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汇创湾区重点学校设计:佛山一中顺德学校
在地化研究:以适应未来教育为起点
项目位于佛山顺德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创新核心平台,佛山一中顺德学校建成后,将作为乐从打造高品质现代城市教育的新高地。
AG汇创从湾区教育类建筑设计及落地经验出发,以适应未来教育为起点,引入国际先进办学理念,充分融入岭南在地文化与周边生态记忆,以“现代阡陌书院”定义整个项目的设计。以研究性为前提,通过联结历史脉络、环境记忆、建筑构成,创造田塘村与新城市相应对,与文化脉络相传承的岭南现代校园。
追寻场地记忆:构筑多元的“阡陌书院”
佛山一中顺德学校有着深厚的在地传承,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底盘与人文村落汇聚的城市肌理。我们根据文脉关系,以“自然包围城市”为生态策略,提取岭南院落文化中的 “堂、厅、廊、阁、巷”等传统建筑布局,同时引入“里巷、理水、回廊、风廊”等手法组织空间序列,目的是希望创造与自然相融又建筑绕园的“现代立体书院”。
在这些体块单元、书院之间通过风雨回廊串联。同时呼应周边村落、生态水塘、田野、商业及生活界面,介入场地记忆,延续“一片田野”,让自然包围整个校园,师生在此体验到的是“回归自然,依田而居”的学习环境。风吹稻香,沁染书香,我们在设计中将“自然”渗透到了每个院落。
通过整合运动、公园、漫步系统,在沿街面设置社区共享的文体公园与全天候对外开放的运动场,边界的消弭与空间的退让,填补了周边社区运动资源的不足,增进和鼓励人与城市的友好交互,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品质公园交流平台。
“微型都市”场景构筑,助力城市·城长
学校就像一个“微型都市”,学习环境影响学生人生观和自然观的形成。既要为师生营造有意义的归属感、参与感及对话氛围,也要建立与城市未来发展与连接。
佛山一中顺德学校,城市、生态与建筑之间达到了高度融合,利用南北轴打通住宅与商业的城市视线通廊,东西轴连接城市开放空间、教学区与生活区,以开放到私密的原则依序而落。整体建筑高度控制在24m以内,采用“纵横绿轴”布局,串联生态、文化、体育三大共享中心。
→ 场地规划:空间布局集约高效,动静分区明确 ?AG汇创
根据岭南气候、场地生态资源及建筑肌理的演进,设计关注个性化教育与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了学习与成长的情与境。共分七大主题,分别为文体浮园、纵横绿轴、仪式感入口广场、回廊里巷、立体书院、耕读校园、田园居所。
文体浮园
文体浮园能全天候承载全校日常总动员,春夏秋冬,感知自然,同时把南侧公园用地与运动区联动,营造友好开放的华阳南路城市形象。
纵横绿轴
我们在校园中心创造了一个纵横交错的“纵横绿轴”,呼应校园周边上层规划,及串联全校师生的交流中心轴,加上廊桥无边界视野的内外互通,规划出全天候无障碍的游学动线。
大气文雅的多功能厅、展厅、行政楼靠近北入口,连续性岭南特色柱廊和丰富构图的南北校园入口广场强化城市界面,营造了仪式感的入校环境。
回廊里巷
院落与“巷”并存,在院落文化中遮阳通风,这里的回廊与课堂交互连接,动线与功能的互通激发校园创新活力,创造出融合低碳、生态发展的人文艺术教育校街。
校园建筑呈现岭南“立体书院”形态,师生从人文历史中汲取学术灵感,廊桥的互通营造了学校无障碍的游学动线,同时串联灵活错动、多元开放的学习空间。
立体书院
你会看到,重重“院”落起承转合,步移景异,与自然互动、交融,学生在这里体验到的是感知四季的空间感受。
而图书馆及科学教育教室,与田野形成自然对话,开放的视野,学生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自由自在地阅读与交流。低姿态的阁楼以及图书馆面向自然界面,通过日照分析,让室内始终保持充足的阳光和空气。
耕读校园
”耕“让学生回归生活与生产劳动。稻田、桑葚、作物和当地野草构成新的校园生态环境,生活与自然的无缝对接,让师生感知四季变化,同时灵活式规划也为未来发展,预留更多用地的可能性。
田园居所
“园”作为院落中诗意的存在,我们希望新的环境能影响学生人生观和自然观的形成。“依田而居”,让学生回归自然,是AG汇创专注教育建筑设计的一次新的尝试。在此,我们希望学生走进自然,收获学习和成长,做大自然快乐的孩子,并从自然中获取勇于探索、不畏惧冒险的学习经历。
项目全称:佛山一中顺德学校建设工程全过程设计项目地址:中国佛山市顺德区
建筑面积:162607㎡
项目类型:教育建筑项目状态:中标候选方案 甲方单位:佛山市顺德区工程建设中心设计单位:AG汇创+申都设计集团(联合体)
设计主创:吕达文、蔡晖建筑设计:何振锋、陶然、李嘉、王子询、黄家敏
关于AG汇创:
AG汇创于2007 年在香港创立,是由一百二十余位来自全球多元化背景又充满创造力的设计师组成,国际化的观念,不同的文化背景,带来了设计的多元与前瞻。在都市建构中,我们期望寻求设计的开放与创新,并通过对文化艺术、功能策略和与自然形态的多维思考,建立起建筑与城市、人与空间的情感联结。
于建筑实践中,我们关注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多元文化的跨界研究,尝试探索城市公共建筑及其城市界面塑造的多种可能,并以跨领域的开放与兼容完成对建筑语言的转译,从而创造出新的建筑范例。
于空间营造中,我们从香港多元尺度及高密度的城市空间得以启发,关注文化、形态、功能、尺度等及人与空间、人与人间的联系,进而尝试探索高密度城市下垂直社区聚落与日常多元尺度空间的设计演绎。
立足于文化与创意视角,我们在积极参与学术和文化研究的同时作品也屡获国际权威专业设计大奖,其中包括德国iF 设计大奖、美国IDA 国际设计金奖、意大利A Design Award 国际设计铂金奖和香港建筑师学会大奖等。同时我们也积极关注并参与当代艺术与设计,并多次受邀参展国内外个展,包括英国伦敦建筑节、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日本Good Design Award、香港Common Room & Co. 联合展览和香港深圳建筑城市双年展览:建筑十章等。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