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双拥人物事迹展示
张志国
涿州明城恒盛集团董事长张志国,把关心支持国防事业不是单纯当作任务,而是作为一种政治觉悟;把接收安置复转军人不是当成包袱,而是作为企业发展的财富;把拥军优属工作不是当成为求善报的积德行善,而是作为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16年来,他在做好企业发展的同时,想方设法接纳安置复转军人,创新举措支持国防建设。至今,张志国已先后安置213名复转军人到企业就业,还充分考虑每个人在部队的职位、特长、表现,给予对等安置,先后选拔27人担任了集团高层和中层领导,占全部管理人员的40%。
张志国成立了“明城恒盛帮战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据统计,该中心已连续举办5场大型专场招聘会,为近千名退伍兵搭建应聘平台,通过金融板块的贷款优惠政策间接帮助30余名退伍兵成功创业。
拥军更要优属,张志国深知官兵们最大的牵挂是家乡的亲人。他说:“只有把战士们的家属照顾好了,他们才能安心服役。”他在公司制定了一系列优抚规定,建立了军人家属安置直通车,先后接纳50余名军属在企业就业;免费资助家庭困难的军人子女完成学业;每年为部队军属免费进行驾驶技能培训;通过贷款优惠,帮助他们创业致富。
新兵入伍时,张志国组织集团的国防志愿者热忱助力欢送大会,为即将离开故乡的好男儿壮行;新兵踏入军营后,他常走入军营进行慰问。与此同时,张志国每年拿出20万元,在部队设立“立志报国,爱军习武”奖励基金,对荣立军功的战士进行奖励,激励士兵建功军营。十六载漫漫拥军路,十六载军民鱼水情。张志国倾心支持国防,真诚拥军优属,创新举措谋安置,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获得社会各界认可。
曲纪双
曲纪双,女,承德金航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29年来,她把经商报国和致富拥军当做自己人生的理想和不懈地追求,累计投资1200余万元用于各种拥军活动,安排就业退役军人56人,慰问老军人和烈属3000多人次,是承德市有名的“拥军大姐”。
她总是在工作之余,深入到农村探望退役老军人、伤残军人和军烈属,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到老战士们的家中帮助照顾老人们的生活,每次都拿出钱物送给老人们。近几年里,她先后探望老军人和军烈属达460多人次,协调有关部门和企业为县敬老院建设募捐和慰问老军人近200万元。后来,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也为照顾更多的老军人,她把公司总部迁到了承德市。她常说,企业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扶持,企业盈利了就要更多地回馈国家和社会,特别是要回馈给那些曾经为国家和社会付出过巨大牺牲的军人。
每年“八一”建军节、春节等重要节日,她都主动和承德市双拥办联系,帮助一起谋划工作,要任务、要担子,在拥军工作中一路领先。现在,曲纪双又把拥军工作扩大到了驻承德现役部队,积极为部队官兵服务,为部队文化建设服务,邀请名家为部队官兵举办书法、音乐、绘画、摄影等培训班,为部队培养文艺骨干、为基层连队购置文化器材,协同部队开展文化活动,受到了承德市、军分区和驻军的高度赞扬。
未淑云
未淑云,女,蒙古族,民主促进会会员,原北戴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产权产籍科科长。30多年来,作为工薪阶层的未淑云,在国家、省、市区的“希望工程”、扶贫济困、赈灾、拥军优属、社会公益事业等各种活动中无私奉献、慷慨解囊捐款达40余万元和5万余元的实物。
她三十多年如一日拥军不辍,用一颗爱心积蓄了浓浓的拥军情。更为可贵的是三十多年来,每次无论新来一批还是送走一批战士,她都要过去亲切的慰问。为进一步加强军民之间的联系,她还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军地军民开展共建活动牵线搭桥。每年暑期、“八一”建军节期间,她每去一处都会购买3500余元的鸡蛋、矿泉水、西瓜等物品慰问支暑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战士;每年元旦都会购买4000余元日用品慰问消防三中队的官兵;作为区志愿者队长的她为了使武警官兵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每年都会组织志愿者们到部队慰问演出和武警官兵们一起包饺子过大年,让他们感觉到家的温暖,并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爱,展示了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情怀。她的行动深深地感动了子弟兵,亲切地称呼她“未妈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她对教育事业有着特殊的感情,尤其是对军属子女,每逢“六一”儿童节,都把自己一个月的工资拿出来捐给孩子们,尽自己的力量让孩子们过得好一点儿。并且每年还拿出2000元钱分别送到区民政局和区残联,用来慰问退役军人、军烈属及贫困残疾人家庭。
陈秀芝
陈秀芝,女,石家庄市鹿泉区军粮供应站副经理,她视官兵为亲人,视部队为己家,长期为驻地官兵提供便利和服务,二十年如一日默默地为官兵做好事,办实事。
军供无小事,质量重如山。但为了让子弟兵吃上质量上乘的粮食,陈秀芝经理亲自带领大家精心挑选优质的粮食,各种豆子都是人工一粒粒选,人员紧张,就发动全家帮忙来干,昼夜加班,部队的领导说“吃你们供应的粮食,我们一百个放心”。
干军供就要爱军供,投入真情实感。当假日来临,那些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部队战士就成为她心中的牵挂。建军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她都组织干部职工到部队进行慰问、举行联欢活动,与他们拉家常。业余时间,她经常帮战士缝缝补补、洗洗拆拆,“都是些年轻小伙子,离家在外挺不容易的,平时部队的训练任务又挺重,我能帮一点是一点”。逢年过节,就帮助部队的厨师包饺子给战士过节,二十多年过去了,战士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当年的“大姐”也变成了现在的“阿姨”,由于部队接触范围有限,有大龄的军人还没解决个人问题,她就记在心上,热心当起红娘,为部队的军人推荐合适的姑娘。几年来,已有十几位姑娘嫁给了部队的军人,生活幸福。
每年退伍之际,她总是让爱人一起开车送退伍战士到车站,简单朴素的一个纪念品,一瓶矿泉水,一句真挚的祝福,都包含着对子弟兵深深的情感。正是凭着炙热的爱国拥军之情,她才能这样不计回报地奉献着。
张洪顺
邯郸市正大制管有限公司总裁张洪顺立足实际,关心支持国防和部队建设,重视双拥工作,把做好双拥工作当作企业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光荣的政治任务。张洪顺及其所在企业坚持日常走访慰问老复员军人、军队离退休老干部、烈军属、残疾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和下岗失业退伍军人。多次组织慰问团(组)慰问驻地部队官兵,积极组织员工为军烈属、残疾军人和老复员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做好事、办实事;与此同时,公司还出资帮助他们解决医疗、住房、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立足驻地部队实际需求,认真落实政府关于拥军优属各项政策,尽全力帮助社会做好转业退伍军人等人员安置工作。为解决军转干部和退伍军人的就业问题,企业列规划、腾岗位、留位置、降门槛,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解决退伍军人、随军家属、义务兵家属就业;同时,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免费对退伍军人进行就业前初级职业技能培训,有效改善了退伍军人不能快速适应企业需求的现状。几年来,公司共接收安置转业干部近100人,安置城镇退役士兵200余人,安排随军家属劳动就业30余人,都愉快地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为帮助解决退伍军人实际生活困难,想方设法,多方为退伍军人、随军家属、义务兵家属提供生活保障;同时,帮助解决好随军家属子女的入学和入托等问题。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拥军优属举措,得到各级政府的认可,受到了军队转业干部、退伍军人、随军家属、义务兵家属的热烈拥赞。
郑 富
郑富,现任磁县人武部部长。近年来,该同志带领人武部官兵和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参加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抢险救灾维稳、扶贫济困助学,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认可和赞誉。
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作为协调、组织者,他总是走在最前列,受领任务坚决,现场勘察当先,靠前指挥得力。在磁县去年“7·19”抗洪中,他得知都党乡石场村3名群众被困漳河洪流中后,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指挥调度,掌握了主动权。面对河心孤岛随时会被洪水冲垮、受困群众生命危在旦夕的紧急情况,在利用抛绳器救援无果时,他果断决定派民兵应急分队搭乘冲锋舟直接施救,并抢先靠前,亲自乘舟救援,为救援官兵作出了表率。
他积极协调驻磁部队和组织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绿化西部荒山3000余亩、改造良田、打造贫困山区农民经济沟15亩。组织广大官兵向受灾地区的贫困人员捐款捐物3万余元,同时,他还组织民兵平整道路、修建坍塌房屋、修建学校,协调文教局向山区受灾学校捐赠桌椅,个人并主动联系贫困学生一名,坚持常年捐资助学,这些行动充分得到了驻地群众的拥护。在他的组织下,驻军还建立了拥政爱民领导小组、军地定期互访、信息通报等制度,使拥政爱民工作制度化,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为当好扶贫攻坚的践行者,他先后组织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开展“万名官兵绿化磁县”“百连民兵帮扶百村”,做到了“一兵带一户,一连带一村,致富标兵示范引路”。
侯宝明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北省劳动模范、省市道德楷模、2014年感动河北人物、衡水爱心小分队队长侯宝明同志四十多年如一日,把为社会奉献爱心植入灵魂深处,热爱公益事业,成立的“衡水爱心小分队”把“衡水就是我,我就是衡水”作为活动的宗旨,尽自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特别是他在“双拥”工作中,以无私奉献的精神,积极推进创建双拥模范城活动的深入开展,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称赞。
2015年8月29日,侯宝明带领40多名队员走进衡水市光荣院开展文艺演出,与老人们一起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队员们都怀着崇敬的心情,将精心编排的10多个文艺节目献给了老人们。他们在演出结束后纷纷表示,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军人甘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精神,要以此为动力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2015年12月31日,侯宝明又带领爱心小分队队员到市光荣院慰问演出,与老兵们联欢迎新年,并带去慰问品。自上世纪80年代起,侯宝明每年都到市光荣院为老兵们慰问、演出,为老兵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成了老兵们的贴心人。
2016年10月26日,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侯宝明带领80余名队员走进衡水科技工程学校、衡水卫校、衡水市桃城区河东办事处,开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组歌宣讲活动,受到观众热烈欢迎。活动中,爱心小分队表演了长征组歌大合唱《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芒》《四渡赤水出奇兵》《到吴起镇》《祝捷》等歌曲,深情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不屈不挠、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歌颂了红军指战员不畏艰辛、英勇奋战的英雄气概,颂扬了中国革命史中具有传奇色彩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杨昌辉
杨昌辉,1998年9月入伍,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政治工作部秘书科科长,曾荣立三等功3次,被原北京军区空军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一次。他坚持把驻地当故乡、把百姓当亲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奏响了一曲曲昂扬奋进的时代赞歌。
作为一名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的干部,杨昌辉积极向部队党委建言献策,把抗洪抢险、反恐维稳等急难险重任务纳入部队日常训练内容,有针对性地加强特情处置演练,确保人民一有需要,随时能够拉得出、用得上。每年汛期来临,他每次都主动请缨加入抗洪抢险应急支援小组,与官兵一起参加训练,随时整装待发,全力参与地方防汛工作,受到了军地一致好评。
从军近20年,他不遗余力地帮助孤残老人、儿童等,全心致力于军民共建事业中。在他的组织和带动下,机关分队的官兵与驻地社区、街道、学校等单位建立了稳固亲密的共建关系,开展了大量的双拥共建活动,组织部队官兵通过走访慰问、结对帮扶、捐资助学、送医送药等方式,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活动,帮助驻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先后出动兵力2000人次,参加环境整治30次,清理垃圾400余吨,植树5000余棵,种草3000余平方米。在国家扶贫日开展活动,帮扶特困户、孤寡老人200余户,捐助米面粮油、棉衣棉被等价值5万余元,送医送药800余人次,维修各类设施1000余件,受到群众热烈欢迎。结对资助学生100余人,捐款捐物10万余元。带头组织军队教官、辅导员队伍为廊坊市六小、四中、十三中、胜芳中学等10多所学校军训学生10000余人次、作国防教育报告200余次,受教育的学生近20万人次。
刘宏伟
刘宏伟,现任沧州市第二军粮供应站站长。1994年入伍参军,在部队一干就是12年。曾荣获三等功5次,师、团嘉奖多次,2006年转业参加工作又光荣地成为一名军粮工作者。因为在部队曾当过司务长,深知军粮工作的重要性,所以一直在军粮保障中尽心尽力。
不论是寒冬酷暑、风霜雨雪,只要部队有需要,他每天24小时随叫随到,招之即来,来之能供。2015年阅兵、受阅部队进驻沧州市,刘宏伟带领职工24小时值班,不分节假日,严把进货关、每天都出现在保障一线。当时正值酷暑,他就背着藿香正气水,外场温度高达60度,他说官兵们能受得了,我就受得了。整整3个月,他圆满完成了受阅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受到了广大官兵的一致好评,被官兵们亲切地称为不穿军装的老班长,也受到了部队的表彰,为军粮供应系统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也为“河北军粮”创下了品牌。
每年的“八一”建军节、春节,他都组织单位的干部职工,慰问驻沧部队官兵、军烈属,赠送慰问品,并组织年轻职工为军烈属送温暖,尽力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他积极参加与部队政治、文化、体育等联谊活动,例如篮球友谊赛、联谊晚会等,与驻沧部队官兵增进了解,互建深厚友谊。
刘宏伟以对工作的满腔热忱,对事业的无比忠诚,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诠释了一名党员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人生追求。在双拥工作中,他不断探索新思路,强化措施,多方位,多领域,多层次,为建设新型的军政军民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国防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范世平
范世平,女,现就职于定州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光荣部。从到服务中心光荣部工作开始,范世平就意识到服务中心是双拥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工作的优劣,关系着党和政府对孤老复员军人关怀的实际利益和形象。她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带头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带头过“严”字关,对自己严格要求,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再去说服别人,要求别人。她以实际行动做出了表率,从生活服务到平息纠纷,她都亲力亲为,从不马虎。她带领光荣部职工秉持“一切为了老人”的工作理念,抓好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建立起了一支稳定的服务质量好的团队。她积极组织老人们读书看报下象棋,丰富了老人们的精神生活。老人们发自肺腑地说:“是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没有忘记我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
范世平到服务中心光荣部工作以来,无私奉献,奋发进取,用挚爱和亲情把服务中心营造成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让革命老人体验到家的温馨。有的优抚对象患有小脑萎缩经常找不到自己的房间,无论是白天和夜晚她每次都及时把老人送回房间,老人自己不能吃饭她就按时给老人喂水喂饭。有一次,她发现一位老人没去吃晚饭,及时到老人宿舍了解情况,发现老人头晕,结合老人平时的身体状况,她及时把老人送入医院检查,从而避免了老人脑梗的发生。一件件的实事,让老人们非常感动。她把老人们的生日写在牌匾上,每次老人生日都自己出钱为老人买生日蛋糕,交代厨房为老人做生日餐。这些年,范世平从来没有在家里过一次春节,每逢重大节日,她都到光荣部同老人们一起吃团圆饭。她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多次获得单位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