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幼儿园)实施传统优秀文化诵读?

  经笔者多年的观察与实践,开展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必须从小抓起,从诵读抓起。要根据学生各个年龄段的特点和成长规律,讲究方法、讲究内容一步一步地递进,形成序列化、系统化,这样才能真正获得实效,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一)幼儿园阶段

  理念:运用幼儿园阶段(儿童)的年龄特性,即此时儿童记忆力强,理解力弱,所以此时要不断提高幼儿的记忆力,与其让儿童记诵那些无用的广告词,还不如去记诵那些有用的东西。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小朋友跟读一句,针对注意力集中持久时间(8-10分钟)的特点,每念到8-10分钟,插入静定游戏;

  课程设置:一天一课时或一周一课时;

  教学的重点: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达成教学目标:对幼儿进行诵读教学可谓是一举多得的教育,可以让儿童早识字、早阅读、开启儿童智慧;做到了幼儿园与小学间更好地衔接。既培养了低龄儿童专注力、注意力,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初步地对儿童进行了早期的良好道德品质熏陶。

  幼儿时期(含学前)主要诵读的经典:小班时主要读《三字经》《千字文》《唐诗三百首》等;中班主要读《弟子规》《笠翁对韵》《朱子家训》等;大班主要读:《大学》《宋词三百首》《历代名诗》等。譬如读《弟子规》时,要从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特点选择相关的内容讲解其中故事。

  (二)小学低年级(1-2年级)阶段

  根据经典诵读调查表明,经典诵读在中班到小学低年级学生中掌握最快。其主要原因是这一阶段的儿童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而儿童此时大脑就像似一张白纸,画上什么就是什么,教什么就学成什么;其次,此阶段儿童对多次重复不厌其烦。

  《大学》《中庸》《老子》《论语》《孟子》《易经》《唐诗》《宋词》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中的优秀部分应当从少年学习时期抓起,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中“加强小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以及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持久时间(一个周期为10-15分钟)的特点,教书育人,不但要传给孩子们知识,重要的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因此,主要针对当前小学低年级中“思想与生活”中过于生活化课堂特征,在“品德与生活”的课堂中,适时地拨出10—12分钟的时间进行经典诵读背诵接龙,从而使低年级的同学在生活常识中知道“义礼智信孝忠”的基本准则。特别如果有幼儿园的诵读基础,低年级的“思想与生活”课上的诵读,会很容易上路,而且老师可以适当的进行结合当前的生活对“泛爱众”“博爱之谓仁”等泛爱、博爱与爱父母爱兄弟姐妹等相结合的教学,使之初步具备“换位生态共赢对话分享多元”的“爱”德育。

  此时主要诵读的经典有:《弟子规》《大学》《中庸》《老子》《易经》等。

  这一阶段的教学方式主要顺应儿童天性,不求甚解,引导兴趣。可大声朗读,也可配乐诵读,亦可采用先跟读→看读→指读→背诵;对于个别同学动作或记忆较慢的,也不要勉强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阶段,主要让他们积极地参与互动;也可能进行家校互动(邀请家长带读让孩子做老师演员),以及播放磁带光碟,每天坚持听诵,而后重复重复再重复的诵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形式。这一阶段,一定不要忽视了音乐的力量,在听觉上,这一阶段可能是少年儿童音乐天赋激发的第二个黄金期。

  (三)小学中年级阶段(3-4年级)

  根据儿童这一年龄段对周围事物关注力探求欲的十分强烈,兴趣度的特别广泛,以及注意力集中持久时间(一个周期为15-20分钟)增长,自我控制能力增强特点,把儿童的创作欲望与诵读传统文化相结合,在读读背背中,放手让学生创造性的自编自演传统美德故事。

  《论语》《孟子》《唐诗》《宋词》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中的“诚勤和毅”等与少年学习劳动生活相结合,重点突出学生生活与理论桥梁的嫁接与操作。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中,适时地拨出1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经典诵读背诵接龙传统美德故事讲演,使中年级的同学在了解社会现象中明白“孝悌礼义智信忠”的基本准则。仍以“泛爱众”“博爱之谓仁”等泛爱博爱内为例,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社会生活实际,结合中华传统节日安排同学编演美德故事等形式使学生初步树立爱家乡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操。

  这一阶段的教学方式仍是顺应儿童天性,不求甚解。大声朗读,直至背诵;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互动的背诵接龙。还可以进行家校互动(邀请家长带读让孩子做老师演员)也可以播放影碟磁带,每天坚持听诵;或用生活化流行化(挂图教吟唱)等形式来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四)小学高年级阶段(5-6年级)

  随着小学语文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小学生对社会生活较广泛地接触与学习,以及小学高年级学生年龄段和注意力集中持久时间(一个周期为20-25分钟)增长,在“品德与社会”课中注意诵读内容的集中性和社会品德的指导性。比如,可以根据社会实践生活的需要,加强小学生行为的规范教育,当然作为小学生规划有小学生守则可遵守,但那只是纲要,还不够具体,还必须以经典为纲,并作适当的讲解。

  在5-6年级主要诵读的经典有:《历代文选》《历代诗词选》《弟子规》等。

  这一阶段,关键在诵读之余,教师要结合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环保社会”等社会需要,对经典中内容作些具有现代民主科学的解释,多德艺的传授,少一些功利心强的技术知识的讲析。特别要针对目前小学教育中重知识轻德育的功利心理,把“义礼信孝忠廉耻”与人民群众赞扬的勤劳节俭为集体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人道思想结合起来。

  (五)初中阶段(7-9年级)

  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机械记忆能力下降,理解记忆能力增强。教师可以充分地用好语文思想品德等人文学科的课堂教学,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除了认真传授大纲要求基本篇目知识外,每天可适当的布置学生回去背诵两至三则的《论语》《老子》,在每节课前或课中5-10分钟讲解《论语》《老子》中的精华段落,为学生们剖析其中蕴含的哲理。此阶段学生的心灵未失早期天性,仍像一个吸力极强的海绵,能把经典内容很好地加以吸收消化,两三个月下来,他们在知识和精神品质上就会发生让人吃惊地变化。倘若小学阶段已进行了较系统的经典诵读或担心完不成教学大纲的任务,也可以在课堂上仅仅诵读讲授传统经典著作中的佳句(也可作为校本教研教材选编)。

  这一阶段,主要侧重于诵读与理解,教师多采用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开展。“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后汉书》)作为教育教学组织者的教师“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人格身教,对学生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者,上行下效也。”(《说文解字》)教师口头上奉行“有教无类”,实则有所偏爱,最终致使学生无所适从。所以,要培养学生诵读时声音洪亮精神饱满,不读错字不断错句,教师首先要朗读的抑扬顿挫,声韵高低起伏;学生从中有所领悟,教师自己也会陶醉于读经的乐趣中。

  ¥20四书五经全套正版4册 国学经典书籍小学生 全集完整版原著译注 淘宝¥79¥298购买已下架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