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观察日记:该用什么来抵挡,人生的无常
北京这两天被持续的大雪笼罩,白茫茫一片。路上车辆行人都少,巨大的建筑物在天地之间似乎也变得渺小。
想起海子的那句: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在疫情还未见好转的当下,说不上这场雪是带来了肃杀,冷静,抚慰,还是希望。
因为疫情还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在肺炎患者求助的微博话题里,患者还是一床难求,整体的医疗资源有限,现有机制在超负荷运转,整个武汉,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生离死别。
现在回头看钟南山院士说的那句"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读出的不仅是鼓舞,更是悲悯。
如果说这场灾难来得太过突然,那在这满目疮痍之下,唯一还能让我们点起希望的,就是爱。
是人们的勇敢与抗争,是这片大地上,人们用善良与坚韧构筑起来的围墙。
01
2月4日,浙江绍兴市人民医院,一对五天未见面的医护夫妻在隔离病房走廊相遇,他们通过声音和眼神认出了彼此。
两人互相用手指了指对方后,拥抱在一起,随后又各自继续工作。
无法脱下防护服深深相拥,甚至无法拿下口罩和护目镜看看彼此。因为紧缺的物资用一个就少一个,而时间宝贵也不允许他们过多停留。
不过紧要关头,能够看见,能够拥抱,就已经是莫大的安慰。
02
最近有很多捐赠的新闻,有的让人愤怒,有的让人暖心。但这其中有两条新闻,最让人难过。
一条是,河南嵩县某村子捐了十万斤大葱。
另一条是,云南红河州有个寨子捐了22吨香蕉。
前者是国家级贫困县,而且因为联系不到刨葱机械,300多个村民到地里用手硬拔了三天。
后者里有一半人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摘完香蕉之后还需要用摩托车队运下山。
这两个数字夹在几亿几十亿的捐赠里,并不显眼。但可能是他们能掏出来的最好的也是全部的东西了。
武汉有难,八方支援。每一位善良淳朴的人们,都在用他们的方式,在关注,在行动。
03
三联生活周刊在2月2日发布了一篇报道,内容是日本学校给家长发的通知。
通知最后一段的翻译是:“随着信息在新闻和网络上的不断扩散,大家不要对中国以及在武汉生活的人产生言论上的不平等对待,请各位家长和孩子说起此事时要从培养孩子的正确人权意识出发,注意言行”。
而之前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所在捐赠给湖北武汉的两万个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的包裹上面也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疫情之下,这几个字,让爱温柔地流淌着。
同时也提醒着我们,让疫情仅限于疫情,不要让疫情之外的人受到二次伤害。
04
“杭州保姆纵火案”的受害者林生斌,这个生活受到重创的人,在这次疫情中,默默地捐赠了5000只,价值共9万元的口罩。
他在17年那场被自己保姆蓄意纵火的惨案中,失去了自己三个可爱的孩子,还有深爱的妻子。
而此前,林爸爸还在微博上表示,没帮上什么忙。直到报纸上刊登捐赠详情的时候,林爸爸的名字才被报道出来。
面对后来的采访,林爸爸说,这没什么,我只是希望买到一些口罩,给一些有需要的人。
有人说林爸爸简直是天使,这个心碎过的好人,永远没有停下为世界送去温暖的脚步。
05
在D5319次列车上,老奶奶独自一人。看见乘警过来,因为没有口罩,感觉很不好意思地把衣服拽过来遮着口鼻。
乘警问她,是买不到口罩吗?老奶奶点了点头,她其实也不想这样不戴口罩出门的。
听到这里,真的很心疼。
老年人是易感人群,偏偏老年人的消息获取又比年轻人滞后,当老奶奶知道疫情如此严重,想要买口罩的时候,各地口罩早已经紧缺了。独自一人在车上,心里不是因为不听劝而肆无忌惮,而是就算害怕病毒也只能如此。
好在视频的后面,乘警安抚老奶奶说:“别着急,现在口罩不好买,我单位发的还剩一个,你先戴着。”
看不到乘警的脸,却在听到这段话的时候,心里某个地方被触动了一下。
06
武汉,一位90岁老婆婆在医院守了五天五夜。
她65岁的儿子已经被确诊,为了在定点医院给儿子要到一张床位,老人一直在排队等候。
最终儿子送进了病房,老婆婆要来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张字条。
大家都说,看这一手好字,横平竖直皆风骨,一定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老人。
字条上,老婆婆写的是:“儿子,要挺住,要坚强,战胜病魔。要配合医生治疗,呼吸器不舒服,要忍一忍。”
07
2月5日晚,方舱医院投入使用,首批患者入住。其中一名患者在病床上正读着一本书,被记者拍了下来。
照片中的读者泰然、从容、淡定。病痛之下, 却依然在汲取知识和力量,依然充满着希望。
阅读就像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我们在阅读里思考,抗争,顽强拼搏。
08
在人间于1月28日发布了一篇武汉当地一个女孩的口述《妈妈在武汉隔离病房去世》。
故事里面,妈妈因为感染去世了,爸爸感染的也很厉害,哥哥也被轻微感染,全家只剩自己、嫂子和侄子暂时安全。
全文感情细腻,读过一遍,不忍心再读。几天过去印象最深的,便是去世的妈妈留给女儿的一张字条“日子要精打细算地过。”
感觉是像春风一样温润的人,对护士友好,对紧张的医疗资源予以理解,对孩子的生活懂得规劝,但是这也同样是最让人难过的地方。病毒从来不会管你是不是一个好人,不管你有多么的善解人意,不管你是谁的希望。它只是夺去了你的生命。
不过看当事人的微博里,还在为了父亲和哥哥积极的救治。日子要精打细算地过,日子也要勇敢地面对。
09
武汉市一所中学的退休教师,已经77岁了。
昨天凌晨在微博上求助,他的女儿因这次疫情刚刚去世,老人家两口子和外孙女都感染了,为了让13岁的外孙女能住上院,老爷爷第一次学会用网络求助,发的第一条微博是“你好”。
这条微博底下的一个评论说到:“可怜的老人家。难以想象他怎么摸索出微博。以最老套的方式先问候一句:你好。多希望一切都好。”
事实证明,今天新发的微博里提到,微博是由外甥女代发,但这种全家感染的情况还是很让人心痛。有很多人为文章打赏,试图帮上些什么,但这家人说,谢绝大家所有的金钱资助,会全部返还。
好多人评论说让他们自己留着,买个氧气机什么的, 但是他们却还是坚持返还。是在这种情况下,依旧保持冷静坚守原则的一家人。
_
_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真实总是残酷的,而真实又最动人。
人生是「无常」,是无数个突然。
突然庞大的信息流,每一个人都被迫突然面对这一切,学会正确佩戴口罩,学会捐赠物资,学会面对亲人就在面前而不能久久相拥,甚至武汉的人们,还要学会如何正确的求助。
又很难过,在微博求助这件事,本不应该是一场注意力的争夺。不是谁获得了更多的转发,谁就应该优先得到救治。更无助的是,我们除了转发似乎什么也做不了。
可是,那也要为了一些小小的希望,把声音传递下去。
失去是最终的结果,但必须为了活下去而战斗。
总是会有我们无法控制的部分,坦然面对,并继续处理接下来的事情,才是关键。
(武汉汉街 来源:微博@XXTEE)
武汉只是被按下了暂停键。
这所城市,和这里的人们,都在等待一切重新启动。
而推动这一切重新启动的所有善意,都值得被记住。
无论何人,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在乌云的周围,寻索着希望的微光活下去,活得繁盛。
「趁早」创建正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