任务,才为众人所熟知,当时是毛主席110周年的诞辰,多个单位共同筹建了红色文化展,毛家为了这次展览捐赠了二百多份文物,包括主席的老照片、一些信件还有主席生前标注过的书籍等等,孔东梅作为一个专业人士被推举出来担任策划。

  

  这次策划让孔东梅觉得意义非凡,在那些泛黄的旧照片里,她好像重新认识了外公一次。其实当问起是否认识、了解毛主席这个问题,孔东梅坦诚地说:“我对外公不够了解。”主席的一生充满传奇,可是孔东梅真正认识他,却是在他去世后的那段时间。

  在外婆和母亲的怀念中,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孔东梅才慢慢了解到那个和自己血脉相连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有时候孔东梅很想早出生几年,去见见外公,和他好好聊一聊,但是很遗憾,她没能得到这个机会。

  

  但是她依然觉得光荣,她生活在主席缔造的这个伟大时代里,世上已经没有他的身影,但他的身影又存在于每一处,孔东梅相信,每一个了解毛主席的人,都会敬爱他。她不想靠着外公的光环生活,但是她永远默默地敬爱外公,就像每一个中国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