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实践育人创新项目

  思政课实践育人创新项目案例介绍

  辽宁职业学院:门宏悦 常肖晶 刘佳莹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项目是2020年度辽宁省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建设的一个子项目,校内批准的思政改革创新重点项目,匹配10万经费,利用2020-2021第一学期,对全体20级学生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我校探索思政课教改的最新成果。

  实践育人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基本任务之一。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工程立足新的时代背景,科学认识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整合高职院校实践教育资源,把促进学生成长作为项目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创新思政实践教学途径,提升理论课育人效果,推动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优质化的思政课项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努力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与效果

  高校思政课是贯彻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就要求我们理直气壮地办好、上好思政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践教学旨在促进思政课教学方式与时俱进,自觉地融入新的时代特色,不断地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吸引大学生的目光,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切实地增强课程的吸引力。使高校的思政课更加地贴近生活、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增强该课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更好地发挥其培养人发展人的根本目标。

  (二)着力打造立体化思政课实践育人体制机制

  根据思政课程内在的育人元素和育人逻辑,通过实践教学,构建立体化实践育人体系。通过挖掘实践过程中的育人元素,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真正把思政课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切实做足育人大文章,唱响育人最强音,使思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率,逐渐形成我院立体化思政课实践育人体制机制,在探索与完善的过程中与其他兄弟高职院校交流分享,互通有无。

  (一)创建一支思政课实践指导教师团队

  在思政部教师队伍中组建一支实践教学教师团队,制定兴趣小组的活动方案,开展课外实践的具体指导工作,总结教学成果。

  (二)完善“青马学会”体制机制开展具体工作

  选聘各院系优秀学生加入组织管理层,对接项目8个部分,承担实践教学组织、宣传、管理等协调工作。

  (三)丰富两个途径三大平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

  1.课内实践是以沙龙专题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教师充分掌握学生思维逻辑,发现学生关心关注及存疑的社会问题。

  2.校内实践平台分为经典诵读、红色剧作、歌舞、微电影、辩论五种类型,学生自主选择实践类型,参与到兴趣活动组的一个专题项目中,在实践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

  3.校外实践包括参观、志愿服务和社会调研三种类型。参与学生主要是班级思政科代表以及全体青马学会成员。组建了青马宣讲团,将所学所思所感分享到学生中去。

  (一)实践指导教师团队选聘及培训

  根据思政课教师意愿,将实践指导教师进行分组,各项实践指导教师制定本组实施具体方案,包括实践围绕的主题、前期准备工作、活动开展方式、成果展示等。实践指导教师将自己所负责部分的实践教学资源上传到超星学习通平台,包括实践要求、作业、活动等。

  (二)青马学会换届校级竞聘(会长+部长)

  选聘出的青马管理层成员承担了此次实践教学组织、宣传等协调工作,使得实践教学顺利进行。在培养青马学会成员协调沟通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三)成立8个实践教学班

  选课平台与资源库搭建完成后,由各个班级的青马联系员负责宣传、协调各班级选课工作,同学们根据个人特长及意愿扫码加入到超星平台中所构建的相应实践专题的实践教学班。各实践小组根据本组实践方案,用学习通通知到相应实践教学班的学生,采用线上直播方式,对相应实践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不同教学班的任务如下:

  1、经典诵读

  主要工作:(1)精选红色经典著作,收集作品创作的背景、作者简介、基本概念、常用术语、传播故事等,作为师生诵读、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和前提;(2)将所选作品分成若干段落,标记好起始点发送给参与人;(3)组建诵读活动群,所有参与诵读的师生加入群聊并进一步分享相关学习材料,以供参与者参考学习;(4)审核参与者的诵读作品,可简要编辑处理;(5)收集参与者的个人简介、照片等文档;(6)指导青马宣传部部长,为每个作品制作一篇推文,利用青马公众号推送作品,鼓励转发并及时反馈到微信群。

  注意事项:

  让参与者能够在参与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到经典的力量,感知真理,指导教师在与师生沟通交流过程中,要加强潜移默化的思想引领,耐心指导。

  2、红色剧作

  主要工作:(1)精选红色经典或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故事,集中给学生讲述故事的背景、人物、历史意义等;(2)形成剧本,指导学生排练演出,设计成舞台剧;(3)每次活动要做好记录;(4)及时总结,挖掘亮点,指导青马宣传部推送活动报道;(5)利用信息交流平台,做好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工作。

  注意事项:

  让参与者能够在排练剧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人物的精神力量,指导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交流过程中,要加强潜移默化的思想引领,耐心指导。

  主要工作:(1)精选红色经典或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故事,集中给学生讲述故事的背景、人物、历史意义等;(2)形成剧本,指导学生排练演出,设计成舞台剧;(3)每次活动要做好记录;(4)及时总结,挖掘亮点,指导青马宣传部推送活动报道;(5)利用信息交流平台,做好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工作。

  注意事项:

  让参与者能够在排练剧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人物的精神力量,指导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交流过程中,要加强潜移默化的思想引领,耐心指导。

  3、红色歌舞

  主要工作:(1)精选红色经典歌曲、舞蹈,收集作品的创作背景、塑造人物背景、作者背景等,做好实践前的相关指导;(2)指导学生排练演出,在演绎过程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3)每次活动要做好记录;(4)及时总结,挖掘亮点,指导青马宣传部推送活动报道;(5)利用信息交流平台,做好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工作。

  注意事项:

  让参与者能够在歌舞演绎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力量,指导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交流过程中,要加强潜移默化的思想引领,耐心指导。

  4、微制作

  主要工作:(1)收集往届微制作比赛相关资源,针对微制作作品的形式及内容,给学生提供学习参考,开拓学生视野;(2)优先招募掌握信息技术、摄像摄影、编导演艺等技能的学生加入,并指导学生将简单的操作方法分享给小组成员;(3)可前期拟定出制作主题、方向、内容等,也可指导小组成员自主创作,教师把握每个环节;(4)指导学生取景录制,调配各作品所需的演职、编辑等人员;(5)学生活动的过程记录;(6)及时总结,挖掘亮点,指导青马宣传部推送活动报道。

  注意事项:

  让参与者能够在团队合作、作品酝酿、作品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到理论的力量,指导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交流过程中,要加强潜移默化的思想引领,耐心指导。可以其他组学生实践过程作为制作素材,相互借力,共同实践。创作作品中要包含一部关于《共产党宣言》或与马克思相关的故事。

  5、辩论

  主要工作:(1)收集适合学情的学习资料,可包括辩论的传统起源、发展变化、基本程序、比赛信息、著名辩手、辩论现场等;(2)指导学生学习基本内容,在观看相关辩论场景中,感受语言、知识、理论、思维等带给人的积极能量;(3)拟定辩题,组织学生日常训练;(4)全面牵头举办校级“明辩杯”辩论赛,鼓励小组成员带头指导班级、学院成立辩论队;(5)指导学生活动的过程记录;(6)期末成果展可编排一个模拟辩论比赛现场的节目;(7)及时总结,挖掘亮点,指导青马宣传部推送活动报道。

  注意事项:

  让参与者能够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思辩的力量,提升辩证看待并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指导教师在与师生沟通交流过程中,要加强潜移默化的思想引领,耐心指导。设计的辩题中要包含有关马克思主

  义传播或《共产党宣言》的内容,以衔接党支部工作。校级辩论赛要尽早完成各级通知,设计好比赛规程,采取奖项及奖励等多重激励方式,调动各部门参与积极性。

  6、社会调研

  主要工作:(1)收集社会热点及学生关注度较高的社会问题,设计调研问卷或采访题目;(2)指导学生如何使用问卷或如何采访,带领学生理解调研题目内涵、背景、意义;(3)指导学生成立调研小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开展社会调研,鼓励思考线上线下结合的调研方式;(4)建立全面的沟通平台,对学生行动全面掌握,时时提醒可能涉及到的安全问题;(5)指导学生撰写调研报告或实践心得等,以PPT、视频等方式进一步展示,作为成果及考核内容;(6)指导学生活动的过程记录;(7)及时总结,挖掘亮点,指导青马宣传部推送活动报道。

  注意事项:

  让参与者能够在调研的前期准备、中期开展、后期总结等过程中,提升社会感知力,加强与人沟通的习惯和能力,建立健康向上、求同存异、积极正向的社会关系,同时在调研中充分思考,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教师在与师生沟通交流过程中,要加强潜移默化的思想引领,耐心指导。设计的调研题目中要包含一个有关马克思主义传播或《共产党宣言》的相关内容,以衔接党支部工作。

  7、志愿服务

  主要工作:(1)指导学生了解服务岗位的工作性质及意义;(2)掌握学生志愿服务的全过程,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3)组织几次典型的志愿服务活动;(4)指导学生活动的过程记录;(5)及时总结,挖掘亮点,指导青马宣传部推送活动报道。

  注意事项:

  让参与者能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制度优势,提升社会感知力,加强与人沟通的习惯和能力。指导教师在与师生沟通交流过程中,要加强潜移默化的思想引领,耐心指导。

  8、参观及宣讲

  主要工作:(1)沟通参观选点,设计方案及预算;(2)围绕参观地制作参观攻略(简介、意义、浏览方式、重点关注等),指导学生在参观前全面学习;(3)指导学生完成知、见、思、感、行的过程,为进一步宣讲做好铺垫;(4)组织协调,调配资源,顺利完成集体参观活动;(5)指导学生完成宣讲材料的准备;(6)组建宣讲团,结合特殊历史节点,到各个班级进行“微宣讲”;(7)指导学生活动的过程记录;(8)及时总结,挖掘亮点,指导青马宣传部推送活动报道。

  注意事项:

  让参与者能够在前期学习、参观过程、后期总结、提炼宣讲过程中,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指导教师在与师生沟通交流过程中,要加强潜移默化的思想引领,耐心指导。

  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在大幅度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与质量的同时,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受到了学院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一)提升了大学生的政治觉悟

  各实践教学班的实施过程中,贯穿了提升思想政治觉悟的内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到政治理论的学习和政治立场的正确引导。所有的实践内容都与党的历史、人民的立场、国家的兴盛密切相关,教师用真挚的情感和坚定的信仰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全方位提升了学生的政治觉悟。

  (二)锻炼了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加深了对动手实践能力及其重要性的整体感知,正确理解了实践能力在当今社会日常生活和生产工作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更是在实践地过程中掌握到了排歌舞剧、调研、制作微视频与微电影等多种实践操作本领,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

  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增强了自身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意识,树立起了家国情怀,而且也可以明确对自身、对他人和对家庭的责任,从而学会对自己、对他人和对家庭负责,努力使自己发展成为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人。

  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工程积极地挖掘实践的育人作用,努力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充分结合,不断探求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法,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主要表现如下:

  (一)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挖掘红色教育资源

  在实践教学项目中引导大学生开展经典诵读——读一本红色书籍”,让大学生在重温历史的同时,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红色剧作与红色歌舞形式,更是生动地还原了当时的历史画面和情景,引起大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进而可以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红色资源的挖掘与融入,有利于学生在实践地过程中知党恩、报党情,自觉肩负起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

  (二)以网络媒体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平台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推动“线上+线下”思政课教学方式的深耕细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实施进展以及后期的实践成绩,都依托超星平台的技术支撑,在便利了实践教学项目实施的同时,更是引导学生们在此过程中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学习与运用。利用“马路上的识事青年”微信公众号向学生推送积极正能量的文章,及时地反馈实践教学项目的积极成果,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实践的力量,增强了实践教学项目的吸引力。

  经过长期的理论与实践与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充分发挥实践育人成效,今后将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改进:

  (一)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法系统化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新发展阶段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发展要掌握系统化的教学方法。目前项目主要由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牵头,力量与受众范围有所限制。今后将会有效利用课堂环境、校园环境、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实践育人氛围,协调团委、二级分院、教务处、学生处等多方系统,整体发力,形成育人合力,推动构建育人共同体,实现思政课教与学双向主体参与,推动大思政育人全覆盖。

  (二)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法系统化

  传统载体难以适应当今信息化数字化社会的发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载体要随着信息化数字化资源载体、网络载体、环境载体的数字化信息化转化,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盘活思政课,提升思政课时代感和吸引力。今后将构建思政课专业数字资源库,实现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中答颖释惑的即时性和拓展实践认知的便利性。与此同时打造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线平台展示思政课实践教学优秀案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仿真虚拟项目,根据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挖掘“大思政课”地方红色资源,融合“四史”教育,构建历史与现实虚拟场景。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和亲和力,最终实现新发展阶段思政课实践教学学创新理论、强理想信念、重责任担当的立德树人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