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惊人!杭州小学老师布置了项特殊作业,家长直呼太惊喜

  每天放学做完作业后,跑到楼下信箱拿出《钱江晚报》,仔细阅读并写一两则新闻微评论,已经成为杭州市胜利小学(新城校区)五(5)班许多学生的共同习惯。

  其实,这是该班语文老师郑建军给学生布置的一项课外作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不少家长都感觉到孩子的写作能力提升了,文风趋于成熟,思辨能力得到增强。

  今天,潮新闻记者采访了郑建军及该班的学生和家长,请他们聊一聊自己和《钱江晚报》的特别缘分。

  报纸里的奇闻趣事

  激发孩子阅读兴趣

  一年多前,郑建军正式接手这个班级。彼时,孩子们刚开始接触写作文。郑建军知道,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根基,高品质的传统纸媒非常适合学生们阅读。

  “传统纸媒聚焦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以其不断拓展新闻深度、延伸事件背景及持续发掘报道,还有规范精准的语言面貌,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新闻阅读具有积极吸引力及正面示范作用。正如语文课本对于孩子语文学习的影响一样。高品质的纸媒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孩子的新闻阅读品味,提升他们在海量信息时代快速辨识的阅读素养。”郑建军告诉潮新闻记者。

  因此,郑建军推荐并鼓励每位学生的家庭订一份报纸,班级里也集体订阅了《钱江晚报》,以便学生们共读共享。

  

  杭州市胜利小学(新城校区)五(5)班的报刊杂志架

  “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的同时,当然离不开写作。郑建军认为,尝试写新闻微评论,是很好的一种方式,能够训练孩子准确清楚规范地表达,在生活中与他人更有质量地交际,从而打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其实,这也是语文教学应当达到的目标。“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明确指出,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第三学段也表明,表达有条理,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自己的观点。”郑建军说。

  自从开始读新闻、写微评论,不少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出来,家长们也明显感受到了这种变化。“以前,孩子空下来就会想出去玩,阅读也是任务性的完成,老师要求半小时,过时他就不想再看了。”家长王女士告诉潮新闻记者,在郑老师的引导下,孩子把任务变成了兴趣,主观能动性更强了。

  “我喜欢航天科技和体育类新闻,最开始因为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所以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去读,后来发现读报纸能获取很多新鲜有趣的知识,就越来越喜欢了。”王女士的儿子说。

  通过长期的读写,王女士发现儿子的写作能力提升了,语文成绩提高了,而这又反过来激励他去读写,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通过微评论认识世界

  锻炼孩子思辨能力

  如今,孩子们写的新闻微评论已经有模有样。

  有的孩子被英雄故事打动,在阅读《81192,请返航!》后这样评论:“你让我看到一位中国军人的血性胆气,你更我懂得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绝不能退让!你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我向您致敬!”

  有的孩子关注平凡人物,在阅读《外卖小哥凌晨三点多取餐时昏倒》后这样评论:“没人愿意夜以继日地工作,谁都懂劳逸结合,更愿意躺平休息。但为了生活,他五个小时完成了32单配送,收入291.5元。为了这291.5元,身体都垮了,不值得。挣钱是为了生活,不能拿命去赚钱啊!累了一定要注意休息!生活不易啊!”

  

  

  孩子们写下的一些微评论

  还有的孩子则关心国际局势,在阅读《沙特释放13人,胡塞释放1人,也门冲突方换俘开始,总计900人》后这样评论:“局部战争却层出不穷,可见我们的世界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和平。时刻保持警惕,不让那段流血的历史重演是我们能做的。而冲突也可以用言语进行和解,不让矛盾进一步发展,化干戈为玉帛。”

  ……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郑建军看来,写新闻微评论就像给孩子打开一扇体验生活、认识世界的明亮窗户,“孩子的生活往往两点一线,高品质的纸媒阅读,可以让他们走出单一的生活半径,自觉回避碎片化阅读,看到自己原本认知之外的现实世界。”

  此外,这也可以帮助孩子锻炼思维的条理性。“有时候,要求孩子读同一则新闻,站在自己的立场阐述自己的观点,观点相同,则相互融通;观点相左,则激烈思辩。孩子们尽可畅所欲言,结果或许不重要,而之中获得的语言与思维的提升则不言而喻。” 郑建军说。

  来源:潮新闻?记者 黄玉环

  值班编辑:倪王镇

  大家都在看