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物理学习不好,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做好几点,更容易成学霸

  很多家长都存在着这样一种误解:只有“学霸”、“牛娃”才会去做科创类活动。

  其实正好相反,往往是因为孩子有兴趣,才会主动做科创,并从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这种正向反馈会激励他们一步步成为“学霸”,获得更大的成就。

  正如爱因斯坦曾说过的那样,“所谓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的全部忘光后,剩下的东西。”

  

  在申请和背景提升上更容易占优势

  作为基础性学科,几乎每个学校都有开设物理学专业,可选择范围大,而且后期如果想转入数学、工程、计算机等专业也相对比较容易。

  而且由于物理学分支众多,既可以和很多学科相结合,又可以挑选出足够新颖的课题来做,从而使得整个活动更加有深度,也有独特性,在Top30名校申请中更出彩。

  

  真正锻炼孩子的科学思维、提升科学素养

  物理学的相关课题常常与其他学科联系在一起,在探索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不仅能让各个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还能逐步建立起一套严谨理性的思维,拥有良好的数理逻辑。

  

  玩物理相关玩具

  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本质即是工作(活动),工作即游戏,玩具就是儿童工作的材料,有玩具,其工作才不致落空;有玩具,才能引起儿童工作的兴趣,也才会专心地去操作学习,也才能帮助其自我建构与神经发展。玩具的提供与应用,直接关系着儿童学习的效果。”物理是一门实践科学,更需要给孩子提供各种玩具,像积木、机械玩具等等,还要支持孩子拆卸改装玩具,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儿子玩过很多积木、电动玩具、物理实验套装、乐高机器人等等,到后来就开始自己制作音响、电脑、3D打印机这些复杂设备了。

  

  游物理相关场所

  爱迪生说,惊奇是科学的种子。眼见为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带孩子去科技馆等科技场所,会让孩子发现更多惊奇,提升对科学的热爱,尤其是物理。在科技馆,展品非常丰富,科学原理等知识介绍非常详细,孩子可以通过观察、体验、互动等手段,深刻理解书本视频中看到的知识,提升科学素养。激发探索热情。

  

  在大脑中多储存实例

  把基本知识规律与具体的物理情景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物理的最好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问题时经常遇到。例如遇到曲线运动问题就想到两个实例“匀速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

  

  这个问题也是李永乐老师一直在深究的问题。作为“网红物理老师”,在科普了无数网友物理知识后,他整整花了三年时间,打磨出一套适合5~12岁孩子看的物理启蒙科普书——《李永乐老师给孩子讲物理》,是一套适合学龄儿童的物理启蒙读物。

  深入浅出,读着轻松,内容却涵盖初中物理“声、光、力、磁、电”五大板块,又渗透高考题型中的相对论、量子力学。在李永乐老师的编排下,通过从日常现象通达万物之理,这十册读物,实际上是给孩子讲的10堂科学思维课。

  

  《李永乐老师给孩子讲物理》适用于3-10岁的孩子,可以对孩子的物理进行启蒙,同时穿插了数学、化学、科学、技术、工程等多门知识,既能增长孩子的相关知识,还能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

  李永乐在人大附中教书的几年中,就培养了300多个清华北大的学生,被戏称为“永乐大典”,可见他在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优秀经验。

  

  物理知识虽千差万别,李老师通过一些有趣的例子,搭配专业漫画家轻松明快的图画,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埋下热爱科学的种子。

  具体我们可以来看几个例子:初中物理教材和试题中的熟面孔,它们在启蒙书中都以一种更友好的方式进行登场: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筷子的弯折实验、海市蜃楼的成因——光的折射。

  

  磁铁的磁感线方向。

  

  声调的高低。

  

  甚至初高中物理都会涉及的自由落体。

  

  几乎是高考必考的光电效应和光的波粒二象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套书中,既有对孩子的正向引导,也有发散性思考,每册书的最后还有“小读者来信”,可以让孩子通过别人的问题拥有更多的思考空间。

  

  如果你让自己的孩子快人一步,在将来的学习中如鱼得水,考入名校并拥有更多的无限可能,不妨给孩子看看这套书!

  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