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本是高山》11月24日全国上映!关于她,还有这些文艺作品……

     10月13日,根据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我本是高山》首发海报,并宣布定档11月24日全国上映,演员海清真实演绎燃灯校长张桂梅“教书救人”的魄力人生,带领山区女学生们冲破命运牢笼,飞向广阔人生的逆袭之旅。

  据悉,影片由郑大圣、杨瑾执导,袁媛、陈麒凌编剧,吴妍妍担任总制片人,海清领衔主演,陈永胜、柴烨、王玥婷、万国鹏主演,以及云南当地素人女学生美朵达瓦、赵瑞婷、罗解艳、郭莉娜、潘家艳主演,胡歌特别出演,刘雅瑟、杨皓宇友情出演。实力派阵容搭配本色出演的女学生群体,诚意之作,引人期待。

  《我本是高山》定档海报

  温暖而有力量的女性励志群像

  电影《我本是高山》根据张桂梅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了她以“教书救人”为己任,引领大山深处的女孩们热烈生长、打破命运牢笼的动人故事。

  定档海报中,张校长(海清饰)携手女学生们笑得格外灿烂,众人似在翩翩起舞,将欢乐的氛围烘托而出。其中,张校长身上泛旧的灰色衣衫与学生们的红色校服形成鲜明对比,一面质朴无华、一面热烈青春。而在细微之处,张校长的手上缠满了胶布,细节的考究和对原型人物的高度还原,引人泪目。海报整体呈现出一种无畏命运逆风,笑对一切坎坷的温馨底色,张校长对学生们“亦师亦友更亦母”的情谊让人感动不已。影片立足现实基底,力求真实还原山区的师生日常,生动刻画了一幅“她和她们”温暖而有力量的女性励志群像。

  首度释出的定档海报中可以看出,演员海清挑战演绎燃灯校长张桂梅可谓惊艳。从外在形象的高度还原,到人物神态的精准拿捏,神形兼备的极致呈现再次刷新了大众认知。网友纷纷感慨“真的高度还原,看得出创作者的用心”“海清老师的角色塑造力好绝”“细节走心,代入感满满”。演员海清将张桂梅的坚韧、善良和智慧完美地呈现出来,一位巾帼教育家的动人风采跃然于银幕之上。

  据悉,海报中亮相的女学生们均为云南当地的素人演员。为塑造真实的山区女高学生的角色质感,剧组展开大量海选工作,女孩们质朴而本真的面貌,展现了极具写实感的表演,传递出最真挚动人的逆袭力量。实力派演员海清领衔素人女学生,合力为观众呈现了一部催泪燃爽的现实主义佳作。

  电影《我本是高山》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中共华坪县委、县人民政府摄制;瑞丽市谦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云南金彩视界影业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猫眼微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出品;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长鑫电力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

  在电影拍摄现场,大山女孩和海清初次见面时纷纷落泪,“以为见到了真的张桂梅校长。”

  网友热评:“造型很还原,很有代入感”“坐等电影上映”……

  TA们,也曾聚焦张桂梅的感人故事

  近年来,张桂梅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她带病扎根云南贫困山区数十年,推动创建了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帮助数千名女孩改变命运。以张桂梅为题材,云岭大地乃至全国创作、推出了一大批文艺精品。

  斩获文华大奖的话剧《桂梅老师》

  2022年9月,云南省话剧院创作的话剧《桂梅老师》荣获我国舞台艺术领域的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填补了云南“文华大奖”18年的空白。话剧《桂梅老师》由王宝社编剧,王宝社、常浩导演,李红梅领衔主演。

  为了能塑造好张桂梅的艺术形象,编导王宝社运用了古希腊合唱队的形式,叙述桂梅老师的生命节点。在“歌队”(宣讲团)的叙述下,采用“剥洋葱”式戏剧结构,用“往事重演”、时光穿越式的展示,一层层演绎、立体化塑造桂梅老师的人物性格,并在其中透映出桂梅老师的精神世界,最终推演出该剧的主题诉求:真爱没有边界。

  在创作过程中,王宝社力求在表现英模人物的戏剧当中凸显人物个性,避免戏剧的套路化、标签化、同质化。“着重表现桂梅老师的信仰、追求,还要注意不能丢失她悲悯、善良、母爱的性格底色,在她的性格底色上可以看到历朝历代中国优秀女性、优秀母亲的特征,这个性格特征一旦表现出来,就不会套路化和同质化了。”王宝社说。

  音乐剧《绽放》

  英模人物用音乐剧如何表现?云南民族音乐歌舞与现代音乐剧如何融合?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与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红河州歌舞团开启央地合作呈现的音乐剧《绽放》给出了答案。

  杨吉娟 娄新月 摄

  当编剧冯必烈等创作人员在华坪采访张桂梅时,张桂梅告诉他们:你们写先进人物时,不要只表现他们的惨,因为他们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虽然有困难,但心里很快乐。张桂梅的几句话给了创作团队很大的鼓励和启发。于是,主创团队通过集中演绎家访、筹款、老师离开、逃学、战胜病魔等几个核心事件,呈现张桂梅老师的不同侧面,表现出最强的戏剧张力。

  杨吉娟 娄新月 摄

  因故事发生在云南,《绽放》的音乐也融合了云南彝族撒尼人、白族、苗族、藏族等民族的音乐元素。民族特色元素的加入、动人的旋律与真挚的语句还原了张桂梅坚毅果敢又无私的性格底色。《那时》《从璀璨的银河坠落》《有妈总比没妈好》《红梅赞》……《绽放》中的一首首歌曲、一声声咏叹,情感真挚,扣人心弦,让观众沉浸其中,荡气回肠。

  滇剧《张桂梅》

  原创大型现代滇剧《张桂梅》是云南省滇剧院在2021年创作演出的献礼建党百年的一部优秀作品,集结了众多实力派主创人员及云南省滇剧院多位青年领军演员。历时近十个月,滇剧《张桂梅》主创人员两次到华坪采风,剧本数易其稿。

  张成 摄

  排演时,导演周龙主张淡化故事叙述,强化情感表达,力求塑造一个可亲、可爱、可敬的张桂梅。在舞台呈现上,则“尊戏曲艺术之本体,扬滇剧艺术之魅力”。

  “滇剧《张桂梅》突出滇剧的唱、念、做、舞,尤其是用唱腔抒发情感,塑造人物,挖掘人物内心情感。”周龙介绍,剧中,丝弦腔的“苦品”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家访失败的痛苦与愧疚,胡琴腔的“阴调”唱出了重重困难压于一身之时内心的无助与咏叹,重温入党誓词时又有大段具有冲击力的念白。“滇剧《张桂梅》是在尊重滇剧艺术规律的基础上对滇剧现实题材剧目进行一次有新意、贴合时代审美的探索。”

  张成 摄

  大型现代滇剧《张桂梅》荣获第十六届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优秀剧目奖,第九届云南省文学艺术奖·戏剧山茶花作品奖等。

  报告文学《张桂梅和她的孩子们》

  在《张桂梅和她的孩子们》中,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本真”的张桂梅形象。作者并没有过分渲染张桂梅的光环色彩,而是用大量笔墨去书写张桂梅成长的心路历程,去描写张桂梅的年少、青葱时代,以及许多生活小细节。张桂梅有和大家一样的美好童年,有难忘的青春岁月,同样要面对离别、面对病痛。因此最终呈现的效果,人物显得真实可信,仿佛就是我们身边之人。读者可以通过一处处真实的细节慢慢走近这位妈妈般的楷模人物,继而被张桂梅身上动人的品质所感染。

  《张桂梅和她的孩子们》获第九届云南文学艺术奖文学类报告文学奖;该书还荣登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好书”榜单。

  报告文学《张桂梅》

  报告文学《张桂梅》一书由云南出版集团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云南新华书店集团发行。本书作者为“中国报告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李延国、华坪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王秀丽。“生活的精彩远远高于闭门造车。”两位作者多次深入一线,对张桂梅老师和她的学生、同事进行深入、广泛而细致的采访。

  该书以个人生命史的方式讲述了张桂梅童年时期的家庭与求学之路,青年时期从牡丹江边的黑土地来到云南扎根边疆,壮年时期在洱海边美好的爱情故事,以及到华坪县创办免费女子高中的初衷与艰辛,呈现了张桂梅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生命历程。该书也入选2022年度“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

  小说《向山而行》

  2021年开年,中国和平出版社邀请杨筱艳创作一部以张桂梅老师为原型的儿童长篇小说。在阅读了大量有关张桂梅老师的书籍和报道后,如何选取素材并将其编织成一部受众为少年儿童的长篇小说,成为困扰她的问题。

  灵感忽至,杨筱艳决定选取张老师童年、少年、青年的生活片段,与她创办女高第一年过程的视角交替穿插,双线并行叙事。童年故事更能引发小读者们的共鸣,办校过程的记述也会让他们更深刻地了解女子高中创立的不易与存在的巨大意义。由于创作的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而非纪实作品,于是,在杨筱艳的笔下,众多资料变成了一章一章的故事情节,张桂梅曾经的学生们也化作我笔下的海蓝莉、海云云、山雀儿、云宝琼……还有那些与张桂梅老师共事的众多老师们,也一一在故事里出现。

  在详细地实地采访后,杨筱艳又把张桂梅亲口讲述的事例写进小说里,山谷里的歌声,中秋节师生们月下吃鱼,姑娘们喝到奶茶时的欢快……最终,小说定名为《向山而行》。

  除此之外,还有——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名家廖文静创作的《托起希望——致敬张桂梅》系列玉雕作品,向张桂梅致敬。

  《托起希望——致敬张桂梅》系列玉雕作品

  丽江剪纸艺术非遗传承人严以智创作的剪纸作品《张桂梅老师》,用梦想点亮梦想……

  赵庆祖 摄

  这一件件拥有穿透时光力量的文艺精品在追求至真、至美、至善的路上,用真事、真心、真情,在一个个舞台、一曲曲歌声、一篇篇书页中与张桂梅的“大爱”再次重逢,唤醒激活了更多人的心中所爱。

  这些瞬间 再看依然泪目……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她为无数的她们撑起了伞;因为天生不怕困难,所以她不忘初心勇往直前……她是师生们尊敬的张校长,还是孩子们慈爱的张妈妈,她更是她自己——铿锵的玫瑰、傲立雪中的梅,她的眼神里流露着坚定,她的话语里充满着动力!

  今天,让我们再次通过几个瞬间重温张桂梅老师的故事——

  瞬间一:新兵入伍,张桂梅老师含泪送别

  今年9月15日,云南丽江华坪县入伍新兵欢送仪式在华坪女高举行。新兵们身着戎装、肩披绶带、胸戴红花,身姿挺拔、面容坚毅。仪式现场,张桂梅老师带领女高学生代表走到新兵面前,向他们致意,为他们鼓劲,每一位新兵都大声说“张老师好!”张老师也微微鞠躬回应“加油!加油!”

  图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队伍中的杨婧婷,是今年刚从华坪女高毕业的学生。走到杨婧婷面前,张老师再也掩藏不住激动的心情,流下了热泪,和自己的学生紧紧拥抱在一起。杨婧婷哽咽着说:“您保重身体,等我回来看您……”张老师没有回答,只是用覆满膏药的手抚摸学生的脸,难舍之情溢于言表……

  瞬间二:不忍道别,张桂梅老师又一次“躲”了

  今年是张桂梅校长连续第13年高考送考。6月8日下午,华坪女高的毕业生结束高考,女生们开心地击掌、拥抱,而送考归来的张桂梅校长却不见了身影。

  和往年一样,不忍道别的她悄悄躲了起来。“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你们都能拥有更灿烂的人生、更幸福的生活。”

  瞬间三:想提前预支丧葬费,只有看着这些钱用在孩子们身上才放心

  2018年4月的一天夜里,张桂梅疼得失去了意识,通过一系列的抢救,张老师终于苏醒了。

  当她醒来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能不能把我的丧葬费提前预支了,我要看着这些钱用在孩子们身上我才放心。

  以为自己将死的张桂梅熬过了那一晚。第二天上午,张桂梅不顾医生劝阻又回到了女高。只有张桂梅自己知道,她是在与时间赛跑。

  瞬间四:在崎岖山路上,跌跌撞撞去家访

  从教几十年,张桂梅一直有家访的习惯,在她看来,只有通过家访才能充分了解孩子们家庭的困难,让孩子们放下心理包袱,安心学习。

  10余年里,张桂梅走过10万多公里的家访路,在崎岖的山路上,她摔断过肋骨、发过高烧,也曾昏倒在路上……

  2021年2月9日,张桂梅前往华坪热水塘家访。新华网发(王秀丽 摄)

  但她仍用尽全部力气推开一扇扇学生家庭的门,打开一扇扇学生和家长封闭已久的心灵,用她全身微弱的力气来拉住一个个在贫困和学业中徘徊的农村女孩。

  瞬间五:一条破了洞的裤子,一篇文章,梦想终于照进现实

  2007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到北京开会前,县里给她特批了一笔“置装费”,她却给学生买了电脑。

  当时一位细心的记者发现,张桂梅穿的牛仔裤居然破了两个洞,于是开始报道她的故事。

  她把办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告诉了一位记者,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的文章见报,引起轰动。

  之后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疯狂的梦,终于开始照进现实。

  瞬间六:没钱我们给,大学我们也帮忙

  “我想读书,可家里穷,要让我嫁人。”女孩哭了。一句话,引燃一个踽踽独行理想滚烫的人生。

  即使女高免费,大山里的家长们还是不愿意把女孩送来读书。

  “没钱我们给,大学读不起,我们也帮忙。”

  “这大山上,守在这里干什么呢?不学习怎么办?”

  “高中就上我那读,全部我来负责,你不要有后顾之忧,啥事没有。”

  “没了爸爸,还有我们呢,没事的,不哭了好孩子,我保证你吃饱、吃好,和别的姑娘一样,一点差别没有。”

  ……

  很多女孩就是这样被张桂梅从山区带到女高。所有的压力和难题,她独自扛下了。

  张桂梅校长曾说:“我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长时间,但只要活一天,我就会把教育继续振兴,让山里的孩子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致敬张桂梅校长!期待电影上映!

  编辑:王茜婷 实习编辑 陶媛 综合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云南网、央视“面对面”节目、央视“感动中国”节目、云南日报、光明日报、云南发布、澎湃新闻、中国教育报、山西新闻网、希望出版社、丽江日报、云南理论网等 记者:龙彦 李熙临 张成 张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