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孩子能在幼小衔接教育阶段,通过家庭教育,提升适应能力

  导语:家庭教育是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的重要因素。幼儿园的孩子能在幼小衔接阶段通过家庭教育的良好方式,减少进入小学后的不适应状况,是家长和老师们共同的愿望,也是促进孩子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孩子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要从心理上、生理上进行衔接的教育,对学校学习的适应更需要对孩子其他能力的培养和准备。

  01如何完善家庭教育?提升家长认识能力,改善幼小衔接教育参与情况

  1、家长合理定位家庭中幼小衔接及学习适应性的责任

  首先,家长应该认识到,幼小衔接的学习适应性教育中,家庭是主要参与者。孩子在家庭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学校的时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导师,其认知、行为等对孩子具有重要的影响。

  幼小衔接及学习适应性教育不仅仅在于教授孩子知识,更在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只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长有意识地调整自身的认识与行为,才能够保证对孩子进行言行身教的教育。

  其次,认识到幼小衔接及学习适应性教育中父母的责任。通过调查了解到,很多家长受制于自身工作时间限制、能力、学历等方面的限制,认为自己难以承担幼小衔接的学习适应性教育的责任。尤其是孩子知识方面的教育,存在家长自身也不了解相关知识,难以教育孩子的问题。

  家长应该改变这一观念,从宏观层面认识到幼小衔接及学习适应性教育的全面性,认识到父母教育是不可替代的。无论是幼儿园、专业培训机构,还是孩子的爷爷奶奶等,均不能取代父母对孩子关心与陪伴的作用。

  

  即使受到学历因素限制,不能对于孩子的知识和心理发展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也可以通过家长的有效陪伴,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孩子的学习适应性。最后,应该认识到幼小衔接教育中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关系。

  幼小衔接教育依赖于多方面的综合开展,其中家庭与学校是密不可分的,在幼儿园阶段,家长应该注重家庭教育的主导作用,增加对孩子的陪伴时间,根据自身情况对孩子的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在孩子入学后,应该认识到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基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适应性情况,针对孩子的不足进行优化教育。

  2、提高父母有效衔接及学习适应性参与

  在提倡终身教育的理念下,幼小衔接不仅是幼儿园阶段与小学学习的适应性衔接,还是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的关键。孩子的发展具有整体性,各方面的发展具有关联性。儿童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涉及到儿童身体、智能、语言、情绪、情感、社会性等多层面的发展,如果片面性的认为儿童入学的最大障碍只是知识面。

  学习技能的缺乏,其结果是以孩子的片面发展为代价,其他发展的滞后最终将影响儿童入学适应。因此,家长们应该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来考虑幼小衔接的开展,既要考虑到认知内容的衔接,还应多考虑孩子心理上、生理上、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内容的衔接,更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坚持有效果的教育方式。

  

  而不能随意改变教育方式,影响孩子己经形成的良好的、有规律的行为习惯。孩子进入小学会产生焦虑情绪,需要家长静下心来与孩子多交谈。家长可以以轻松愉快地语气引导孩子说一说学校今天发生的一些事情,耐心倾听孩子的话语,说一说孩子自己的心理感受和想法。

  甚至可以让孩子扮演老师,家长扮演学生的游戏,以缓解孩子的焦虑。家长对孩子的情绪和说话的语气要关注,当孩子出现低落情绪,要善于发现并及时鼓励,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要用赞许的口吻表扬孩子;当孩子遇到挫折时,要给予激励,不要指责,以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会不断倾听孩子的想法,用行动帮助孩子解决困难。

  02注重家园合作教育,发挥幼儿园及学校的引导作用,促进交流和互动

  1、构建家园、家校共育平台

  根据幼儿园、小学、幼儿家庭地理空间上的割裂导致信息传递受阻的现实,应该以建构融合三个的共育平台为前提,为家庭、幼儿园与小学提供幼小衔接教育沟通、交流的信息化平台。考虑到家长们工作繁忙、接送孩子时间紧张,许多接送孩子的任务由祖辈老人担任,父母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较少。

  而教师也难以做到对每个孩子的家长进行电话家访,鉴于此,一些幼儿园、小学可以开辟家园网络平台,将近期家校共育的要点提前在网络上告知幼儿家长。并将需要家长配合共育的具体要求,通过qq群,微信群或短信平台等传递给每一个幼儿家长。

  

  以往一些家长对于这些内容不重视,参与性不高,影响到家校共育工作的开展。后续,家长应该通过网络平台将幼儿在家庭生活习惯行为表现及时反馈给幼儿园教师或者小学教师,家校互动,形成合力有效纠正幼儿存在的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为家长提供教育咨询服务

  每个幼儿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学校教师面对整个班级的幼儿,难以照顾到每个幼儿个体的差异性,而家庭却是施行个性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幼儿园和小学可以成立家长咨询处,定期接待家长,及时了解沟通幼儿在家庭生活当中生活习惯行为表现,对于个别学习适应性差的幼儿。

  这样的方式比较有利于家长解决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方式也有利于保护家长以及幼儿的隐私,打消家长担心他人用异样眼光看待自己孩子的顾虑。家长应该定期参与到相关的咨询服务活动中,如每两周到学校咨询处一次,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向教师说明孩子存在的问题,通过与校方的沟通,确定后续的幼儿教育计划。

  

  3、家校共同制定有效衔接教育计划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小学与家长共同参与的系统工作。因此,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参与到教育计划的制定与执行中。一方面配合幼儿园及小学,与教师沟通交流,协同制定有效衔接工作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内容与要求监管、教育孩子。

  将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具体落实情况制成反馈表,填写后提交给学校,使教师明白孩子幼小衔接教育的工作开展情况与问题,并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家长牵头的方式,举办幼小衔接教育交流会。

  在幼儿升学前,邀请幼儿园教师、即将升学学校的一年级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参与,在多方沟通下,共同制定家庭教育计划,保证在幼儿园教师的帮助下,教育计划符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在一年级教师的引领下,使家庭教育计划符合具体学校、班级的教育情况。

  

  结语:家园共育是当今乃至未来幼儿教育发展的潮流。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以及家庭生活的各个环节,是幼儿园与家庭需要配合的重中之重,当前家园共育的方式有家园天地、家长会等,家长应该积极参与这些活动,配合学校完成家园共育。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