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林:语文教学当直面假话、套话、空话
现在学生作文假话、套话、空话越来越多,有的简直是满篇假大空,这是我们必须直面的严酷事实。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四:
一是“高大全”话语体系的深远影响。尽管改革开放后“高大全”话语体系尽管早已败废,但近年却死灰复燃。主要表现就是作文时被要求“立意高”,或者说强调“有意义”。像小学生“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记有意义的一天”、“真聪明”、“真美丽”、“真快乐”、“真开心”、“真笨”……这一类的作文题就是“高大全”话语体系的余脉。试问,对一个孩子而言,他做的哪一件事没有意义?他过的哪一天没有意义?当孩子写“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这类的题目时,事实上他就开始了说假话之路,因为要强调有意义,他被诱导着去或者粉饰生活,或者做不该选择的选择,或者说违心的话。当一个孩子反复着写“真聪明”、“真美丽”、“真快乐”、“真开心”、“真笨”这类题目时,他事实上在被强制性地渗入不该渗入的空洞概念,然后慢慢也就变成了“概念人”,而逐步失去对世界的生动、具体、精细的生命体验功能。
二是当今“官腔”话语体系的影响。当今“官腔”话语体系中有许多的套话、空话,这样的话说与不说一个样,对受众而言,说了等于没说。媒体曾评选出十句百姓最反感官话套话,分别是
1.大量刻意的排比句。
2.对不起,领导开会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3.事故发生后,某领导高度重视,当即作出批示。
4,在……的领导下,在……的支持下,在…的努力下。
5、对……领导的重要讲话,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6.要……要……加强……加强……深入……深入….
7、您的建议已向相关部门反映。
8.领导亲临一线带头起表率作用。
9.这次会议很重要,意义特别重大。
10.把很多不相干的东西编上序号。
学生当然一般不会这样说话,但他们看多了这样的语言,自然也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学生腔”。
三是当今极盛的形式主义的影响。恐怕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个时期有今天这么盛行的形式主义,几乎一切活动都沦为了形式,不仅活动讲形式,而且许多活动本身就只是一个形式。理所当然,校园也深受影响。不说学校早已安排好的装模作样的团学联选举,不说班主任早已安排好的装模作样的班干部选举,只说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学生自发的组织,发起者也要学着装模作样地搞什么选举,一应程序俱全。学生学会“实实在在的做假”,其实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这样的校内外“形式主义文化”,尽管不直接表现在作文中,但可以肯定地说,它的间接影响是极大的。它主要是对学生作文心理产生影响,使学生说假话不会脸红,甚至还有理直气壮之感。
四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应试,许多同学背范文,按不同类型背那么几篇,作文时就套上去。这种情况现在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了,非常可怕。于是,我们看到的各种中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中的同题作文,作者虽不同,文章却几乎如出一人之手;即使是不同题目,所写的内容有许多也可以互置。
针对学生的假话、套话、空话产生的原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尽力避免和校正,如在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开展生命体验的同时,关注实证,求真求实;在作文教学中
引导学生体察生活,“切问而近思”,写出有生活实感、质感的文字;在所有教学中相机给学生提供“真相”,包括真事、真理、真情,揭露假象,尽可能帮助学生掀开生活中的种种遮蔽,使他们向着“心明眼亮”、“耳聪目明”、“我手写我心”的大路前行。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