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最经典的一首词,梁启超评:荡气回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导语:

  辛弃疾是宋朝豪放派词人,其词豪放霸气,气势磅礴。梁启超在读完他写的一首词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荡气回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首词就是极为经典的《摸鱼儿》。

  

  这首词是公元1179年,辛弃疾从湖北转运使调到湖南转运使时,同僚王正之为他践行。辛弃疾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经典诗词。这首词看上去是写失宠女人的苦闷,实则写了辛弃疾自己不受朝廷重用的无奈与失落。下面我们来看看《摸鱼儿》为何能成为经典。

  

  首句便写出了惜春时节的伤感,“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还提出了枝头的繁花能否经受风雨吹打的问题。但这其实是暗含了词人对南宋朝廷的关心,之前本可抗金复国,但是南宋一直战败,朝廷一直处于风雨飘渺的状态。作者借用写景一事来暗示对时事政局的看法。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抗金复国的大好时光不复存在,词人可谓是十分怀念,但是世事难料,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并不是一星半点的。“落花”既是对南宋朝廷衰微的体现,也是作者自己自嘲壮志难酬。“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虽然最好的时光已经过去了,但是作者还是想要尽可能的留住暮春,这也意味着抗金复国还是有可能的,并不是一点希望都没有。

  

  但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显然朝廷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危机,“春”默然不语。“画檐”“蛛网”几种意象穿插一起,透出作者复杂有又矛盾的心理。上片情感复杂真挚,下片就运用典故更深层的描写内心的幽愤。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作者用长门皇后的典故揭示自己被皇帝怀疑,从而不被任用的悲哀。还用古代美女赵飞燕、杨玉环的悲剧内涵当时当政小人嚣张的嘴脸。

  同时还用鲜明的艺术手法写出南宋朝廷日落西山、日渐颓废的现实。辛弃疾本该是位为国效力,征战沙场的将军,但是皇帝显然不是那位伯乐,他并没有重用辛弃疾,还将辛弃疾贬至远离京城之地。

  

  让空有一身才华的辛弃疾在乡间田野浪费了近二十年的时光,而辛弃疾哪怕到了不惑之年,仍旧在想着要抗金复国、实现自己的抱负。

  所以可以看到,辛弃疾除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比较磅礴大气外,更多的是描绘乡间田野、淳朴农民的田园诗词。

  

  辛弃疾就是一名壮志未酬的爱国文人,所以读他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他当时激昂又愤怒。从创作上来看,他的作品数量多,内容丰富,成就也非常高,是名副其实的大诗人。他的很多作品都被收录在《辛弃疾词传》中。

  

  读辛弃疾的作品,不仅能感受到爱国情怀,也能读懂他郁郁不得志的愤恨。他的诗词可以鼓励我们遇到挫折,不要消沉。其实古代诗词能告诉我们的人生观还有很多,我们要多读古诗词,来增加我们的见识,陶冶我们的精神世界。

  

  刚好目前有个活动,非常划算。《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苏轼词传》《辛弃疾词传》《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诗传》六本词传一套只要89元。这个活动极少见,所以千万不要错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