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通过好友申请!微信名:大山坚守

  “天、地、人,你、我、他”

  清晨,这个小山村上方还萦绕着雾气

  朗朗的读书声已响彻山间

  小山村名叫苗本村

  位于黔东南州榕江县忠诚镇大山深处

  村里有一所小学叫苗本小学

  学校里有一对教师夫妻

  ——滚录权、潘明珍

  他俩在这所学校坚守了二十余年

  ↓↓↓

  

  图中三层白色楼房为苗本小学教学楼

  有的人走出大山就再没回来

  而他们自从来到大山就未曾离开

  滚录权、潘明珍是一对平凡的夫妻

  每天早晨

  滚录权在教室带领学生复习昨天的课程

  他的妻子潘明珍则在厨房忙碌着

  准备学生的营养餐

  1996年7月,滚录权从榕江师范学校毕业

  又被分配到了家乡苗本小学

  “那时候条件苦哦

  教学楼是一栋简易民用木房

  一张张课桌东倒西歪

  操场是一块块凹凸不平的空地

  黑板是由门板拆下来刷上黑漆制成的

  学校只有2位代课老师、17名学生”

  回想过往,滚录权感慨万千

  

  为了让家人生活过得更好

  许多当地人选择离家外出打工

  “我本来也想出去打工的

  但学校代课老师不固定

  他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和他一起留在学校”

  滚录权的妻子潘明珍

  原本是周边条件较好学校的代课老师

  1997年也主动申请调入苗本小学

  当时正赶上国家“普六”期间

  滚录权夫妇俩四处奔走,多方争取

  1998年,苗本小学建成了

  一栋六排三间、上下两层

  木质结构的新教学楼

  夫妻俩又踏遍周围村庄入户走访

  学生数量很快从17人上升到80多人

  他们从大山深处走出

  深知只有教育才能帮助更多孩子

  改变命运,改变未来

  

  你是我的左膀右臂

  孩子们是我的软肋铠甲

  2000年,学生人数达100余人

  学校严重紧缺老师

  代课老师又不稳定

  滚录权、潘明珍夫妻俩下定决心

  一直留在这里照顾孩子们

  2015年,学校又再一次进行修建

  老旧的木楼教学楼拆掉

  新建了一栋满足办学需要的

  三层现代化教学楼

  修建教学楼期间,为了不耽误学生上学

  夫妻俩将教室搬到自己的家中

  学生们一直在家里上课

  直到新的教学楼投入使用

  

  在学校

  夫妻俩除了完成日常教学任务

  卫生监督、学生安全工作外

  还利用双休日及午休时间

  按时到20公里外的县城

  给学生采购食品

  苗本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

  有时往往需要背着几十斤蔬菜大米

  走很长很长的山路......

  每天放学后

  他们就马不停蹄地

  生火、煮饭、炒菜、分配午餐

  等学生用餐结束

  还要帮助年纪小的学生洗碗、洗手

  学生午休了,他们开始打扫食堂卫生

  夜深,夫妻俩还在留心照看好

  住校的学生,为他们盖好被子

  “为了山里的孩子们能就近上学

  我们再苦再累也值得”

  面对夸赞,夫妻俩总是腼腆的笑着说

  

  微信名:大山坚守

  为山里娃驱散梦想的迷雾

  20多年来,滚录权夫妻俩

  走遍了村寨的每一个角落

  深入学生家中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

  帮助学生申请减免书杂费

  累计100多人次数千元

  帮助一个个面临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

  积极抓住对口帮扶契机

  为学生拉来爱心款、衣物、学习用品等

  2020年12月,夫妻俩入选“中国好人榜”

  近年来

  随着当地教育资源整合

  学校只留下学前班和一年级的33名学生

  但滚录权和妻子潘明珍

  仍然选择坚守在苗本小学

  滚录权说:“这33学生最小的只有4岁

  最大也不超过7岁

  我也有个4岁半的女儿

  学校这些学生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

  

  “叮~叮~叮~~”

  2022年的一天

  滚录权怀着复杂的心情敲响了上课铃

  由于生源逐年减少

  夫妻俩也调离了苗本小学

  但是,二十多年的坚守

  已经在他们的心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他们说:“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

  将一如继往地坚守、奉献”

  “风来风扫地、月来月点灯”

  他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条件

  在大山深处坚守二十余年

  他们扛起责任,战胜一次次困难

  无怨无悔地默默奉献

  托起孩子们走出大山的梦想

  来源|贵州教育发布综合整理

  编辑|廖 勋

  责编|向 禹

  审核|侯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